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教学与批判性思维培养策略探究
范文

    摘?要:新课标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而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在于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与批判性思维所倡导的认知技能与情感倾向的培养相呼应,并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了融合与统一。在中小学积累了一定的英语基础后,高中教学不应仅仅将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工具而教其技巧,更应着眼于英语作为西方思想与文化重要载体的意义,注重对学生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的培养,引导学生成为具有中国情怀和全球视野的新时代人才。

    关键词:中学英语;核心素养;批判性思维;认知技能;情感倾向

    一、 引言

    教育部制定并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指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和细化,高中英语课程既要夯实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也要加深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理解,增强爱国情怀,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简言之,高中英语兼具工具性、人文性与思想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短视”,一味地以成绩和升学为导向,而要注重对学生的思维与思想的培养,正如有句话说:三流教师教知识,二流教师教方法,一流教师教思维。

    二、 核心素养与批判性思维

    (一)核心素养

    新课标认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形成的正确的价值观、必备的品格与关键的能力,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在于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语言能力是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是以听、说、读、写为主要形式的理解、沟通与表达;文化意识是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主要是对学生的家国情怀与开放视野相结合的培养;思维品质是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关注的是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与创新性;学习能力是核心素养的发展条件,是对学生学习习惯、策略、渠道与效率的培养;而核心素养的最终指向,在于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未来发展型人才。

    (二)批判性思维

    杜威是20世纪著名的教育家,胡适、陶行知、陶鹤琴等中国现当代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都曾师从他学习。他也是最早提出批判性思维的学者。批判性思维也即反省性思维,近年来在教育改革中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旨在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通过将批判性思维引入教学活动,改善学生被动、低效、死板的学习习惯与思维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辩证思考,以课本为基础而不局限于课本,以课堂为平台而不局限于课堂,建立起从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到创造的进阶思维。

    对于批判性思维的定义众多,笔者在此引用美国哲学协会在特尔斐项目报告中的定义。该项目聚集了美国众多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以定性研究为方法,指出了批判性思维的构成主要是“认知技能”和“情感倾向”。

    (三)核心素养与批判性思维在教学中的统一

    将英语学科的四项核心素养与批判性思维的两大维度对应起来,可以发现,这两者是互相兼容,可以合并同类项的:核心素养中的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属于批判性思维中的“认知技能”,而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正是批判性思维中的“情感倾向”。

    而相关学者通过研究,也倡导将批判性思维培养与具体学科教学相结合,将思维训练融入具体的学科内容之中,通过基于问题的学习法、批判性的辩论、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发展学生的认识论,引导学生的价值观。

    英语作为印欧语系中最为通用的全球性语言,是连接中西方的工具与桥梁。而其作为语言的特性,也使得学习英语并非一日之功,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了中小学的一定积累之后,高中英语的教学应不仅仅着眼于语言作为工具的作用,更应注重语言作为西方思想与文化重要载体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与思维导向。

    三、 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方法策略

    批判性思维的第一点是培养学生的认知技能,也即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这是批判思考的基础。在笔者看来,应当是培养学习能力在前,提升语言能力在后。因为学生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高效的学习方法与策略,才能在聽说读写等具体的学习训练中游刃有余;如果只想以做题量取胜,忽略对学生学习策略和习惯的引导,很有可能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习惯与方法,可以从动力、毅力与综合能力三方面引导。

    第一,学习动力。自驱力不足,主动性就无从谈起。在高考导向下,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来自应试,更多是出于被动接受而非主动探索。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学习英语的情境和氛围,教师可在教学中引入一些英美影视剧,如《老友记》《生活大爆炸》《唐顿庄园》等,选取经典片段播放,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听读训练,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欧美文化习俗和生活方式有更生动的观感,同时提高听力水平,模仿语音和语调,积累更地道的表达,培养良好的语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消极应付态度。

    第二,学习毅力。英语学习非一日之功,课上课下都需要持续和高效地参与及投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问题教学法,针对文本设计不同类型的问题,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和思考;根据不同文本的特点,可结合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文本改写等多种形式,多维度调动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必修三的“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就可以以这种形式展开:该文本原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1893年创作的一篇小说,在1954年被拍成电影,以剧本的形式被选入课本;在该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播放电影中与课本相关的部分精彩情节,并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剧组,进行角色扮演和对话;课后可安排相应的写作任务,让学生将剧本改写成一篇小说风格的文章;如此一来,在具有趣味性和注重学生参与的互动式教学中,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训练和提升。在课下,教师也要督促学生对英语的时间投入和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养成早读和晚读的习惯,多朗读课文,结合语境理解文本、记忆单词,而非死记硬背,并在朗读和记忆之余保证一定的练习量,及时复习和预习,坚持成就习惯,习惯形成毅力。

    第三,综合能力。综合能力的提升建立在学习动力和学习毅力的基础上,动力充足了,毅力练成了,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能力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自然就进步了。除了课内学习,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补充的学习资料,BBC(英式口音)和VOA(美式口音)可用于练习听说;书虫系列书籍可用于练习读写。

    四、 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与文化意识

    培养批判性思维的第二步,是在学生认知技能提升的基础上进行思维和文化意识的训练,这一训练的重点在于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厚植家国情怀,形成全球视野和格局。但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的培养不是独立于认知技能而单独进行的,而是渗透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在此,笔者以必修一“Anne's Best Friend”和必修四“A Pioneer for All People”为例,通过对安妮日记的解读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介绍,说明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

    “Anne's Best Friend”选自二战时期犹太女孩安妮·弗兰克在与家人躲避纳粹迫害时所写的日记。为了躲避搜捕,安妮和家人躲在不见天日的狭小房间里,日记成了安妮在黑暗和孤独中唯一的慰藉。安妮日记之所以产生世界性的影响力,是因为它让人们看到了战争中人性的罪恶和美好,纳粹对犹太民族的迫害使人震惊与愤怒,而受迫害人们对爱和希望的信仰使人动容。

    在这一文本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阅更多篇安妮日记,并进行集中阅读和讨论,反思战争带给人们的伤痛和历史的教训;和安妮日记一样揭露纳粹罪行和表达人性美好希望的电影也很多,比如经典的《辛德勒的名单》和《美丽人生》,教师在教学时也可将这两部影片作为辅助教学素材;教师还可结合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提供相关影像与阅读素材,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主题,反思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不易,铭记历史,努力向学,成才报国。

    A Pioneer for All People讲述的是杂交水稻先驱,“90后”科学家袁隆平老先生的故事。半个多世纪以来,先生身体力行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和推广,从为了让中国人民吃饱,到为了让世界人民能够远离饥饿,九十高龄仍工作不息。他对土地的感情、对水稻高产的追求、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与伟大的贡献令人肃然起敬,而在研究之外,打球、游泳、拉小提琴的老先生更显出了可爱和有趣的另一面。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课文内容和袁老先生近期接受采访的新闻报道(新闻文章、视频等),让学生近距离感受老先生惠及全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不朽贡献、朴实的生活和伟大而有趣的人格魅力,树立自己的人生志向。更值得一提的是,袁老先生的英语水平非常高,去国外访学、交流、参观访问都不需要依靠翻译,这对学生来说是非常正向的激勵。相信在这一部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从中学到的不仅是先生献身国家和人民发展需要的精神,也能从中感悟到英语学习的大用处和大意义所在,摒除对英语学习的偏见,比如学生中常见的“我是中国人,何必学英文”。老先生的事例生动地说明了,学习英语不仅不影响帮助祖国和人民实现粮食增产,还可以帮助世界上更多的人摆脱饥饿实现温饱,这不正是中国情怀和全球视野最好的范例吗,不正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最伟大的实践吗?

    五、 结语

    有别于其他学科,英语是一门沟通的学科,也应当是一门更开放的学科,是中外交流的基础工具与必要基础。因而,高中英语学科的教学,不能仅为了面向高考而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更深层次的教学,应当在教授知识的基础上,教给学生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家国情怀与放眼全球的大格局,做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为他们这一代更好地发展和完善自我、适应国家发展需求和迎接全球化的挑战而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高瑛,许莹.西方批判性思维研究:回顾与反思[J].外语学刊,2014(5).

    [2]王凌.新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教材中批判性思维的体现[J].教育教学论坛,2020(10).

    作者简介:

    虎树海,中学英语高级教师,甘肃省定西市,岷县三中。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3:0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