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整合多媒体教学的方法探究 |
范文 | 曾若虹 摘? ? 要:多媒体是提升小学数学课程趣味性、辅助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同时有助于学生产生主观能动性,提升数学教学质量。本文着重研究了多媒体教学的具体方法、策略,以期帮助小学数学教师切实掌握多媒体教学技术,有效塑造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课堂效率 多媒体教学是指依据数学教学目标及教学对象特点,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的现代化教育模式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多样化的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深度融合,不断促进着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因此,如何有效整合多媒体教学,是每一名教师提升自身教学水平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整合多媒体教学概述 在当前科技力量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多媒体已成为拓展学生创造力、提升学习兴趣的重要“教具”之一。多媒体技术的高度运用,使得教师逐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与模式,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完善学生学习目标与习惯,同时将家长也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涯中。但是,多媒体教学有利也有弊,因而教师应熟悉数学与多媒体整合的原则,有效发挥多媒体教学的长处,规避多媒体教学的弊端。 第一,应用多媒体时应注意与教学内容结合时的科学性与精确性,并不是多媒体使用率越高,教学效果越好;第二,要注意多媒体教学的辅助特性,不可喧宾夺主、本末倒置,抓牢教学主体与知识核心才是教学根本;第三,应有效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交互性,不可将传统填鸭式教学带入多媒体教学当中,而是应该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实现当代教育的公平特性;第四,应用多媒体教学绝不可忽视教师的核心价值,教师的教学应彰显当代教育的人文关怀、情感共鸣、思维碰撞等特点,不仅是要“教书”还要“育人”“育才”。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整合多媒体教学的方法研究 1. 发挥数学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在设计教案时,如何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是需要重点考量的一个环节。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好奇心旺盛的时期,而数学思维却还处于启蒙阶段,因而常会导致学生无法集中精神学习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长此以往,极易造成学生的避难、厌烦的情绪。但多媒体特性与之恰巧相反,其图、文、声三位一体的特点,可从多方面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并突破地域、思维限制,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吸收数学知识。同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灵动、丰富等特征,创设趣味十足的教学情境,有效转变传统教学的古板特性,将学生带入趣味、真实的数学课堂之中。 例如,在学习方程时,由于概念比较抽象,仅仅通过数字进行讲解,虽可以起到一定的理解作用,但进行知识应用时,就会产生枯燥感,需要多媒体教学来进行转化。如,在某密室游戏中,有关卡要求到物体重200千克时才可以打开重量感应门,已知参与游戏的甲有62公斤,乙有98斤,求问还需要多少重量。此题不仅要求学生进行简易的方程计算,还要掌握单位换算知识。 2. 整合数学的逻辑规律,简化数学知识难点 一方面,数学是一门极其抽象、逻辑性强的课程,数字的内在复杂逻辑、几何的抽象界定,都会让尚处于初学阶段的小学生无法确切地进行理解、认知、应用,甚至会出现学生无法理解教师教学要点的情况,从而造成思维混乱。另一方面,为解决数学过于抽象的问题,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常常需要通过大量的教具来进行简化教学,但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课堂时间。基于此,多媒体可以让符号、图形变得立体、具象,以突破教学难点,还可利用多媒体具有针对性、可重复性、高容量性等特点,节约有限的课堂时间,挖掘学生的数学热情,让学生懂得数学,也懂得如何使用数学。 例如,在学习不同图形的面积知识时,学生往往可以对单个图形进行运算,如圆形、正方形等,但在进行立体面积计算时就容易出错。而应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立体图形以动画的形式进行拆解、拼接,让学生更加直观、简洁地理解立体图形面积的计算技巧,并可以展示较为復杂的拼接图形让学生进行运算。 3. 培养创造性思维,优化数学学习环境 教师应利用多媒体教学给予学生思考、创造的时间,鼓励学生对数学问题质疑、猜测、联想,并辅助学生进行计算、辩证、解答,让学生学会如何从多个角度进行数学学习与思考。首先,应以数学归纳思维为基础,为学生进行翔实、准确的数学知识讲解,加深学生记忆。其次,通过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并带领其进入生活具体问题,深化学生的运用能力。最后,应以同一个数学问题为出发点,鼓励学生共同参与、分别解答,利用不同的路径,得出同样的结果,进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广度、深度。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