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析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班主任的角色扮演与工作转型 |
范文 |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学生心理问题也出现了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特别是对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极为有限,班主任作为与学生关系最为密切的教职员工,应该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并且随着学生心理问题的复杂化,班主任的工作也要从认识上到实践上切实做好转型。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工作转型 一、 中学班主任工作内容 (一)中学班主任的职责和工作内容 班主任是中学生教育中极为重要的角色,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指出,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中小学的重要岗位,从事班主任工作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要职责。同时强调教师担任班主任期间应将班主任工作作为主业,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 班主任的工作内容包括:一是全面了解班级内每一个学生,深入分析学生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状况;二是认真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维护班级良好秩序,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营造民主和谐、团结互助、健康向上的集体氛围;三是组织、指导开展班会、文体娱乐、社会实践等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是组织做好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指导学生认真记载成长记录,实事求是地评定学生操行,向学校提出奖惩建议;五是经常与任课教师和其他教职员工沟通,主动与学生家长、学生所在社区联系,努力形成教育合力。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班主任的角色内容 2012年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明确指出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班团队活动、校园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机结合,并采用专、兼职结合的方式培养一批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切实把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其中,作为班主任而言,其对于学生的了解度、深入性明显优于其他教师,加之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每所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专职教师毕竟人数有限,虽然专业能力强于其他教师,但是关注范围大,相应地对于单个学生的关注度便极为有限。 1995年国家颁布的《中学德育大纲》中也指出班级是进行德育的基层单位,班主任工作是进行日常思想品德教育和指导学生健康成长的最重要途径,班主任要根据《大纲》内容要求,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开展教育活动,要加强班级管理,组织和建设班级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形成良好的班风。可见,班主任对于学生而言是最近距离接触也是最为密切联系的教师角色,同样也是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角色。 在中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班主任不同于专业课的任课老师,其对学生的关注的广度和深度是较之更为深远的。班主任的工作时空灵活,在学生上课期间需要关注其到教室情况和表现情况,对于专业课教师就学生表现提出的问题要进行干预和疏解。 二、 中学生的心理现状 (一)中学生心理发展阶段的特性 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而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八个阶段,分别是:婴儿期、儿童期、学龄初期、学龄期、青春期、成年早期、成年期、成熟期,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且每一个阶段代表着人不同的人格特征,都是不可忽视的。中学生年龄分布大致在12—18岁之间,正处于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中的“青春期”阶段。这一阶段的中学生人格发展处于“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时期,一方面其本能冲突的高涨会带来问题,另一方面是对社会要求和社会冲突感到困扰和混乱,是逆反心理问题的高发期。 (二)中学生心理问题表现 在青春期阶段的中学生,由于生理方面的急剧变化,加之从初级社会化阶段过渡到次级社会化阶段,外界知识的内化量增多且过程陡然加快,对于其心理来说是个很大的考验,因而出现心理问题的情况也会增多。按照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内容可以大概分为学习压力问题、人际交往问题、性别意识问题和网络心理问题等四个方面。 1. 学习压力问题 中学生正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国家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教科书设置标准、教学标准、建设标准等都有统一的标准。对于中学生而言,他们从小学的基础教育跨到中学阶段,教学内容有了极大的改变,一方面从培养学习兴趣、教授社会化初级知识到较为系统的专业知识阶段,另一方面学习难度和学习强度加大,增加了物理、生物、化学、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对于学生来讲,学习的压力增大。其中包括学习的焦虑感增加、学习内容增多导致的兴趣减弱、同学之间学习成绩的“无形竞争”等问题。尤其是对于高中生而言,还要面对高考的压力。这些对于中学生的心理承受力来说,都是极大的冲击,如果不及时加以干预,会造成如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问题。 2. 人际交往问题 中学生的成长环境主要在家庭、学校这两大场景中,家庭作为学生原生情感纽带的场景,自然是起到了初级社会化的作用。学校对于中学生而言是同辈群体和教师群体存在的场域,他们在其中接触到的是不同于家庭成员的伙伴、师生关系,是较之家庭来说更为多样和复杂的交往关系。由于在学校中,学生面对的是不同于其个人并且性格各异的人,加之其处于青春期的同一感——個人心理上的自我——不断强化,其同他人交往过程中自我对于情感的抒发与社交中需要抑制的情感相互之间的冲突,导致内心处于不同情感相互交错的状态。尤其是面对相对于家庭成员来说,包容性和体谅感稍低的同辈群体来说,个人的自我情感得不到充分的释放,对于其来说,内心的压抑是极大的。 3. 性别意识问题 对于青春期的中学生而言,极为显著的变化就是外部形态、身体功能、心理、智力、思想、感情、意志、行为等方面都比儿童时期有明显的发展。其中主要包括有三大生理变化:一是性功能发育成熟,即性腺功能开始成熟和发生作用,第一、第二性征开始出现;二是在这一身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时期,身体外形急剧变化;三是体内功能迅速健全,特别是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基本成熟,为少年期学生心理的逐渐成熟提供了物质前提和可能性。这样快速的生理变化,一方面刺激了学生成熟意识的觉醒,另一方面给学生带来了很多异性交往和性心理卫生方面的问题,特别是性别意识的觉醒,让中学生在面对异性时,产生了交往各种情感上的问题。 三、 中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转型的建议 随着社会的日益变化,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方式的转变给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班主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应该随之与时俱进,才能切实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一)强化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虽然近几年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度较之以往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对于学校的教师来说,对生理健康的关注还是大于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在校安全问题、出行安全问题,对这些安全问题的关注点是明显多于心理健康的。由此,对于班主任而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点就是轉变对学生健康的定义和态度。班主任始终要将生理健康放在与学生心理健康同等重要的位置,强化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才能真正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提升班主任心理辅导能力 近几年,国家一直强调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现在的中小学校对于素质教育的培养还是处于一个稍显滞后的位置。对于班主任的工作要求,更多也是在强调要求做好学生的课业辅导和安全管理。在对教师的培训和管理上,更多地倾向于对专业课教师的授课能力的培养,对于班主任的培训和要求则稍显弱势。要做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于班主任的心理知识培训是必不可少的。由此,对于中学而言,要更加注重对于班主任岗前培训和提升培训,尤其注重对班主任的心理辅导能力提升的培训,积极创造更多的不同类型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培训机会,切实提高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三)在班级中创造良好的朋辈群体氛围 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维护班级良好秩序,创造和谐的班集体氛围是班主任工作中的重点之一。就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而言,良好的班集体氛围是增强班集体整合力的关键因素。班主任要切实做好班干部培训,增强班级优秀学生的带头作用,让作为学生朋辈群体的班级成员成为维护班集体秩序的能手,成为班主任了解学生日常心理动态的助手。这样才能从全面做到以群体整合个人,发挥以朋辈群体维护班集体成员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 (四)家校结合,构筑学生心理健康防线 对于个人而言,原生家庭的影响对于其成长而言是极为重要的,班主任在进行学生心理辅导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家长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反馈,联合家长共同对问题学生进行关注和疏导才能切实有效地发挥心理辅导的作用。尤其在学生心理问题萌发的前期,学生可能在学校和家庭中的表现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这些问题的发现是要依靠班主任与家长在平时的密切联系中才能发现的。所以,对于班主任而言,与学生家长保持良好的互动是极为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张大均,冯正直,郭成,陈旭.关于学生心理素质研究的几个问题[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 [2]张大均,吴明霞.社会变革时期青少年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的理性思考[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 [3]张丽萍.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对策[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2(5). [4]张含,孟伟伟.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3(4). 作者简介:吕慧齐,甘肃省天水市,甘肃省天水市第三中学。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