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孔子教育思想概述
范文

    赵洋洲

    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他生活的年代,正是中国社会历史的大变革时期,一切旧有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文化思想开始没落、瓦解、动摇,新的生产关系和思想意识已经萌芽生长,逐步走向牢固和主流。在文化思想上,曾经主导社会的官学迅速衰落,文化下移,私学大兴,促成了文化思想的社会化。活跃的各家学说在“士”阶层崛起的推动下,百家争鸣,各呈异彩。在此社会变革、民族融合、民族精神开掘奠定时期,孔子创造性地建立起一系列的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核心价值观,同时,也开创了教育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关于孔子的教育思想前人研究的十分丰富,本文试对其归纳概括,简要梳理叙述,以期能够把握要旨,承业先师,以利来者。

    一、教育作用与目的

    关于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集中体现在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这里面有两点:1.生产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国家才有财力施展教育,人民才有余财余力接受教育。2.国家要长治久安,生产和生活持续发展提高,离不开德治教化。

    孔子的教育目的: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培养能够施德教,行仁政的贤才,孔子提出从平民中培养德才兼备的从政君子,“学而优则仕”与“仁人唯贤”的路线配合一致,为封建官僚制度的建立准备了条件,它适应了社会发展的要求,反应了一定的规律性,放到现代还有积极的意义。

    二、教育对象与教育内容

    关于教育对象,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即学生不论种族、贫富、贵贱,皆可以入学读书。这一教育对象的确定,打破了贵族对教育的垄断,破除了人为的隔阂,促进了文化的下移和教育的推广,适应了私学发展和时代发展的需求,有十分进步的意义。

    孔子的教学内容,据《论语·述而》载:“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即指他以文献、品行、忠诚和信实教育学生,实际上也就是文化知识和道德教育。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编定《诗》、《书》、《礼》、《乐》、《易》、《春秋》为教材,而主要以前四种传授弟子,其道德教化则贯穿于一切教育活动之中。

    三、德育思想

    孔子主张教育应把德育放在首位,“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他构建起了一个十分丰富的德育内容体系,在德育实践中,总结摸索出一系列实施德育的有效原则和方法,而且阐发了道德评价的标准问题,影响极为深远。

    就德育内容而言,孔子的核心词汇是“仁”,仁德是孔子要求培养学生具备的最高尚的道德品质。仁的核心是爱人,有仁德的人对别人予爱心,他的“爱人”思想是与其惠民、重民、养民的思想相联系的。仁的标准是“礼”。孔子提倡在“礼”的形成中贯彻“仁”,“礼”是“仁”的标准。

    四、 论教学原则与方法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孔子提出了一系列反映教学规律的原则与方法,对后代的教与学影响深远。

    1.学、思、行结合的教学过程。“学而知之”是孔子的教学主导思想。孔子重视学习思考的作用,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说:“君子耻其言过其行”,“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学习应学重视其社会效用。

    2.启发诱导。孔子在教育史上首倡启发式教学,比古希腊的苏格拉底的“助产术”还要早上几十年。孔子提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把握住讲解的最佳时机,及时施教,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其思考的积极性,主动去掌握和应用知识。

    3.因材施教。孔子是我国历史上首倡因材施教的教育家,他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根据时、地、人的特点,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从而使教育效果达到最佳。

    五、教师

    孔子热爱教育事业,敏而好学,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重视道德修养,在自身成为优秀教师的条件下,他主张作为教师应具备的如下条件:1.学而不厌。2.温故知新。3.诲人不倦。4.教学相长。

    六、孔子的教育思想的历史影响

    孔子在他的政治理想指导下,终生以满腔热情,孜孜不倦的精神从事教育工作,为教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孔子的思想学说,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封建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这种影响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在不同历史阶段起了不同的作用。在封建社会处于上升时期,它被利用为巩固封建制度服务,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当封建社会到了没落时期,它被利用来维护封建制度,对社会发展起消极作用。

    作者单位陕西省洋县茅坪九年制学校

    责任编辑张晓楠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3:3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