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加强阅读积累,丰富习作语言 |
范文 | 刘云 从写作评价的角度来看,一篇好文章的重要条件就是语言要有魅力,优美的语言往往能使文章极具感染力。因此,对学写作文的孩子来说,丰富的语言积累至关重要。郭沫若先生有言:“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如果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词汇、句式、语段,那么下笔时就能挥洒自如。如何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呢? 一、课文语言的内化 课文语言的内化要建立在深刻体验的基础上。在教学中创设形象化的体验,才能使词语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才能奠定其内化的基础。根据小学生认知特点,可采用画面呈现、想象、表演、语言描绘的方法,将画面、表象和词语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强烈的探究欲中感悟积累,获得深刻体验。有了深刻的体验,还要为词语的“运用”创设情境,这是词语内化的关键。只有加强词语运用训练,多为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才能形成记忆存储,才能在头脑中正确编码,从而真正实现内化的过程。 除了词语的内化,还要注重课文中优美句段的积累:对于写景的美文,教师可以用图画再现情境,语言渲染情境,还可以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自然之美;学记事的文章要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品词析句中感悟人物内心,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学生在读与悟中受到触动,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便会产生积累的兴趣。这时候,让学生把自己感悟深刻的语句抄下来或背下来,再鼓励他们把这些语言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就真正实现了文本语言的内化。 二、课外语言的积累 纵观一个班级的阅读状况,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的阅读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应该想法设法激励学生展开课外阅读,将课内学到的读书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在有益的课外读物中充分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领会多种表达方式。 1.创设愉悦氛围。遵循儿童的思维发展特点和阅读规律,才能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因此,在开展课外阅读时,“要尊重学生的选择,让他们读自己喜欢的书。只有他们自己选择的书,才会有一种自然的吸引力,才会驱使他们如痴如醉地读下去。汲取其中的精华”。此外,还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那些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适当地给予方法的指导,并且允许他们用自己适当的速度前行,用自己感觉舒服的方式成长。如果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圈出一些好词佳句,或者简单地写出自己的一两句批注,从人文和语言的层面有所得、有所悟,就已经沉入了文本,完全没有必要让他们再完成正规的读书笔记。让学生自主地读,没有负担地读,才能使他们的课外阅读延伸得更广泛更长久。 2.保证阅读时间。正如梅子涵老先生所言:“上了路,只要天天走,就会遇到庆典。”学生的课外阅读与积累习惯需要长时间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在每天的学习与生活中为学生安排充裕的读书时间,让阅读行为贯穿学生每日生活的始终。但是,目前孩子们普遍没有时间看书,沉重的作业负担和各种各样的补习班挤占了他们的课余时间,我们只能千方百计地为学生争取阅读的时间。为了方便学生阅读,我在班上建立了图书角,让学生从家里带来自己喜欢的、有意义的书籍充实图书角,并安排“图书管理员”进行登记借阅。这样一来,晨读十分钟,课间十分钟,午间半小时都成了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时间,大家互相影响,就逐步养成了阅读的习惯,为丰富习作语言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3.提升阅读品味。学生阅读品味的高下,直接影响着课外阅读的质量。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当学生一旦“上路”,教师应该向他们推荐那些故事性、趣味性、可讀性强的作品,逐步由通俗、有趣向高雅、经典转变。另一方面,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也是提升他们阅读品味的重要途径。我利用每周一次的“阅读交流会”为学生建立了分享的平台。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形成了一致的价值认同,阅读品味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提高。我还在班级中开展了“图书海报”评选活动,让学生利用海报的形式向同学推荐好书,这样一方面激发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为他们指明了阅读的方向。 综上所述,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在运用中积累,在有益的课外读物中充分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必将使他们获得丰富的语言积累,解决习作中“不知如何表达”的困惑,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