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拓展农村中学生写作空间探析 |
范文 | 陆伟宜 【摘要】写作是学生把自己的见闻感受运用语言文字恰当表达出来的过程,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总体体现。同时也是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的重要体现。本文从农村中学生写作现实出发,分析农村中学生写作空间狭窄的原因,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就地取材,发掘作文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发展学生想象力,引导广泛阅读,改革作文评价体系和评改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拓展农村中学生写作空间,教会学生写好生活中经历的人和事。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写作空间;生活 一、农村中学生写作空间狭窄的现状和原因 受诸多因素影响,写作成了困扰广大师生的一大难题。尤其是农村初中生基本是“谈文色变”。学生上交的习作,存在着表达形式简单、素材单一、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缺少个性表达等问题。究其原因,农村的孩子生活在农村,生活较为单调,生活体验不多;再者,由于农村经济环境影响,图书资源较为缺乏,学生阅读面狭窄;同时,受家庭条件限制,农村学生对于网络的使用不熟练,更谈不上有效利用网络学习资源。因此,开阔农村中学生的视野,拓展写作空间,是当务之急。 二、拓展农村中学生写作空间的策略 (一)激发创作欲望,培养主体意识 写作是学生把自己的见闻感受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过程,是学生语文素养重要体现之一,要让学生写出佳作,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教师要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激活学生思维,寻找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进步的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令他们在积极愉快的情感支配下,爱上创作,这就是写作教学成功的第一步。 (二)根据农村特有风俗,因地制宜,开发写作资源 《新課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其实作文资源就在我们身边,只有我们投入生活,留心观察,善于发现,注重积累,才能写出好的文章。 1.欣赏自然风光,感悟自然,寻找写作灵感 《新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创作都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农村学生生活在山水田园之间,农村的自然风光就是最好的写作资源。教师可以在作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身边人,身边事,善于发现身边事物的美,用心感悟,通过酝酿,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习作。我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家乡的小溪、山林、田野,许多学生写出了富有情趣的好文章,如《家乡的田野》《美丽的小溪》等,作文水平较之前有了较大的提高。 2.参加具体的劳动实践,获取真实体验 《走进新课程》提到“安排学生从事课外实践活动应是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鼓励积极学生参加劳动,体验劳动的辛劳,获取最真实直接的劳动体验,积累写作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我以《荔枝蜜》为赞美家乡典型范例,引导学生以同样的方式,描写家乡的特产。学生经过仔细观察,写出《桔子红了》《插秧趣事》等习作,普遍能够将文章写得生动有趣,真实感人。 (三)加强计划性,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教师教授学生细致观察的方法,引导他们用心发现,培养他们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在教授《雨的四季》时,我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致观察,感悟到四季的雨的不同特点,并带领学生在校园内进行采风创作,引导学生感悟大自然的千变万化,对校园的花草树木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学生习作中出现了《四季的风》《木棉花开》等佳作。 2.培养学生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建立写作素材库 生活为写作提供丰富多样的作文素材,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教会学生如何收集、选择和储存写作素材,建立自己的写作素材库。通过这种方法,培养学生收集写作材料的良好习惯。这些累积的素材,为写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能够丰富作文内容,提高写作能力和写作效率。 (四)广泛阅读,丰富写作内容 阅读是获取写作材料的另一条重要途径。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通过广泛涉猎,学生的知识面会得到拓宽,视野更加开阔,写作素材就积累得更多,这就为学生写作积累提供了丰富的语言材料和创作借鉴。 为此,我在作文教学中,安排学生进行阅读,并进行有效指导,引导他们摘抄好词佳句,并教会他们如何在写作中适当引用或进行自我消化,变成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丰富了他们的写作内容。 (五)发展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 《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目标中指出:“教师要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在讲授七年级《皇帝的新装》课文时,通过创设情景,进行角色表演,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奇思妙想,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续写《皇帝的新装》,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想象力,续写的故事融入了许多现代的元素,新奇、妙趣横生,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六)改革写作评价体系和作文评改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应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在作文教学中,笔者通过多次尝试,引导学生通过互相修改、评价等方式,进行作文批改。学生在此过程中学会用自己的标准评价他人文章,下意识把自己的文章与他人的进行比较,自觉地取长补短。学生通过互改互评,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接受的状态,进一步鼓舞了写作的积极性,开拓了学生思维,开阔他们的视野。 综上所述,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应因时、因地制宜,结合学生个体差异,引导学生深入开发写作资源,教会学生创作技巧,让学生养成留心身边人、身边事的习惯,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学生也应深入生活,增强体验,多读书,勤动笔,才能开阔思路,拓展写作空间,写好生活中经历的人和事。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青年教师发展专项课题“如何引导农村中学生拓展写作空间,写好生活中经历的事”成果(课题编号:QNJSKT00048)】 【参考文献】 [1]朱慕菊,周正武.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刘永康.语文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2005. [3]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