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如何上好《采薇(节选)》 |
范文 | 丘梅兰 《采薇(节选)》选自《诗经·小雅》,这是一首戍卒返乡诗,写出了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本文节选其中的一部分,书写将士当年出征和此日生还这两种特定时刻的景物和情怀。对于这篇课文,我们如何才能上好呢? 一、注重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在一节课中,课堂导入的作用极其重要,富有启发性的导入语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一堂课导入的成与败直接影响着整堂课的效果。在上《采薇(节选)》这节课时,笔者把导入分为两部分: 1.先与学生激情谈话,在谈话中引出《诗经》,让他们知道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据内容不同,可以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2.然后用多媒体展示《采薇(节选)》的知识,《采薇(节选)》选自《诗经》,是一首戍卒返乡诗,写出了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 有效的课堂导入,可以激发学生探索新课文的欲望,也可以令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二、质疑课题,解读课题,扫清疑惑 质疑课题,就是针对课题提出疑问。对课题有了质疑,就对文章的阅读有了目标,理解有了方向。笔者上课时习惯让学生从题目入手来质疑问难,就如《采薇(节选)》这一节课,笔者就设计了几个问题,让学生进行质疑。 1.“薇”指的是什么?“采薇”又是什么意思? 2.题目为什么是“采薇”而不是平时我们常见的“采桑”呢? 通过质疑课题,学生们知道“采薇”的“薇”指的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叫做大巢菜。“薇”是豆科野豌豆属的植物,其种子、茎、叶都可以食用。“采薇”的意思就是采摘野豌豆苗。至于题目为什么用“采薇”,是因为薇菜可以吃,戍边的士卒正在采薇充饥,这反映了戍边士卒的生活艰苦。戍役不仅艰苦,而且漫长,这从原文“薇亦作止”“薇亦柔止”“薇亦刚止”可以看出薇菜从破土发芽,到幼苗柔嫩,再到茎叶老硬的生长过程,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戍役的漫长,也说明了人们对战争的厌恶和反感。 三、带着感情朗读古诗,了解诗意 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朗读,有助于情感的传递;朗读,可以让人更加理解读的文字的意思;朗读,能唤起读者的情感,可令自己与课文的主人公同悲喜,共欢乐。 在《采薇(节选)》这一节课中,让学生读古诗前,笔者先播放课文的录音,让学生认真听古诗的字音和留意古诗停顿的节奏。接着,笔者要求学生们自由大声地朗读古诗。因为大声朗读,可使学生的脑神经处于极度兴奋状态,这本身就能刺激他们深入理解文章、书籍。另外,大声读需要集中精力,大脑处于排空状态,有利于记忆课文。 自由朗读古诗之后,笔者会指名读古诗,在指名读古诗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在读音上存在的问题,比如,课文中出现的“雨”字,在这首古诗里不能读作“yǔ”,应该读作“yù”。然后,再分组读,最后,全班齐读。 各种形式的朗读,加深了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也让他们感悟到诗人复杂的心境和沧桑的心声。 四、精读古诗,了解古诗表达的情感 精读,指深入细致地研读。那我们该如何精读这首古诗,了解古诗表达的情感呢? (一)如何精读《采薇(节选)》这首古诗 课文节选的诗歌有八句,每两句就是一幅图画。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课件里出现的四幅图,来加深我们对诗歌的理解。 首先,我们先出示第一幅图:渡口离别图。学生观察完图片后,教师出示诗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借机提出问题:这个战士出征的季节是什么?学生可根据“杨柳依依”得出战士出征的季节是春天。同时,教师补充“柳”与“留”谐音,既表示挽留之意,又表达思乡之情。 然后,我们接着出示第二幅图:原野大雪图。出示图片的时候同时出示诗句“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并提问:这个战士归乡途中的天气怎么样?(雨雪霏霏)再联系前面的诗句提问:这个战士的军旅时间怎么样?(从春天到冬天,军旅时间漫长) 接着,出示第三幅图:泥泞山路图。随着图片展现的还有诗句“行道迟迟,载渴载饥”。通过图文结合,学生们很容易就知道我们的主人公在回乡的归途中生活非常艰难,因为“迟迟”说明归路漫漫,“渴”“饥”说明当时归途中生活的艰难。 最后,出示第四幅图:战士远眺图。随图而出的还有最后两句诗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从诗可知,文中主人公的内心是伤悲的。 (二)如何理解古诗表达的情感 一是明确古诗的主旨;二是熟知诗歌的译文;三是抓住关键诗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特别是抓住关键词句这一点,通过分析,“伤悲”“哀”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写出了人物当时的心情。而“莫知”更加深了人物的悲伤,让人心生感慨。 表现了战士久戍难归,忧心如焚的内心世界,充分体现了人们对战争的厌恶和反感。 五、课堂小结,加深理解 这个环节有三个步骤: 1.让学生再次齐读课文,加深记忆。 2.找出最能表达诗中人心情的诗句。(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3.点明课文的主旨。(《采薇(节选)》写一位远征战士在回乡途中的所思所想等,表达了从军将士思归的情怀。) 六、课堂练习,巩固已学知识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到好处的习题不仅能巩固知识,形成技能,而且能启发思维,培养能力,因此,教师要注重课堂的练习。笔者设计的课堂练习如下: (一)解释下列词语。 1.昔:___________? ? ? ? ? ? ? ? ? 2.依依:__________ 3.雨雪:__________? ? ? ? ? ? ? ? 4.遲迟:__________ 5.载:___________? ? ? ? ? ? ? ? ? 6.莫:____________ (二)补充诗句 昔我往矣,_____________。 今我来思,_____________。 七、布置作业 课后作业,可以令学生起到巩固新学知识,发展学生智力作用。为此,笔者设计了两道课后作业: 1.朗读并背诵《采薇(节选)》。 2.查阅《诗经》,了解更多《诗经》的内容。 《采薇(节选)》是先秦时代的汉族诗歌,离我们年代甚远。如何才能上好这一课呢?总的来说就是要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学与思相结合,从而达到理解古诗中主人公的情感和古诗的主旨的目的。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