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记《长相思》的磨课经历 |
范文 | 郝斐 联片教研活动时,人教版五年级的《长相思》被选为“同课异构”中的一课。我校李老师上完此课后,得到听课老师的一致赞扬。听课老师们一致认为其在古诗主题教学上实现了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好课多磨。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她是用一生的时间在备课。可见,用心磨课的重要性。 小学联片教研活动时,就《长相思》这一课,我校语文组进行了多次磨课活动。在一次次的磨课经历中,我收获了许多,也思考了许多,现与同仁共享。 一、把课磨得动情一点 要打动别人,先打动自己。 【教学片段1】 师:乡愁是一轮圆月,抬头思念,低头想念;乡愁,是一封拆了又拆的家书,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同学们,你们觉得乡愁是什么呢? 生:乡愁是一个电话。 生:乡愁是妈妈离家时的叮咛。 师:那你什么时候有过乡愁? 生:好像,好像……没有。(站起来挠挠头。) 课上到这里原本水到渠成,此时却戛然而止。经过一番讨论后,我们认为:乡愁是中国文学中常见的、长盛不衰的文化主题。但对于学生,尤其是这些从未远足,从未离开过家乡、亲人的孩子们来说,乡愁离他们很遥远。更何况现在交通发达,如果思念可及时倾诉,乡愁何来?纵观古今,李白的《静夜思》写于二十几岁,余光中的《乡愁》写于四十几岁,这种情感的确需要生活的经验积淀。对此,李老师修改了教案。 【教学片段2】 PPT出示李老师小时候一家人在故乡老宅门前照的一张照片,一张温馨而美好的照片,然后再出示离家十六年之后,老宅门前荒草从生的照片,并且配一段忧伤的轻音乐。 师:这是我小时候一家人在故乡老宅门前的照片,这是十六年后的,已经布满了蛛丝,生满了荒草……(李老师哽咽起来)孩子们,如果是你,如我一般,离家十几载之后看到此情此景,心里会有何感想? 生:难过、忧伤! 生:想哭啊! 生:想家! 没有情感的文章是枯燥的,老师没有情感的投入,学生是无法去感悟的。李老师用十六年前和十六年后的故乡作对比,掀起了自己内心的情感波澜,拨动了孩子们的情感之弦。“乡愁”,这样情感味十足的主题,教师必须牢牢地扣住情感脉搏,让学生与老师的情感产生共鸣。 二、把课磨得“动心”一点。 【教学片段3】 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诵余光中的《乡愁》、纳兰性德的《长相思》以及延伸的其他思乡诗。 师:如果你和诗人一样离家那么多年,你想用怎样的情感,把这些诗吟出来? 生:使劲读。(读时表现出忧伤,但听课老师觉得是表演。) 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最忌讳的是老师不作指导,就宣布让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课文,然后学生根据文章的内容表现出喜怒哀乐状。经过各位老师的琢磨讨论,决定让李老师用“长歌当哭”中的“哭”去引导学生,同时用那七八首思乡诗串起来教学。 【教学片段4】 师:同学们,古人最喜欢写文章宣泄情感,写诗也同样如此,有人說那是“长歌当哭”。是啊,想家了,你会怎样呢? 生1:哭。 师:哭有种种表现,有抽噎的哭,还有…… 生2:也有号啕大哭。 生3:如泣如诉地哭。 师:同学们,联系背景看一下历朝历代的诗人在诗中又是怎么哭的呢? 生:我发现余光中在《乡愁》中是静静地流泪。 师:你从哪些句子中读出“静静地流泪”?请你带着这种感觉读出来。(学生读得非常投入、动情。) 此时此刻,课堂上不再是老师牵着鼻子,学生机械地跟着表演,而是师生一起“长歌当哭”。在一次又一次的诗歌朗读中,师生灵魂共舞,听课者竟也潸然泣下。 通过这次磨课,我们感受到:教学时,必须要提前备好学情,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用他们的眼睛去看,用他们的耳朵去听,用他们的心去想,才能使教师、学生、文本水乳交融。几张照片,一个“哭”字,让难解的乡愁变得轻松易懂起来,让“教”与“学”得到了真正的互动融合。 作者单位 ?陕西省神木市第七小学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