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校本之花为谁开 |
范文 | 朱海涛 校本课程是课改的产物,在学校、教师、学生三位一体的发展过程中具有提纲挈领的重要意义。它不仅可以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而且有利于塑造学校鲜明的个性和办学特色的形成。 校本之花到底为谁而开?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关乎校本课程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单纯就校本课程的开发而言,可以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等多方面的发展。校本课程最根本的追求应以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生本”思想为突破口和落脚点。 一、校本课程开发要广聚人气,真正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现在的教师已经摆脱了“教书匠”的蔑称。但须知,所谓“匠”其实是在某一方面很有造诣的人。试问一下,有多少教师符合“教书匠”的称号?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课程实施水平都有待提高。 而新课程恰恰强调教师要有教育智慧,提高课程创造力。校本课程的开发,正是发掘教师自身的专业资源优势,并将这一资源转化为课程,从而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大好契机。 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力军,很多教师往往将自己置身事外,心存疑虑、消极观望。在这种情况下,学校要积极引导,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教师提供表现与创造的舞台,这么做有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促进其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行为,同时还能促进他们提高课程开发与研究的能力,进而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将教师的被动参与转变为主动参与,引导教师“自我造血”,让教师们在坚持不懈的摸索、实践、积累中与校本课程同成长共进步。这也是实现每一个教师“做最好的自己”的有效捷径。 二、校本课程开发要接地气,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古希腊生物学家普罗塔戈早在3000年前就曾强调:“头脑不是一个要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点燃的火把。”学校教育的立足点远远不是让学生学到什么,而是学会探索什么。 从这个层面来讲,一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时空条件都是学生成长的本源课程,课程可以是教学,也可以是生活,可以以教材形式呈现,也可以从活动中产生。也就是说,学生的发展需求到哪里,我们的校本课程就要开发实施到哪里,学校的发展方向去哪里,我们的校本课程同样要开发实施到哪里。 学校应针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课程资源评估。在此基础上,分析地方特点、学校资源、区位优势、学生需求,明确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内容,以社团为依托,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要精心考虑校本课程对学生发展不同阶段的实用性,基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重视学生发展的差异性。通过放大学生经验的课程,尽可能地追求学生的最大收获。 比如,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选择“创客”模块中的“机器人”作为突破口,精心打造学生的科学梦,以此为延伸,可以开展微电影、定格动画、3D打印等方面的校本教材。 在校本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直接参与实践,教师走下讲台与学生的实践活动融为一体,真正体现了师生的民主平等,学生真正感受到了做学习的主人和主动学习的滋味。 三、校本课程开发要巧提心气,全力打造学校办学特色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意义深远的长期工程,因校而异,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确立就是在保证基本的教育质量前提下,给学校一个空间,让学校根据自己的客观现实确定自己的办学特色。学校根据师生特点、教育资源、学校教育传统为办学宗旨,确立自己独特的发展方向。 学校在实施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開发适合自己本校实际的、具有学校自身特点的课程,凸显学校办学特色,让教师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让学生有自己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在具体的开发过程中,学校要有长远打算,找准方向。在学校特色的大背景下,将校本课程分解为一个个可独立组装的“模块”,并依靠社团检验校本课程。边实践边修改,不断完善,逐步形成成熟的校本课程体系和“模块组”,从而使学生个性得到进一步发展,并加速学校的特色发展,实现新的飞跃。 总之,校本课程的特色化建构是实现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通过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促进学校教学理念、教学风格、教学文化的形成,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逐步打造具有个性的特色学校。 作者单位 山东省胶州市第四实验小学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