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例谈数学课本习题的解析与处理方法 |
范文 | 周晓燕 习题能起到巩固新知、形成技能、训练思维的作用。每道习题都是经过长期酝酿、深思熟虑的,浸染着编者的良苦用心,值得每位教师去琢磨钻研,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每一道习题的潜藏价值。 一、首先挖掘出习题的基本价值 要研读习题,就得弄懂其基本价值。每道习题既贮藏着知识,又储蓄着锤炼技能的功能,起着为学生积累思维经验、接受基本思想、提升思维品质的作用。粗略分析习题的基本价值,主要体现在对课本例题的补充上。有些习题是对例题的补充完善与应用拓展,有的习题是对例题的改造变式,诱导学生进行思辨和质疑、对比和反思。示范这些习题时,应洞明其编写意图,发挥出其应有功效。 例如课本习题10是二年级下数学“有余数除法”的教材习题。分组呈现相关习题,除了训练计算,还意在通过强烈对比突出“带余数除法”和“带加数乘法”之间的逆转回环关系,初步感受“商×除数+余数=被除数”,捎带了“带余除法”的验算方法。 46÷7=??? 28÷5=???? 74÷8= 7×6+4=?? 5×5+3=?? 8×9+2= 計算后,仔细观察上下两题,你发现了什么? 又如在“带余除法应用”中,例题讲述的是“进一法”。如“做一做”第1题与例题雷同,也是用到“进一法”解决估值预算问题。第2题则反其道而行之,余下的零钱无法购进1个面包,“进一法”脱离实际,只能用“去尾法”。由此,通过“习题”对“例题”涉及面、篇幅有限进行补偿,使学生的视野全面铺开。 题1:有27箱菠萝,王叔叔每次最多能运8箱。至少要运多少次才能运完这些菠萝? 题2:有三种价位的面包:5元1个,3元1个,4元1个。 (1)小丽有10元钱,买3元一个的面包,最多能买几个? (2)用这些钱能买几个单价4元的面包?说说理由。 二、根据课标理念培养学生相应能力 新课标以全新视角将小学数学课程统合归置为四个领域,提炼出十个核心词。许多习题都诠释了某些核心词的要义。 例如题3是一年级下“100以内数的认识”的教材习题。题目要求学生沿着数轴写数,摆正数序。 77更接近70还是更接近80?72呢? 同时,数轴的出现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通过数轴上坐标的距离大小来感知数字之间的大小差距,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数学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应是数学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知行合一。习题正是考查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有效利器。教师要顺势而为,让习题为学生巩固知识、发展能力架桥铺路。 三、利用数学思想来促进良好解题习惯的形成 数学学科不是由一道道习题的躯壳连缀起来的,每道习题中都蕴含了丰富博大的数学思想。习题解决过程中,隐含着数学思想渗透的时机和节点。 比如二年级下“表内除法”中,有一道如图1的习题。此类题型时常出现在本套教材中,隐含着“函数思想”的雏形。习题通过“对照被除数与商”的形式,使学生体会到“除数不变,被除数与商的增减趋势相同且同步”,从而直观感触函数思想。 教材习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教学时绝不能以完成任务为最高目标,而应精心设计,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对于教材习题,除了弄透原题,有时则需要进行适度加工改造,促进学生思维的全面发展。 总之,习题讲授应该释放更大的发挥空间,具备一定的综合性,把多个重要知识点整合起来并加以运用。通过练习,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融会贯通,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加完整,呈现出有条理、有系统的存储,最终达到随时提取、随时应用的理想状态。 作者单位? 宁夏同心县第一小学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