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谈语文教学中的综合实践活动 |
范文 | 吴淑婷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然而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它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动脑,更要动手,去感受、体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要主动探究。由此可见将语文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业水平。 一、依据教材特点,围绕教学内容,将综合实践活动融入文本 语文教材相当一部分的课文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然而许多教师对此没有重视,只是肤浅地告诉学生作者这样做或想的原因,生怕引申和延展后耽误教学时空。正是教师的错失,往往扼杀了学生探究知识和追求真理的欲望,也使学生失去了在语文教学中难得的动手操作实践的良机,严重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为此针对上述现象,我们应把综合实践活动和语文教学相互糅合,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提升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如课文《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是一篇介绍读报的重要性和读报方法及读报的好处的文章。在教学前,我让学生收集部分报纸带到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读一则自己感兴趣的文章。有的学生读了一则故事,有的读了一篇新闻,有的读了一篇笑话……学生很感兴趣,课堂中,学生的参与度高,对文本的理解也就自然而然地到位。我还将课堂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课外广泛阅读报纸,做读书笔记,编辑剪报,自办小报……将综合实践活动融进文本学习,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充实、更丰润,也更加充满趣味性。 二、优化课堂教学,将综合实践活动融入课堂 新课标强调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我们必须优化课堂教学,转化师生的角色,教师只能是幕后的导演,学生才是舞台上的演员,教学的“镜头”应该永远对准学生,把更多的时空留给学生。同时要纠正我们就知识教知识的错误想法,应将 “综合实践”融合到平素的课堂中,为发展学生的能力另辟蹊径。在教学《负荆请罪》时,因为课文比较适合表演,学生们也较感兴趣,我就把大部分时间交给了学生。我把学生分成几组,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去读通课文,读懂课文,再把课文当成剧本演一演,并进行评比。学生一听到要表演,马上来劲了,立刻行动了起来。这样一来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在学生的脑海中扎根了:廉颇的居功自傲,知错就改,蔺相如的顾全大局,宽容大度,深明大义。通过表演,学生就有了更深的体会。这样极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激情,也是课堂气氛变得融洽和活跃了,同时也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了实践能力,提升了他们的综合素养。 三、语文教学中利用综合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和发展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如果没有创新,这个民族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和方向。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面临的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产品的国际化、信息传递的高速化等新环境,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和提升国际地位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与此也说明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人,是很难生存的。因此在我们的教学中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去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充分他们的想象力,建设性、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在上完《螳螂捕蝉》时,我问学生:“你知道第二天上朝,吴王会颁布什么命令吗?朝堂上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吴国和其他诸侯国的百姓又会怎样说?”话音刚落,学生们各抒己见。我又问:“你能把这个故事续写吗?”没想到学生们兴致盎然、摩拳擦掌,就这样一场“续写故事”的活动开始了。不一会,故事续编就成功了。他们兴高采烈地把所写的内容读给大家欣赏和品位,多数同学个人的独特见解和创新的编写得到了全体同学的认可和赞许。这种实践活动,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的思维得到发散,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和表现欲。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但让学生进一步感悟到少年的机智,吴王的知错就改,也顺畅地解决了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杨博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