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借助粤方言特点辅助高中古诗文教学的实践探索 |
范文 | 杨金婉 【摘要】在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古诗文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古诗文不仅贯穿5本必修教材,同时还有独立的选修课本《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粤方言保留了大量古音和古汉语词汇,这个特点可以为教学所用,使其成为粤语地区古诗文教学的有效补充。 【关键词】粤方言;高中古诗文;教学实践 古诗文的学习,同时也是古汉语的学习。粤方言,在语音、词汇甚至语法等方面保留了不少古汉语的特点,是汉语保留古音特点和古词語较多的一种方言。粤方言和古诗文密切相关,利用粤方言所具有的独特优势极其与古诗文的微妙关系,辅助我们的古诗文教学应是可行的。为此,笔者对如何借助粤方言特点辅助高中古诗文教学进行了系列探索。 一、借助粤方言的入声系统辅助古诗文平仄和意蕴的掌握 粤方言对于古音的保留,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对于古入声的保留。古汉语中的-p、-t、-k三个入声韵尾,在北方方言多已消失,只有粤方言完整地保留了这三个韵尾。 古诗词多押入声韵,尤其是在表达悲切、压抑、惆怅、激愤等波澜起伏的心情时。选择入声字做韵脚,有助于形成平仄节奏,使得诗词更具有抑扬顿挫、声韵回环的音乐美。 如,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cik1 ]。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sik1 ]。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gap1 ]!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sik1 ]。 满地黄花堆积[zik1 ],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zaak6 ]?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hak1 ]!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dik1]。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dak1 ]! 以及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mat6 ]。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bik1 ]。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syut3 ]。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git6 ]!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faat3 ]。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mit6 ]。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faat3]。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jyut6 ]。 还有汉乐府的《上邪》、唐杜甫的《哀江头》、柳宗元的《渔翁》、白居易的《琵琶行》等,以及宋词中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岳飞的《满江红》等,皆有用入声韵尾的特点。 “只有掌握了入声字,我们才会更加真实地聆听李清照《声声慢》的雨滴,感受岳飞《满江红》的怒啸,仰望苏轼《念奴娇》的沧桑,承受柳永《雨霖铃》的清冷……”这些评论,可以让我们感受到除了节奏和音律的作用,入声的情感表达作用同样不可忽视。 相对普通话留存的阴阳上去四声而言,用粤语朗读古典诗词能更好地体现古典诗词的和谐音韵,更容易感受句与句之间有显著的顿挫梗塞,体会诗词中的孤寂、抑郁、激愤、悲壮等感情基调。 二、借助粤方言保留的古意理解古典诗词大意 粤语中保留了很多词语的古意,在古典诗歌中很多词的意义在如今的粤方言中仍在普遍运用。例如: ①几多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细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晏几道《临江仙·身外闲愁空满》 “几多”——“多少”的意思。在粤语里的使用如“一个班有几多人啊?”“唔该结数,几多钱?”等。 ②无计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无计”——“没有办法”的意思。在粤语里的使用如“无计啦,佢都唔听我讲”“佢係都话要,无计嗝”。 ③日日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杜甫《客至》 “日日”,在普通话中大多时候说成“天天”。在粤语里的使用如“日日都训唔醒”“日日都係咁嗝啦”。 ④旧时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李煜《忆江南·多少恨》 “旧时”在现代汉语里是“从前”的意思,在现代日常的粤语中常见“旧时或旧阵时”,使用如“我哋旧时通街走都唔怕”。 粤方言保留了比较多上古汉语的词义,引导学生运用生活中常用的词语,帮助理解古诗文的内容,这是很方便和实用的方法。 三、借助粤方言词的发音牢固古诗文词汇教学 一些单音节词在粤方言里有多种读音,意义不一样读法不一样。这个特点,有助于帮助学生区分古诗文词语的不同含义。如: ①画 “画”字粤语有三种读法:作动词用时意思是绘画,读 “waak6”(或)音;作名词使用时意思是图画,读“waa6”(话)音;俗读是“waa2”。宋词里多有“画船”“画桥”“画阁”“画檐”等说法。欧阳修《诉衷情·眉意》中“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画”作动词用,读作“waak6”。 ②断 “断”字普通话只有一种读音,粤语也有三种读音,一读“dyun3”(锻),意思是判断、决定,比如,“断案”。还读作“dyun6”(段),俗读“tyun5”。指折断的意思,例如,断断续续。欧阳修《诉衷情·眉意》中“欲笑还颦,最断人肠”,“断”指折断,读作 “dyun6”。 ③淡 “淡”在粤语里有多种读法,文读“daam6”(氮),表示不够热心,例如:态度冷淡。俗读“taam5”,表示不够咸,例如:菜太淡。如,苏轼《蝶恋花·雨霰疏疏经泼火》中的“杏子梢头香蕾破,淡红褪白胭脂涴”,詞中的“淡”意思是颜色浅,读作“daam6”。 ④胜 “胜”字在粤语中有两种读法,一种读“sing3”(性),如胜利、胜出;另一种读法是“sing1”,如不胜感激、不胜其烦、胜任等。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胜”就是第二种读法,意思是经得住。 利用粤方言词汇的不同读音,区分古诗词的含义,对古诗文的学习是非常有用的。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熟知的方言词,运用到古诗文的学习中,有助于减少古诗文的阅读障碍。 四、借助粤方言克服古诗文默写中错别字现象 古诗文默写考查失分,往往是因为错别字。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除了要求学生多读多背多记、多从意义的角度去检查有没有出现错别字的手段外,借助粤方言辅助学生减少古诗文默写错别字现象,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为什么可以借助粤方言去辅助学生克服古诗文默写中的错别字现象呢? 一是,因为粤语与普通话有不同的语音特点,粤方言区的学生读普通话,时常会出现前后鼻音难以读准、混淆z、c、s、j、q、x、zh、ch、sh等现象。如“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乘)”;“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生,身)”;学生如用普通话读“乘、沉”分不清楚、“生、身”分不清楚,但是粤语读音区别是非常明显的。二是,普通话约80%的字皆为同音字。默写时,学生就容易出现同音误用的错别字现象。如“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学生默写时往往把“尽”写成“近”;“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学生默写时往往把“雁”写成“燕”。这些在普通话中读音相同的字,其粤方言的读音未必相同。 教学中,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善用粤方言来避免错别字现象,尝试用广州话去记这些常有错别字的诗句,这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实践证明,学生使用此方法,写错别字的现象有所减少了,古诗文教学的效率也相应提高了。 上述皆是借助粤方言辅助古诗文教学的教学实践和积累。在实践尝试中笔者发现,在语文课堂上,学生利用自身方言的优势去学习,较纯普通话课堂更有新鲜感和亲切感,学生学习主动性更高。更重要的是,借助粤方言的特点辅助古诗文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古诗文平仄节奏和意境、更牢固了某些古汉语词汇,又习得了有效的克服默写错别字的方法,提高了古诗文教学的有效性。因此,笔者认为,在粤方言地区,借助粤方言特点辅助高中古诗文教学,是有效可行的。 参考文献: [1]黄智艺.古代汉语活化石一浅谈语对古音和古语词的保留[J].今日南国,2010(9). [2]邵慧君,甘于恩.岭南方言的价值及其研究的拓展[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4). [3]黎治娥.粤腔古韵——广州市中学语文古诗文课堂之新声[J].中学教学参考,2019(2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