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范文

    蒙伟玲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是作为现代科技成果进入教学领域后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教学形态,在改革传统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方面显示了现代教学媒体最优化的功能。在素质教育下,教师必须要有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营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直观、生动形象的教学环境下,耳濡目染地理解知识、享受知识,让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绽放光彩。基于此,本文对作息技术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作了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灵活运用

    新课程认为“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作为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这个过程,使学生学得活,记得牢呢?在这个信息时代,教师必须要有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把枯燥的内容趣味化,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深奥的内容浅显化,死板的内容形象化,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营造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氛围,以达到有效的学习效果。

    一、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小学生积极参与意识,突出交际主体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口语交际必须要突现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然而在农村口语交际的课堂中往往成了善于表达、乐于表达的个别小学生的畅谈殿堂,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也让学生乐得其成,结果口语交际课堂成了少数人自我表现的舞台,完全违背了“小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宗旨。针对这种现状,笔者结合教材内容开展以小组或同桌为单位,采用实话实说、讨论、诗歌朗诵、演讲会等多种形式开展口语交际课堂教学,让每位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二组“祖国在我心中”,学生对祖国的历史、祖国取得辉煌的成就都只是从书中了解到点点滴,极不利于学生开展口语交际活动。笔者一方面要求学生从网上查阅资料,另一方面在课堂活动中鼓励学生谈谈自己在电视上看过哪些为国争光的英雄人物。有的摇着二郎头,有的苦思冥想,有的用期待的目光看着老师……面对学生一张张好学的脸庞,笔者不失时机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2008年北京奥运,学生眼睛闪亮了。“哦,超级丹,对!是他!我知道!”“这个李小鹏……”“这个跳水冠军吴敏霞……”一下子课堂活跃起来。笔者知道学生的话匣子打开了,便要求学生进行开展小组交流汇报会。在交流会上学生畅所欲言,爱国之情深入学生的心里,努力学习,将来为国争光的情怀热情高昂。故此,利用信息技术融入语文课堂,激发小学生积极参与意识,突出交际主体。

    二、活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感

    信息技术具有生动、形象、逼真的特点,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还处于形象思维的阶段,对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事物有着非常强烈的渴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课本的抽象知识变成鲜明的色彩、直观的形象、立体的动画,引发起小学生的兴趣,这有利于小学生去注意、去理解、去感悟。

    例如,在教第十一册《山中访友》这课时,笔者把山中的朋友制成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展现。文中的老桥,树木、山泉、溪流、瀑布、悬崖……这一些自然界的朋友进入学生的眼帘,学生如身临其境,强烈地感受到那种诗一样的韵律和情怀。学生在绘声绘色的多媒体课件展示中,为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打动,时时为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所感染,很自然地进入作者所描绘的美好的境界。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入情入境,热爱大自然的情怀得到熏陶。

    三、 利用信息技术,巧妙地掌握重点、突破难点,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课堂教学中如何利用四十分钟进行教学,突破重、难点,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展示故事视频,播放音乐、朗读等方式演泽课文内容,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又有助于扩散学生的思维,激发情感的流露,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突破重、难点,真正地让课堂教学变得“活”起来。

    例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时,如何让今天中国的幸福小孩体会到当年小女孩的生活情境,感受到小女孩的悲惨和辛酸,这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笔者采用信息技术演示小女孩在又冷又黑的大年夜,赤着脚在大街上卖火柴的情景故事,学生听着悲哀的音乐和声情并茂的朗读,注视着可怜的小女孩一次又一次点燃火柴,迫切得到温暖、食物、疼爱以及离开这个没有爱、没有温暖的世界。在听、看的过程中,很自然地激发学生的共鸣,对小女孩深深的同情,对当时的社会制度的痛恨油然而生,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又如教学《詹天佑》这篇课文时,引导学生理解詹天佑根据不同地形设计“从两端同时向是间凿进”和“中部凿井法”这两种凿井法和“人”字形线路,是这篇课文必须突破的难点。只有将难点解决了,学生才会认识到詹天佑“杰出的才能”,体会到詹天佑爱国的情怀,才能从实质上理解本文的中心意思。笔者从课文内容的实际出发,利用多媒体制件两种凿井法的简单的示意图和设计“人”字形线路图进行教学,在演示“从两端同时向是间凿进”和“中部凿井法”的情景中,让学生直观地体会到詹天佑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方法的灵活的创新思维。在设计“人”字形线路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先出现整个地形图像,伴随着一阵汽笛长鸣,北上的一列火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面拉,后一个火车头在后面推,过了青龙桥,列车向东北前进,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道口就倒过来,继续上山驶向远方。通过这课件的展示,不仅使学生茅塞顿开,非常直观地认识了“人”字形线路,并体会到“人”字形线路设计的巧妙,而且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理解颇深,掌握牢固。这篇课文的难点迎刃而解了,学生也从中感受到詹天佑用杰出的智慧和才能报效祖国。由此可见,信息技术的融入课堂,视听结合,声像并茂,新颖有趣,使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轻松气氛中兴趣盎然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去,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把微课巧妙地融入课堂教学,优化课堂效率

    注意力是小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前提条件。培养良好的注意力对于发展小学生的智能和个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有意注意不能长久,而微课以短小精悍、活动精彩的教学视频这个优势,把这堂课的重点在学生注意力集中最强的时间里吸引起来,传输到他们的头脑中吸收、消化,消除了小学生学习时间和接受能力的限制;微课教学中的视频资源还可以不断重复播放,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对于理解能力比较差又不敢提出问题的学生,或者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一旦错过了教师的讲解就很难掌握本课的知识点或重点,通过微课在课后不断地进行复习,不断加深自身对于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笔者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把一些知识点、课文的难点、作文开头和结尾等内容制作微课。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引入微课教学,从而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气氛,使小学语文课堂充满生命力,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在第六册语文园地三“我的发现”安排了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如:A.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是真理吗?B.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就是真理。为使学生掌握、运用这个句式互换的方法,笔者通过录制教学视频的形式进行直观的教学,进一步吸引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让他们自主去发现,区别、了解两个不同句式的句子的用法和变换,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習惯,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

    总而言之,随着时代的发展,涌现了很多高科技,那么我们的教育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语文教师需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创设积极向上的学习情境,将一些复杂抽象的内容具体形象化,以直观形式给学生呈现,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绽放光彩。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2]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04).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3:5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