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践行个性化教学,激活语文课堂生机
范文

    钟新梅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要求,灌输式和绝对化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这种毫无生机可言的课堂既阻碍了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也会让学生越来越疏离语文。而要想改变这一教学现状,就必须弘扬语文学科、语文教师及学生的个性,渗透人文,关注生活,落实育人观念,在语文课堂上践行个性化教学,实现师生与文本的真正对话,从而激活语文课堂生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个性化;教学;课堂生机;语文素养

    在当前素质教育全面贯彻的情况下,我们的初中语文教育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很多老师的课堂仍以“教师为中心”,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读学生记,老师问学生答,老师板书学生做题,教师通过课本、板书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给学生传递知识,而学生要做的就是在下面记笔记,接受教师传递的知识。这种灌输式和绝对化的课堂教学阻碍了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这般毫无生机可言的课堂也会让学生越来越疏离语文。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要求,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如此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语文素养自然是比较差的。

    而要想改变这一教学现状,就必须弘扬语文学科、语文教师及学生的个性,渗透人文,关注生活,落实育人观念,在语文课堂上践行个性化教学,实现师生与文本的真正对话,从而激活语文课堂生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弘扬语文个性,落实育人观念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最有魅力的课堂。而它的魅力很大程度就体现在语文学科的个性化之上。如果语文课堂没有个性,就没有了语文教学的生命与活力。这就要求我们一线语文教师要时刻谨记,语文教学艺术不在于知识的传授,而在于利用好“教材”这个媒介,激励、启发、引导学生养成真善美的精神品质。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灵活机动地将教材的特点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教师教学时,也应充分利用教材的美,把语文知识和生活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利用语文内容本身含有的有趣问题,注重学生情感的体验,允许个性张扬,重视创造性发挥。让学生在宽松的课堂中,幽默语言的启发下,师生情感的碰撞中,把握语文的延展性,领悟细节描绘,进入教材的美的境界之中,对作品进行个性化的鉴赏、联想、体验、理解,从而将教学的情趣和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讓学生真正走进快乐,并在快乐中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例如,笔者曾看到的一个教学案例:课堂上,老师问“冬天的雪融化后成了什么?”学生们给出的答案可不止“水”那么简单,他们会说“变成了冰”“变成了春天”……多么美妙而富有个性的思维!教师在对学生们的思维进行肯定的同时,还可借此时机引导学生们养成对大自然的热爱,这不也正是语文个性之所在吗?而这样的语文课堂也才算得上是有个性、有活力的课堂,这样的课堂也才能真正落实育人的观念。

    二、设计个性导学,生成活力课堂

    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若能独辟蹊径,采用别出心裁的教学思路,不拘泥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不受其他教师教学策略的束缚,则能让自己的教学展现出新意。学生在学习时也能产生新鲜感,这能促使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学习之中,有效激发其学习积极性。

    当今的语文教学应该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根据课堂的实际,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及时调整教学内容,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在对学生的智力、心理、个性及家庭生活背景等情况了解的基础上,做到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教师教学时才有可能别出心裁,才有可能不拘一格的设计教学思路,才有可能打破原来的课堂模式,赋予教材以新意,才有可能做到不同文章的教学不千人一面、按部就班、面面俱到。同时,不同时代、不同身份的作家笔下的文章,不同文体、不同体裁的文章,又让人以不同方式去理解,去感悟,由此教师教学方法又不可能限制在同一种模式,如可通过动作体味《背影》中的深沉父爱,在咀嚼语言中品味《春》的美妙春光,在吟咏中领悟《我爱这土地》渗透的爱国情怀等。教师的语文教学甚至可以不拘泥于教参,不受名人名言的束缚,用自己的个性去演绎作品的个性,更可以用自己的个性进行教学组织和课堂教学再创作。如教《湖心亭看雪》一课,我们可以不拘于教参“表达张岱看雪时偶遇知音的喜悦及幽远脱俗的闲情雅致”主题,而可以带领学生从张岱看雪的时间及看待所遇金陵人之态度,去探究作者寄寓在本文中的隐逸之思和感伤情怀。

    总之,我们老师在课前就要结合学生实际、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认真设计每一节课,并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带入课堂,用个性化的教学语言,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围绕教学主题、注意生成开展个性化的对话,使学生关注生活,重视自己的情感体验,勤于总结、乐于表达、善于表达,营造出和谐而富有生机的课堂氛围。

    三、倡导个性阅读,实现文本对话

    践行个性教学,更要注意保护、发挥学生的阅读个性。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句话既强调阅读是学生自主实践活动,不应该由教师包办代替,也强调学生的阅读是个性化的,不能以共性代替个性。究其根本,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其实是学生个体进行生命体验和感悟的过程,要营造和谐而富有生机的课堂氛围,就必须注重情感体验,允许学生个性张扬,重视创造性发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语文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充分考虑个性差异,不能整齐划一。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安排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切切实实地阅读,同时又要深入课文,挖掘丰富的情感因素,做到情动于中而行于外。要加强文本的对话,鼓励学生质疑,教师能在质疑的基础上,提出有价值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给予适当的点拨,让学生进一步思考,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使理解体会逐步引向深入,把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有机的结合起来。

    在教学《杨修之死》时,我是这样让学生进行个性阅读的:先由课题引申出“杨修因何事何罪被杀”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速读文本,找一找,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共哪几件事?对每一次犯忌,曹操各有怎样的心理反应?问题一抛出,学生们已经兴趣满满,怀着强烈的好奇心迫不及待地想从课文中寻找答案。此时的课堂只属于静静的阅读。很快,经一番认真的阅读之后,学生纷纷举手分享自己所找到的杨修犯忌的七件事及每一次曹操的心理反应。至此,可以说学生对课文内容是有一定的把握了,但对于杨修的死因,还未能形成比较系统、深入的认知。于是,我引导学生继续深入探究:对于杨修之死,有人说归之于杨修,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说另有他因,你持何观点?此问题一出,教室里立即炸开了锅,同学们一个个恨不得马上站起来阐述自己的见解。见此情状,我顺势提出让他们按照所持观点分群组队进行一场小辩论,最终形成了“曹队”(杨修之死,过在自己)和“杨队”(杨修之死,罪在曹操)。然后进行分组阅读,围绕各自的观点从文本中寻找依据,做好阅读小笔记,并整合形成小组代表性见解。之后,我再组织两队分别派代表进行观点阐述,“曹队”的观点:因为杨修恃才放旷、狂妄轻率,置军纪于不顾,一闻“鸡肋”就自动收拾行装,并煽动其他人也作归计,他的被杀是咎由自取。“杨队”的观点:因为杨修能摸透曹操的心思,曹操忌妒他的才能,考虑到留他在身边终不免造成祸患,总想找一个堂堂正正的罪名把他杀掉。

    由于阅读较充分,因此在辩论中双方都做到了观点明确、论据确凿,有一定的思辩水平。而在同学们辩论的继续深入后,两队达成了一致的正确认识:杨修之死因并不单一,与双方甚至是当时的政治环境都有关联。对于他们各异的阅读心得及辩证思维,我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临近下课,我给他们布置了一道个性化作业:穿越时空,如果你是曹操身边一位重臣,是杨修的朋友,你会对杨修提出什么忠告?对曹操进什么言?在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者只发挥了“导”的作用,而同学们却在充分的个性阅读中体会到了自主学习的乐趣和参与教学实践的快乐,实现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真正的对话,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教学效果良好,整节课堂焕发出语文的生机。

    以上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悟出的几点看法。总而言之,要想改变教学现状,激活语文课堂生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必须弘扬语文学科、语文教师及学生的个性,渗透人文,关注生活,落实育人观念,在语文课堂上践行个性化教学,实现师生与文本的真正对话。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把握住新课标的要求,在转变观念的基础上加以教学践行,循序渐进,最终生成活力的真语文课堂,达成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笑每.语文教育个性化[J].中学语文,2008(1).

    [2]林健美.对语文教育的个性化探索[J].教育探索,2002(4).

    [3]安贵章.激活语文课堂生机的关键在于教师个性化的教学[N].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2(4).

    [4]张鹏举.实施新课标 倡导语文个性化教学[J].中学语文教学,2004,1.

    [5]王利凯.农村乡镇中学语文教学存在问题分析与策略[DB/OL].百度文库教育专区,2011,11.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3 13:5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