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初中化学教学中微粒观培养的有效策略 |
范文 | 钟银燕 【摘要】新课程改革特别注重观念的培养,使学生形成基本的化学观念是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化学“微粒观”是中学化学学习中的核心观念。在初中化学课程教学当中,充分地培养初中生形成微粒观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在很大程度之上深化其对化学知识点的学习理解以及掌握。怎样才可以更好帮助学生形成微粒观?为此,我们通过实践探索,提出了几个有效的教学策略:一是通过实验教学来培养;二是通过多媒体技术来培养;三是通过特定的情境教学来培养;四是布置研究性课题来培养。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微粒观;培养;有效策略 微粒观是重要化学观念之一。初中化学微粒观基本的内涵包含两方面:其一,物质就是由微粒组成的,组成物质基本的微粒为离子、分子以及原子。微粒比较小,微粒在不断运动,微粒之间具有空隙。其二,物质结构以及存在状态均是微粒之间相互作用结果。初中生对微粒观认识就是不断地发展。在初中化学课程教学当中,帮助学生们养成以下基本的认识是十分重要的:一是认识物质微粒的构成,即物质就是由微粒所构成的,组成物质最基本的微粒有分子、原子以及离子,在日常的生活当中我们所能够接触到物质并不是单个分子或者原子,而是其聚集体;二是其通常具有气体、液体以及固体这三种存在的状态。为此,要培养学生“微粒观”可采用下列有效策略: 策略一:通过实验教学来培养 化学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作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化学课程教学当中使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们的微粒观,这是化学学科的要求,还会帮助学生们理解化学相关原理,提升学生对化学微粒知识点掌握的程度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为能够让学生们相信微观世界真实的存在,理解化学微观粒子相关性质,在学习《分子和原子》这一课题时,通过增加分组实验,让每名同学均可以参与到实验中来。教师先让學生将酒精滴在手背上,体验酒精挥发这一常见现象,后设疑诱导,再微观模拟,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从而认识物质的微粒性,并培养其微观想象能力。 又譬如,向盛有冷水的烧杯以及热水的烧杯当中分别加入到品红,教师需要根据初中生实际的情况,设置一些问题:从微观角度来说,品红是如何构成的?同学们可以观察到哪些现象?你们可以把这一现象画出来吗?之后教师需要让学生们观察品红扩散的过程,还需要感知到品红在热水当中扩散得更快。通过这个简单的小实验,学生们可以充分地感知到品红分子是存在的,还能够了解随着温度不断地增高,其运动速率越快。因此,学生们能够在实验当中感知以及思考,在学习化学知识同时,还能够使得学生们体会到科学探究过程。 策略二:通过多媒体技术来培养 多媒体技术能够集声音、文字、动画以及图像于一体的,具有比较强的表现力,在对化学微粒观进行培养过程当中教师应当运用多媒体技术展开教学,把化学当中微观世界化学的现象及反应均表现出来,除了能够把化学课程教学变得更加主动及直观之外,还可以让初中生比较直观认识到化学现象及其反应,提升学生们对化学知识点理解的能力。在采用多媒体技术展开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老师需要在课程教学当中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重难点,另外一方面老师应当在课程教学之后采用多媒体技术来整合单元的化学知识,以此来帮助学生们创建化学的知识体系。 例如,在讲解到电解水时,化学教师可以采用动画视频来向学生们演示水分子化变成原子,以此来帮助学生们理解及观察水当中的氢元素以及氧元素,而水在通电状况下能够发生水解,其产生出氢气与氧气比例为2∶1,又譬如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通过动画中微粒模型的演变视频,从微观角度来更形象的呈现中和反应的本质原因。化学的知识点本身具有比较强的抽象性,化学教师在教学当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可以把化学的知识点比较抽象理论展开反复播放,来帮助学生们创建形象且生动的化学表象,加深分子原子的理解有着重要作用。 策略三:通过特定的情境教学来培养 在化学课程教学中对微粒观培养需要创设特定的情境,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们掌握及了解蕴含在其中化学的微粒观,提升微粒观培养的效果。在创建化学课程教学特定情境来培养初中生微粒观过程中,让学生们能够在新知识和学习过知识点联系当中充分地激发出学习知识点的兴趣,充分地调动学生们学习主动性及积极性。 例如,初中化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物质构成奥妙”这一课时,学生应当通过本单元来学习物质构成的微粒,掌握物质的性质以及微粒之间的联系,把握化学式书写,在展开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创建教学的情境展开教学,让学生们能够在具体情境当中创建化学的微粒观。譬如化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物质是由微粒构成,微粒是不断运动的”这一章节时,化学教师需要通过学生日常生活的经验创建教学的情境,对学生们进行提问:“日常生活当中的糖水就是甜的,盐水就是咸的,该现象说明了哪些问题?”“热水可以使变瘪的乒乓球鼓起来,说明哪些问题?”该问题是学生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直接或者间接能够经历的,让其通过思考该问题获得其中化学微粒观及其知识,让学生很自然的将化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们创建化学微粒观。 策略四:布置研究性课题来培养 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更贴近于生活,老师在学生任务的制定上? 要安排课外研究课题的学习,学生主动去研究生活当中常见现象,比如模仿海水晒盐进行盐结晶,雨后彩虹的形成等,让学生对自然界的神奇现象充满浓厚的探索兴趣。同时校内展示学生研究成果的作品,还有相关的微粒模型等,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而学生通过研究计划,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记录、分析、研究,能够锻炼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思维能力,更让学生对于微粒观拥有更加直观的认识,也有助于学生科学思维和素养的养成。 综上所述,化学微粒观为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大多数学生没有办法形成良好微粒观,在很大的程度上会影响到学生们对化学概念掌握及理解。化学教师应当积极地采取有效的措施,以此帮助学生们养成良好化学的微粒观,为了以后化学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注:本文系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小课题“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微粒观的实践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DXKT20613)】 【参考文献】 [1]吴玉仙.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化学微粒观培养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8):68-69. [2]赵剑晓.从化学元素看初中化学微粒观的思维培育[J].教育理论实践,2019,39(26):55-57. [3]郭媛.初中化学微粒观形成的教学研究[J].学周刊,2019(12):53. [4]钱海如,赵华.初中生化学微粒观构建的实践反思——以“离子”教学为例[J].化学教学,2017(05):35-40. [5]于昌凤.初中化学“微粒观”建构的教学实践研究——以“分子”教学为例[J].化学教育,2014,35(09):23-2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