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基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校劳动教育策略与保障
范文

    [摘要] 劳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之一,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综合实践活动框架下,让中小学生通过适量的劳动走出舒适圈,在劳动中获得积极而富有创造性的体验,让学生在劳动中体验创造“新我”的成长快乐是十分有必要的;要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展开探索,寻求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综合实践课程;劳动教育;策略;保障

    劳动对于培养青年的道德、智力、政治、社会四个方面能力是不可或缺的。而基于综合实践活动来看,劳动教育主要是从学生参加的社会实践及发展的角度,在实际的情景当中发现存在的问题。由此能够看出劳动教育应将实际活动作为主要内容。普通高中教学与国家义务教育中的实践活动属于必修课程,由地方进行指导与统筹管理,学校作为课程教学的主体,综合实践活动课要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逐级开展。

    近些年来,劳动教育越发地引起民众及国家政府的关注,学校的主要措施就是要通过各种榜样学习讓学生感受劳动的光荣与伟大,通过各种体验感受劳动的不易和劳动的价值,进而尊重劳动,爱上劳动。与此同时,助力孩子们获得劳动技能,以更好地学会劳动。因此,引领学生、学校和教师积极参与到劳动中来,既有助于丰富学校和教师的育人途径,又有助于不断提升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技能、实践本领,还有助于协同家长一起培养孩子们的劳动能力,最终为学生健康成长、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作贡献。

    一、学校基础教育中对劳动教育的忽视?

    2019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中共中央办公厅《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提出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十项重点任务。其中第一项“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提道:大力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加强劳动和实践育人。教育要关注的是人们的日常生活,如果人们脱离劳动就难以生存,更不用说追求美好生活,劳动体现了人们的尊严,使人们能够过上幸福生活。劳动教育实际上并不是一个新问题,但却很容易被人忽视。目前,我国青少年劳动实践很让人担忧,各种传媒不断报道有关当代青少年劳动意识薄弱、劳动能力差的问题。

    例如,近些年来,在上海某大学录取的新生当中,大约有60%左右的学生自己不会挂帐子,并且还有很多大学生在入学之前自己并未动手洗过衣服。再如,某个县的妇联调查测试该县重点初中的学生。结果表明,有79%以上的学生从未自己洗过一件衣服,84%左右的学生不会做饭,67%的学生不敢并且不会使用液化气炉、电饭锅。

    这一串串的统计数据折射出的是什么?是我们对于劳动教育的忽视,是学校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忽视,我们更应该深深的反思。2015年8月,少工委、团中央、教育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其中体现出党和政府对劳动教育的严肃态度与高度重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体现了劳动在教育领域中所占的地位。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基本原则逐渐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主要内容,教育和生产劳动结合的内容与形式逐渐发展。学校通过各类形式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在培育学生技能、情感以及劳动知识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对当前劳动教育进行审视,能够看出人们对劳动教育的认识还存在着一定的误区,而将劳动教育错误地理解为记忆学习、惩罚手段,掩盖了劳动的真正价值意义,从而无法增强劳动教育和学生现实生活以及现实社会的密切关系,无法激发学生积极发展的“活性因子”,促使学生能够通过生活学会如何劳动。劳动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有尊严地生活,并进一步开拓生活、美化生活、创造生活。

    二、以综合实践活动课为基点的劳动教育优化策略

    (一)扩展劳动教育内涵

    2018年9月,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强调:应积极弘扬劳动精神,使学生热爱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的道理,劳动是伟大的,使得学生在长大成人后可以勤勤恳恳地参加到具体的劳动当中。当前我们所说的劳动教育并非单纯指体力劳动,而是引导学生从传统劳动转向脑力运用与信息技术掌握相结合,并且在掌握劳动知识、生产技术、从事劳动基本功的基础上,有效地将家庭教育与劳动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各个学校应以新课标作为指导,从实际的角度出发全面地挖掘劳动材料,开拓更加深层次的劳动教育,促使劳动教育能够与综合实践衔接在一起,形成特色的劳动教育。此外,应结合学生发展的年龄、个性特征,将他们的综合素质当作核心内容,对学生及自然间的关系,进行综合的考虑,正确认识学生、他人及社会之间的关系,对探究的活动主题进行深刻的体验,同时更好地体验自然、社会及个人三者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并强化科技、艺术及道德等方面之间的关联性。

    (二)重视动手能力

    重视动手能力与技能培养是基础教育教学实施的基本特点之一。教育不能只关心生活的外部状况而忽视了教育主体的内心生活。当前,大多数国家在开展劳动教育时,都重视促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习,将劳动教育与生活结合。良好的教育要关注的是现实的生活,在澳大利亚小学的课程设置主要有英语、文学阅读、社会研究、数学、个人修养、生理卫生和体育、艺术和手工艺、音乐等。劳动课的开设因地州而异,有的州开设手工课,有的州开设科学与技术课。而在北悉尼有一所很有特色的农机中学,学生在学校里学到了很多农业科技知识,并能亲身劳动实践,这些活动没有影响学生们的学业成绩,相反该校的高考成绩在北悉尼一直很好。可见综合实践课程对学生身心的发展是有很大益处的。怀特海曾指出:教育不仅是一种教材,实际上更是生活的一切,劳动教育来自生活。在劳动教育中所要学习到的知识技能、劳动素养、方法与过程、劳动态度、劳动情感不仅不是神谕的,同时也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发源于人们的实际需求。

    (三)通过生活实践的方式学习

    在实施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应从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入手,在实践的生活情境当中,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并将有关的研究内容,转化为活动的主题,通过探究、体验及制作等形式开设实践课程,积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1]

    当前国家有关教育部门都较为重视让学生能够在日常实践中学习,通过生活实践的形式对学生实施劳动教育。例如日本“食育”,将与学生息息相关的事物作为探究的主要载体,渗透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教师让所有学生一同负责“责任田”,一同种植稻米,采摘瓜果和蔬菜,带领着学生一同到当地农贸市场购买食材,参与当中特色日式点心以及“乡土料理”便当的制作和分发过程,促使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到食物从生产到加工,最后到进食的整个过程。学生每天能够亲身体验与参与餐饮,了解食品的加工与生产的过程,了解地方食品生产人员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进而树立食品安全、卫生知识、勤俭节约、珍惜粮食等劳动理念,丰富劳动教育内容。

    从中小学生年龄角度出发,从生活实际的角度出发,小学阶段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认知能力,通过参与、亲身经历实现个人的价值,同时积极遵守与理解相关的行为准则与规范,初步养成组织观念与集体思想,培养学生朴素的爱党爱国的情感。而初高中阶段,需扩大认知,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以及问题解决能力,拥有集体荣誉感,积极参加班团队活动、场馆体验。观察周边的生活环境,增强服务意识,养成独立自主的生活方式。[2]

    三、学校劳动教育的相关保障

    (一)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实施不以教材为主要载体,按照相对固定的内容体系进行教学,而是要在地方指导下,根据学校特色、学生发展状况,利用社区资源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统筹考虑,构建综合实践活动实践方案,将劳动理念融入具体的课程体系中,建构出科学且合理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这是劳动教育教学的主要途径。教育部门在每周一的班会之后,设立一个课时的劳动课,为学生参加到校内的劳动实践当中,构建出劳动课程实践方案;各个学科管理者引导各科教研组在开展教学时将劳动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促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劳动的内涵,例如在语文、政治学科的教育中探讨劳动的价值与精神,培养学生的劳动理念;化学、物理、生物学科中,将实验的教学成果凸显出来,并逐渐强化学生自身的动手能力;通过技术、美术学科,组织学生完成手工作品的绘制等,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充分将学习的指导教育与学生观察、实验等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能够以小组合作、个人单独的方式来完成。此外,还应鼓励学生合理地利用计算机技术将时空界限打破,进行密切的合作与交流。

    (二)创建实践活动体系

    在劳动实践活动展开的时候,学校需要将学生在劳动当中的生活体验作为主要的原则,结合教学工作,通过多元化的形式展开相关的劳动教育。学校的德育部门需要强化劳动教育宣传,通过召开主题班会、征文活动、国旗下的讲话以及演讲比赛等方式,强化劳动教育以及相关的劳动实践活动。通过创意性的比赛以及板报绘画等方式,引导学生对劳动的体验与形式进行高度的关注,如在食堂志愿者体验服务活动当中,学生能够利用课余时间,亲身体验到食堂劳动者的艰辛。经过活动的开展,使得学生可以养成良好劳动意识,从而强化学生的劳动意识及观念。综合实践的劳动课程,强调学生在各项实践活动当中的体验,在“探究”“创作”“设计”及“实验”的实践当中,进行“体悟”与“体验”,并在劳动的过程当中,及时地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对生活进行体验与感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参加到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当中,通过自身的实际劳动,对社会组织及其他方面的需求,进行充分的满足,如志愿者服务、工艺活动及勤工俭学等。劳动教育重点强调学生满足的过程,并不断提升自身的技能与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成为勇于担当、有责任心的人,同时对自身存在的价值进行深刻的反思。

    (三)加大教师培训体系建设

    劳动教育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不仅要提升认识,进一步了解劳动价值观的内容和重要意义,还要加强实践操作技能的培训,进一步提高自身实施课程的能力;在实施过程中要创造性地推进劳动教育,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现教学目标。对于学生发展来讲,参与劳动实践最重要的目标并不是要通过劳动生产出多少产品,而在于确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真正体会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因此,要开展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专、兼职教师的全员培训工作,明确培训目标,努力提升教师的跨学科知识整合能力,观察、研究学生的能力,指导学生规划、设计与实施活动的能力,以及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力等。在教师培训中,要根据教师的实际需求开发相应的培训课程,组织教师按照課程要求进行系统学习。要不断探索和改进培训方式方法,倡导参与式培训、案例培训和项目研究等,不断激发教师内在的学习动力。

    综上所述,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对中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是新时期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得出,人的优秀品质是通过劳动而形成的,只有在劳动实践的过程中,才能培养孩子养成艰苦奋斗、珍惜劳动成果的作风。通过劳动可以锻炼与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吃苦耐劳的精神,进而增强小学生的集体意识。因此,不断提升劳动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2]江山野.课程改革论[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何保明 ? 广东省广州市第一一七中学,高级教师。广东省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广州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中心导师。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