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研究 |
范文 | 展秀娟 【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立德树人教育理念被提出,小学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开始从单一的知识传递向素质教育方向转变。数学在小学教育工作中占据核心位置,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其主要教学方向。这也就意味着,教师必须在讲授计算知识的同时渗透德育意识,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对此,本文展开了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立德树人;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93-2099(2020)33-0034-02 Research on Teaching Strategy of Mathematical Calculation in Primary School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Lide Shuren (Bayi Primary School, HongshuiTown, Minle County, Zhangye City, Gansu Province,China) ZHAN Xiujuan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he concept of Lide Shuren education was put forward, and the goal of talent training at the elementary level began to change from a single knowledge transfer to a quality education. Mathematics occupies a core position in elementary education, and the cultivation of computational ability is its main teaching direction. This means that teachers must infiltrate moral education awareness while teaching computational knowledge, so that students can form correct moral concepts and promote their all-round development. In this regard, this article carried out fur‐ther research. 【Keywords】Morality educatio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Computing Teaching; Strategy Research 自素质教育理念被提出以来,基础教育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立德树人成为小学教育阶段的根本教学目标。数学作为最关键的学科,是学生学习其他科目知识的基础,教师必须在讲授该部分知识的过程中积极践行新课改要求,将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道德素养与计算能力的培养同等对待,以此实现协同发展、立德树人的任务目标。也就是说,在向小学生传递科学的计算方法时,数学教师必须注意道德品质思维的渗透,通过思想与学习能力的同步培养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倡导自主性学习 首先,教师应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即无论是立德树人还是素质教育,都应立足学生的素质提高,以学生为中心。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时刻坚持这一认识,将学生放在学习活动的中心位置对待,简言之,在讲解计算方法时,教师应尊重小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让他们形成“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计算需要自己去思考”的认识。对此,在实际授课环节,教师应适当退出课堂,降低自己的存在感,将传统的“主导”变为“引导”,鼓励学生自行探索知识,使其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形成并保持主动学习和思考的习惯,成为随时随地都能根据自己遇到的陌生现象展开思考、探寻未知的人,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同时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 二、落实因材施教,尊重学生差异 数学计算教學不仅要有目标,更要有方法、有区分。教师应意识到一个问题:受生活经验、成长环境、知识积累等多因素的影响,同一个班级中的不同学生在认知水平、接受能力、学习兴趣、计算能力等方面往往有着极大的差异。如果只是单一地以同一种手段去指导、以同一个标准去要求,难免会使他们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造成严重两极分化的不良后果。对此,针对学生发展的不平衡特征,教师应落实“因材施教”的理念,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综合性分析,从客观角度出发,有区别地对待、有针对性地提供指导。例如,对学习兴趣不高、计算能力不足的学生,应适当降低目标任务难度,并以相对宽松的标准衡量、评价他们的表现,将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培养其计算自信心作为首要目标。对于综合能力比较突出的学生,就要加大任务难度,并以更严格的标准要求他们,将目光放在素质素养与计算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上。 事实上,这一手段的运用与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是不谋而合的,当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符合他们发展需要的教学方法、制定适合他们的培养目标,学生就会在自信心增强、自尊心受到尊重的条件下形成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的主观意识,积极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完成高层次的任务。如此,通过不断学习,在主观能动性完全发挥出来的作用下,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更多的可能实现道德素养、思维品质的深化。 三、教师完善自身素养,以饱满热情引导 在基础教育时期,教师不仅扮演着“知识传递者”的角色,还扮演着“行为引导者”的角色。尤其对心智发展尚未成熟的小学生来说,他们更容易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模仿教师的行为举止。因此,想要在讲授计算方法的同时高效达成立德树人的目标,教师就必须完善自身的素质素养。 以两位数乘两位数“11×18”的题目为例,可以在多媒体工具上列出竖式,以“同学们,看一看这个竖式,你们能想到什么呢?”“它和我们之前学习的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乘法有什么不同呢?”等语言积极引导学生猜测计算方法。在教师的积极影响下,学生会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去思考,并得出“可以将竖式第二行的两位数18的十位数1和个位数8分别与11相乘”的猜想。此时,教师要肯定他们的猜想,并以“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等鼓励性语言与他们一同尝试计算。鼓励学生分析竖式计算的规律,使其发现需要使竖式第二行的个位数8与11的乘积末位数字与因数个位数字对齐,让竖式第二行十位数1与11的乘积末位数字与因数的十位对齐,即“个位乘积对个位,十位乘积对十位”的规律。 如此,教师利用自己对数学知识和计算的学习热情影响学生,利用语言和行为的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认知知识、形成联想思考的能力,使其爱上计算、爱上数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换言之,学生能够在这一过程中受教师积极性与科学逻辑思维的影响形成良好的学习、思维习惯,从而实现计算能力、思维品质、德行修养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四、适当组织小组合作,衔接生活与数学 五、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是学习技能、积累知识的关键时期,也是形成科学思维模式、良好道德品质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数学教师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计算能力的培养,更应将时间与精力分配在道德品质、逻辑思维的培养上,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渗透立德树人的理念,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知识水平与思维品质、道德意识的同步提高,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唐娇娇.立德树人理念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渗透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13). [2]庞家华.立德树人理念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8). (责任编辑范娱艳)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