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落实唯物史观的策略分析
范文

    摘?要:唯物史观始终贯穿着我国的高中历史教学,虽然在现阶段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着多元史观并行,但是真正起到统领功能和主要作用的仍然是唯物史观。以唯物史观作为指导来进行历史课程的教学和学习,有利于学生在高中阶段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历史观,身为高中历史教师更应该去积极地探索如何有效落实唯物史观。文章主要结合高中统编版历史教材和高考题提出了几条教学策略,为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提供参考。

    关键词:唯物史观;高中历史;历史教学

    随着教育部和学术界对教育的不断探索与实践,各门学科在教材、课程标准、教育理念等不同领域上都发生了一些变动。为完成新的历史教学目标,贯彻落实核心素养,一线教师势必要在教学策略上进行一些创新。其中唯物史观概念复杂,又较为晦涩抽象,学生难以理解与运用,但是无论是课改前还是现如今,唯物史观始终是我们学习和钻研历史的重要理论,并且统领着余下的四项核心素养。因而如何把唯物史观揉进高中历史教学,并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可以熟练地用唯物史观中的观点去分析历史很值得探索。

    一、 唯物史观的观点

    “唯物史观”又被大众称为“历史唯物主义”,在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由马克思和恩格斯首先提出。唯物史观点明了真正的历史是物质生产力的发展过程,并指出了人在历史中的重要作用。按照《史学概论》中的介绍和教育部出版的课标解读中对唯物史观的要求,可以简单将唯物史观的理论概括为以下几点:社会的物质生产与生产方式,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以上两点也是唯物史观中较为重要和核心的两点,除此之外还有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等。这些观点既是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也是高中生需要掌握的内容。

    二、 高中历史课堂中贯彻唯物史观的策略

    (一)坚定唯物史观的历史发展规律

    在高中教学中要坚持唯物史观中“社会形态从低级阶段到高级阶段发展”的历史发展观。无论在课改前还是现阶段,高中历史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编写和展现方面始终坚持用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来阐释人类社会进程和历史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学生知道人类社会形态在经历了生产方式的变革后,社会形态也相应发生了改变。这一观点在最新高中教材中体现的较为明显。在《中外历史纲要(上)》中,也就是教材的中国史部分,就是根据中国的社会形态发展进行编排的。教师可以在讲授中点出从石器时代到夏王朝的建立这段时期属于中国的原始社会,当时以石器运用为主要生产方式,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而从夏王朝到春秋时期这一时段属于奴隶社会,界定的原因是青铜器出现,使得生产力水平提高。通过对大时段的概括性梳理,让学生明白社会形态从低级逐步走向高级,而其中生产力变革是促进着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世界史的讲解过程中则可以进一步补充尽管不是所有的国家都会按照这个序列发展,但是这一规律仍然普遍适用于当今的人类社会。

    (二)利用重点知识渗透唯物史观

    如果说上述形象化的讲解过于宏观和笼统,那么教师可以在某一具体课例中就其中的相关问题让学生结合唯物史观独立思考。比如用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政策制度的变化来讲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变化。在建国的初期人民公社体制的确有一定优势,它通过无可代替的集体力量建设了一批农业、工业基础设施,为之后的改革开放打下了基础,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集体劳作的体制就难以调动群众积极性,生产力也不可能有所发展。所以到了1978年,小岗村民自发地开始实行包干到户,即在不违背国家土地公有制的情况下,以家庭经营作为经营的根基,以联产承包为重心,重新安排了国家和集体以及个体间的关系,迅速调动起农民积极性。结果我们都知道,这次生产关系的变动,使得农业丰收,社会进步,中共改革也随之发展。这次改革的探索过程就能够印证物质生产决定生产关系的观点。再比如在讲解《中外历史纲要(下)》中的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时,可以调换教材子目内容先讲资本主义的扩展,再讲资本主义的确立,让学生理解是因为资本主义和中产阶级的崛起,上层建筑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才进行了制度上的革新,而不是先有制度再有经济发展。这样通过教材内容加上教师的细致讲解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唯物史观观点。

    (三)注重讲解唯物史观中人民群众的作用

    唯物史观和其他史观最大的一个区别那无疑是唯物史观始终肯定人的作用,并提出了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归根究底就是人民群众,认为社会现象是在人的活动基础上发生的。高中统编版历史教材中对杰出人物和领袖人物的作用都介绍的十分细致,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务必格外强调人民群众的作用,不要忽视人民群众的重要影响。上述提到的改革运动,归根到底是由于在所行制度下农民利益受损,從而调动了群众的主体性,改变原有生产关系,创造了包产到户,解放生产力。如果不把人的主观能动性当成重要的条件,只从客观角度出发探寻历史规律,就会掉入生产力决定历史这种一元决定论的误区。包括分析战争原因时,群众态度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比如淮海战役这场战争最终能取得胜利,就是军队和人民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理解人民群众的作用也能更好地理解唯物史观的其他观点。

    (四)借助高考题,落实唯物史观的运用

    关于唯物史观的考察在政治学科的高考题中很常见,但是近些年来在历史高考题中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从2011年开始一直到现在,年年都会出现考查唯物史观的考题。比如在2015年历史全国Ⅰ卷中有过这样一道分值不小的分析题,材料中给出了一道公式: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问题是让学生结合世界近代史部分的知识分析题中给出的公式。此题是一道主观题,答题范围在问题中给的很明确,即在世界近现代史范围内,从公式和问题补充中能够分析出主要作答点可围绕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上。在史实方面上,经过三年的学习学生应该可以迅速回忆起世界近代史中的代表性事件:十八到十九世纪中期第一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及科技领域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这三次革命分别带来了蒸汽机,发电机,量子力学和计算机技术;也推动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过渡到了更为发达的电气时代,最终又踏入科技主导的信息时代;这其中也促进生产管理和劳动对象的变化,即从工厂制到大企业制再到“经营者革命”的变化,和从煤炭开采到石油化工兴起再到第三产业崛起。只要学生能够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就不难理解此题。

    除了比较常见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题,阶级斗争,历史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等观点都是近年高考的常考题,此处不一一列举。因此,历史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剖析历年高考卷当中的经典例题,对高考题中考察唯物史观的方式做到心中有数。

    三、 以唯物史观指导高中历史教学的意义

    (一)坚定唯物史观易于学生确立良好價值导向

    受信息时代及外来因素的影响,当今高中生的价值观念呈现多元趋势,而高中这一时期是学生思维水平、心理发展的重点阶段,各种信息都会影响学生的价值判断和未来的行事准则。面对着《课标》中提出的“立德树人”这项任务,高中历史教师必须要向学生弘扬符合社会主义发展的价值观念。唯物史观作为被我国实践证明过、可以科学展露人类历史客观基础和规律的一种历史观,势必要作为历史教学主流方法。因此教师有必要将其作为主力史观,精选课程内容,引导学生用唯物史观的整体意识和思维模式来研究和学习历史,并能从历史事件与历史史料中理清不同时期的价值观,继承和弘扬优秀的文化,梳理正确的价值观念,完善自己的素质。

    (二)学习唯物史观便于学生剖析历史本质

    高中三年很短,历史学科除了教会学生基本的历史知识外,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看待事物的方式与思考问题的思维能力。即:能够透过表层现象看到事物本质,认识历史发展基本的规律,能够从历史的印记中去感悟人生的价值所在。唯物史观不仅囊括了科学的社会历史认识,更为重要的是它对人的地位的重视,并始终以人的发展为线索来看待历史的进步。因此对唯物史观的掌握有利于学生理顺古今中外历史发展的因果关系以及本质,从而注重对自身审视和发展,为培养他们持续学习能力打下基础,也为未来工作和行事提供借鉴。

    (三)掌握唯物史观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其他史观

    无论是唯物史观还是其他史观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一种看法。拿近些年流行的全球史观来说,全球史观是从整体上来看待并认识历史,重视人类的联系,问题的解决建立在“世界联系”上,而马克思同样将历史分为了民族性历史和世界性历史,在历史研究上也提出了要从全球的视角来研究。再比如文明史观则将人类历史演进与发展与文明演进划等号,这一看法其实与唯物史观所秉持历史规律多少有所相似。但是无论是全球史观还是文明史观都是从单一角度来阐释历史的,也都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足,唯物史观不但从历史视角来解释问题,还从哲学范畴完善了观点,所以掌握唯物史观不但能科学的认识历史还能为其他史观的学习提供新思路。

    综上得出,现阶段我国对唯物史观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在实践中也证明了其理论的科学性。但要想让唯物史观真正落实到教学中,并对学生产生影响还需要所有教师对其研究与深入,不但从知识层面让学生理解唯物史观,在思维上也要能够用唯物史观的方式来思考。文中所提到的教学策略较侧重对唯物史观某一方面所提出的教学策略,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能把唯物史观的观点割裂开来,要从整体出发,结合学情与课程内容进行讲授与解读。

    参考文献:

    [1]刘雨,石镇平.科学认识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和阶级分析方法[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16-19.

    [2]章禹.唯物史观引领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J].教书育人,2019(7):42-43.

    [3]沈克学,沈为慧.高中历史唯物史观素养水平3-4解读与教学建议[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9(2):39-44.

    [4]何西湖.浅析近八年历史学科全国课标卷的论述题[J].科教导刊,2019(7):69-72.

    作者简介:

    李美琪,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师范大学。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9:5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