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问题解决策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
范文 | 刘黎光 数学是初中阶段一门重要的科目,能够培育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能够提升和锻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近年来,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学模式出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其中,问题解决作为一种与新课改理念相吻合的教学方法,受到了广大教师的关注,成为实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有力武器”。那么,初中数学教师如何运用问题解决模式优化课堂教学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就此问题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希望能够给予相关人士一些参考与启发。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要想让学生快速获得解题灵感,就要积极为学生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问题情境的创设应遵循初中生现有的数学知识水平发展规律,以保证问题情境与学情相符合。需要注意的是,初中生的生活经验十分有限,他们很少主动探究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学以致用的能力被局限在数学试卷的解答中。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初中生的日常生活,为他们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帮助他们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正数和负数》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正负数,让他们能够深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教师可以这样创设教学情境:利用3分钟的视频短片向学生介绍冬季和夏季气温的正负变化现象、电梯中的正负楼层、体育比赛中的正负记数等,让学生从这些熟悉的情境中认识正负数。教师还可以这样创设教学情境:这学期我们学校七年级共转来14名新同学,记做+14,八年级共转走了3名同学,应该记做什么呢?让学生结合视频内容思考问题,学生很快回答“记做-3”。教师继续引导,让学生说一说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正负数表示,再次将学生帶入问题情境中。 二、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解决策略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与数学新课标提出的“要以学生为主体”的要求一致。所以,教师应该将精力放在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上,而不是直接帮助学生更快地解决问题。教师一方面要掌握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要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应用问题解决模式的过程中,必须确保学生有足够的自主探究时间和空间,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扮演着“观察者”和“引导者”的角色,通过恰到好处的启发和引导,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平行四边形》这节课时,教师讲完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性质后,应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找一找身边哪些物品可以拼凑或搭建平行四边形,并且让学生通过制作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梯形、正方形,说一说自己从中发现了什么,以及这些图形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初中生活泼好动,他们对手工制作非常感兴趣,特别喜欢动手实践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对这些图形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对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日后遇到这类题目时就会想到自己制作时的情形了。 三、加强交流合作,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有些教师认为自主学习理念与小组合作学习理念之间是矛盾的。实则不然,无论是自主学习理念还是小组合作学习理念均指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作用。很多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数学基础有限,解决相关数学问题时仅靠独立探究容易陷入误区。此时,如果家长或教师直接给出解题方法,虽然学生解题的速度提高了,但是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却减弱了,今后他们遇到困难时,就会习惯性地依赖家长和教师,而忽略了自己才是学习主体这一事实。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教师要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念,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互动交流的机会,让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能帮助其他同学,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对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从实际学情出发,合理地运用问题解决策略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树立团结意识与协作意识。 作者单位? ?甘肃省天水市育生中学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