标题 | 让“礼”扎根学生心间 |
范文 | 何小玲 【摘要】“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它具体包括孝、慈、恭、顺、敬、和、仁、义等。一个人只要懂得“礼”也就懂得了做人。教育部长陈宝生也曾说:“传统文化不进校园,中国人的重心就会漂移。”那么,如何在校园里进行传统“礼”文化下德育实践活动,让“礼”扎根学生心间呢?笔者认为,该从“创‘礼学氛围、构‘礼学课程、学‘礼学文化、定‘礼学制度”四大方面做起。 【关键词】“礼”学;氛围;课程;制度 子曰:“不学礼,无以立。”“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包括孝、慈、恭、顺等。一个人只要懂得“礼”也就懂得了做人。一个“礼”,包罗了教育学生的方方面面。学生懂“礼”了,也就达到了学校育人目标。笔者以绩东二小学为例,谈谈传统“礼”文化下小学生德育渗透教育实践。 一、创“礼”学氛围——基础 欲培雅人,先创雅室。必须让学校每一处墙壁、每一个连廊、每一个教室会说话,必须让学校的一花一草、一桌一椅、一角一落有故事……如此,方能创设浓浓的“礼”学氛围。为此,绩东二小学根据学校布局,进行了以下环境布置改造。 (一)校门有内涵 未进雅室,却闻雅趣。绩东二小学充分利用学校大门两侧做文章,让我国圣人先贤礼、恭、孝、仁等故事以及那古雅的“礼”字上墙。学生、家长进入校园时,首先会被校门左侧长围墙上我国先圣故事所吸引,读着故事带着意犹未尽来到学校大门口,12个不同形体的“礼”字映入眼帘,让人顿悟那一墙故事的内在含义,召唤起每个人内心深处的“向礼”意识。未入校园,已先闻到馥郁的雅香,触摸到心灵向美的脉搏,感知学校教育理念的质朴雅致,实在是妙。 (二)连廊有故事 校园连廊是学校文化布置的重要载体,更是体现学校特色的重要地方。学校借着连廊人来人往得天独厚的优势,呈现“礼”文化不同主题的连续故事。人人每天必经的连廊安排两个重要内容:一是呈现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校训、校风等;二是对礼、孝、慈、等传统美德进行诠释。运动场过道,呈现我国古代体育竞技运动精神名句与故事。各年级连廊根据学生特点以《弟子规》《论语》等不同主题布置,以名言名句和短小故事呈现,学生在课间随处可触经典文化。一条连廊一个主题一串故事,师生路过之处,目之所见,皆是经典。 (三)墙壁会说话 每一间教室、每一个功能室、每一个厕所的墙壁,也是“礼”文化主题很好的呈现载体。针对教室,绩东二小学根据年级学生特点,采用一月一室一主题的形式,确定每年级每学期的学习主题,各班级在年级主题系统安排下,进行系统学习、实践,并将学习成果展示以及“礼”文化故事贴于教室内墙与外墙。针对厕所、各功能室场的功能则进行有针对性的“礼”文化故事的讲述,如,音乐室张贴与音乐有关的名句和经典故事《伯牙绝弦》等。这样,学生不管到哪学习,都能在系列感人故事、名言名句中获得熏陶。如此,“三有”校园布置改造,让校园处处浓郁着“礼”文化,师生置身其中,长久熏陶,变得通达知礼,气质显雅。 二、构“礼”学课程——核心 育人得培根,培根需抓心,需内在学习实践体验。构建学生精神家园,需要构建一套有序列的“礼”学课程,这是“礼”文化得以推进的关键。 如何构建“礼”学课程?应根据学校办学目标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构建。绩东二小学根据学校办学理念、学生情况,围绕培育一个完整人的目标,进行了各年级“礼”学课程构建:一年级按照适应学校学习生活、讲礼貌等序列,根据《三字经》等编撰了集三字经、故事讲述、实践体验要求为一体的学习课程;二年级则按爱学习、讲孝顺、爱他人等编写学生学习课程;三四年级融入《论语》、五六年级融入《礼记》。 就这样,根据不同年级按不同教学主题编撰集经典诗文、故事讲述、实践体验学生学习课程,形成了一至六年级完整有序列的学生学习初步课程。接着,学校紧锣密鼓地进行教学课程试用修改,根据试用效果,确定最终教学课程。 有了课程,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礼”文化学习便有了抓手。绩东二小学的学生,经扎实的课程学习、实践,学生精神面貌发生了极大变化,变得彬彬有礼了,变得勤奋笃学了,变得有责任担当了,变得孝顺谦和了…… 三、学“礼”学文化——关键 课程确定后,学校按照课程,制订学习计划,班主任每周一个主题或两周一个主题,利用队课学习,用一周或两周课外时间进行实践体验,让家长陪伴落实实践活动,让孩子在朗读经典、阅读经典故事中,在实践中,学习做一个知礼守信、仁义爱人、爱国担当的人,真正领悟“礼”学文化的内涵。 在课程学习中,绩东二小学是这样做的:一是落实每周一主题的课程学习、实践、反馈交流;二是在语文、道法学习中,结合这课程进行跨学科整合学习,尤其是学到相关人文主题时,老师便结合故事进行阅读学习;三是在数学、英语、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学习中渗透学习;四是通过少先队广播站每天一主题的故事讲述,让全体师生学习;五是通过有主题的读书活动、集会、各种典礼、实践体验活动进行课程学习的渗透实践。如此,学校全方位跨学科的“礼”课程整合学习,正式开启了学生“向礼”教育之旅。 如果说“礼”学课程的构建是学生学习“礼”文化的基础,那么随之的种种学习、实践、体验活动环节,便是引导学生在诵读、阅读、学习中习礼、明礼、懂礼、讲礼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向礼”学习的关键。 四、定“礼”学制度——保障 如何让“礼”在师生心中扎根、开花结果?可随我国古代“礼”最原始的一个做法:礼制——也就是学校制订一系列的“礼仪制度”,用这制度来规范师生学习、生活、交际等行为。绩东二小学熟谙此道,根据学生实际制订了一系列操作性極强的评价体系。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针对各班教室卫生、上课纪律、出操、升旗仪式等,制订了详细严格有阶梯性的文明、纪律要求,出台了“有礼班级”评比细则;针对进校门、打招呼、课间活动、孝顺等,根据学生年级特点制定了不同年级的文明要求,出台了“有礼少年”评比细则。 坚持对“有礼班级”和“有礼少年”进行周评、月评,确保各项纪律要求落实到位。自从要求细化、评比坚持以来,学生面貌发生了大变化,违纪少了,主动管理班级、检拾校园垃圾的学生多了,校园处处是谦逊乐学的身影。 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当学校每一面墙都在诉说着学生学习收获,每一棵树都在讲述着师生学礼故事,每一条长廊都在折射着先贤的美德,每一间教室都在践行着“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一次的评比都在为“向礼”增添润滑剂……学校已然是步步皆美景,处处为教育。沉浸于斯,还怕培育不出优雅有礼的学子吗? 如果说创“礼”学氛围,是建设传统“礼”学殿堂的基础,那么构“礼”学课程,便是打造传统“礼”学殿堂的核心基础;如果说学‘礼学文化,是建设传统“礼”殿堂的关键,那么定“礼”学制度,便是打造传统“礼”学殿堂的保障机制。只有四架齐驱,方能扎实传统“礼”文化下德育教育实践活动,让“礼”扎根学生心间。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