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
范文

    吴佩如

    【摘要】在教学活动中,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探索规律,自己推导公式,自己总结结论,自己探索和创造。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但在这里放手绝不是放任,否则,学生会得到一些肤浅的知识。我们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在充分放手的同时,要注意“导”字,注重“导”的艺术,教师指导好,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真正带动学习,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增添活力。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呢?在笔者看来,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教师启发学生,引导他们独立发现。第二,教师分层提问,引导学生自己推导。三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独立总结。第四,让学生尝试创造,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关键词】自主;发现;推导;归纳;探索

    在教学活动中,尽量让学生发现问题,探索规律,推导公式,总结结论,探索创新。让学生做自己学习的主人,但这里的放手绝不是放任,否则,学生会得到一些肤浅的知识。当我们完全相信学生的能力,放手的时候,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引导”这个词,注意“引导”的艺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智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真正的自主学习才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增添活力。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呢?下面谈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的经验。

    一、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发现

    在数学教材中,有许多与旧知识密切相关的新知识,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学这些知识。在这样一门新课程中,笔者会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学习,只需告诉他们如何成长的关键点。比如,在一年级的学生学“8加几”,我先展示一篇“9+4”复习,让学生说怎么想,怎么算?(将4分为1和3。九加一等于十,十加三等于十三)为什么?这是什么方法?复习巩固“编十法”,再展示新课“8+4”,这是什么样的计算?那我们怎么计算呢?你能自己做吗?由于学生们已经掌握了“九加几”的“凑十法”计算基础,他们很快就把这道题解决了。未来的“7 +多少”和“6 + 多少”也是一样。没有漂亮的挂图,没有详尽的解释。在老师的指导下,给学生们介绍了新的知识。

    二、教师分层提问,引导学生自行推理

    有些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在带余数的除法中有“余数比除数小”的结论。用旧知识来指导它是很困难的。学生自己如何理解和演绎真理呢?笔者的方法是:用一组问题来引导学生想出答案。

    在教学中,借助示范,以“有9个苹果,每个可以装进一个盘子,可以装多少个盘子?”还剩下多少?

    9△4 = 2(板)1。

    下一个:1.添加一個苹果后问:“现在可以装几盘?还剩几个?”

    2.把苹果的个数设为11个、12个、13个、14个、15个等,会出现什么结果?

    9÷4=2(盘)……1(个)

    10÷4=2(盘)……2(个)

    11÷4=2(盘)……3(个)

    12÷4=3(盘)……0(个)

    13÷4=3(盘)……1(个)

    14÷4=3(盘)……2(个)

    15÷4=3(盘)……3(个)

    3.从上面的公式中你能看出什么?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所有的除数都是4,除数依次是1,余数每隔几次出现一次,余数只出现在0、1、2和3这四个数字中。)

    4.余数是4吗?(不!如果你还有四个盘子,你可以再装一个,剩下的还是零。)

    5.也就是说,当除数是4时,余数只有4种可能:0、1、2和3。这是什么意思?这里的余数要小于除数,首先,创造一个情境,让学生亲自荡秋千,积累一些感性的知识,然后让学生写公式并指导观察、比较,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了突出重点,教师针对学生发现的一些结论,最后让学生知道“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正是在这样的自我发现、归纳和探索中发现规律,感受学习的乐趣,提高数学思维水平。

    6.让学生操作,引导学生独立总结

    小学生的一些数学知识和概念往往比较抽象,难以理解,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形象思维。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操作,主动参与,借助操作开始思考,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化到主动地获取知识。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中“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有没有关系 ”时,笔者让学生拿出活动角,动手操作:

    (1)使活动角变大,边是不是也变长?

    (2)使活动角变小,边是不是也变短?

    (3)用剪刀把角两边剪短,角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动手操作,剪活动角的边,得出结论:角的大小跟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学生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中探索规律,突破难点,掌握知识,自主学习,培养了创新能力。

    三、让学生尝试创造,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假如在教学中“厘米理解”,方便设置练习:要量一张纸的长度,但尺子不够长,怎么办?

    1.让学生量一下纸的长度。

    2.组织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你怎么测量这张纸的长度?

    四、报告讨论结果

    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尝试,想出了以下方法:第一次用尺子一个接一个地测量,然后把两个测量值的长度相加;第二个方法是把纸对折测量,然后再加上量具的长度;第三种方法是把纸对折,再折进去一半。这个学生试着找到了自己的路,似乎问题解决了,结局就在眼前,但事实并非如此。从第二个到第三个“你可以翻倍,三倍,四倍…”一个东西越长,折叠的次数就越多。如果你测量每一个长度,再乘以服务的数量,你就得到了总长度。通过尝试,笔者不仅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在探索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总之,只有当教师的心灵时尚学生,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引导能力,培养学生的引导能力,我们的学生才能真正学会认识,成为合格的接班人。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4:4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