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随迁子女学校初中化学用语有效教学的策略 |
范文 | 摘 要: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发现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难点和分化点,特别是在随迁子女学校,学生常常因为化学用语障碍而极大地影响了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也影响到后期有效教学。笔者所在学校初中生源全部为随迁子女,通过调查、家访、访谈及教学实践研究获得一些成效。从分析原因入手,然后从提高教师非智力因素影响力;明确化学用语学习的目的和意义;逐一突破难点,建构学习化学用语的自信心;内化整合、形成知识脉络;“玩转”化学用语、多元评价激发学习兴趣五个方面阐述了随迁子女学校初中化学用语有效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随迁子女学校;初中化学用语;有效教学 本人所在学校为公办学校,目前初中生源全部为随迁子女,这几年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发现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难点和分化点,學生常常因为化学用语障碍而极大地影响了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也影响到后期的有效教学。 家长在当地有稳定的工作,有稳定的住所,有稳定的收入,并且缴纳各种保险,如此家长即是这个地方的常住人口,尽管不是户籍人口。符合这种情况的家长,其子女属于随迁子女,可按当地随迁子女政策入学或参加升学考试进入的学校为随迁子女学校。 化学符号是国际上统一规定的,用来表示化学物质组成、结构和变化过程的科学符号,它们在化学学科中有特殊的化学含义,是学习和交流化学科学技术的有力工具,是人们理解物质化学变化最简捷的符号表达系统。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化学符号常常被称为“化学用语”。 有效教学,就是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 关注学生需求是有效教学理念的重要核心,而尊重是关注的心理基础,是社会交往中的素质要求,是人文与平等的具体体现,是协作、关爱、诚信等品质形成的主要基础。本人经过一年多来对本校初三学生的调查、访谈、家访及教学实践研究,从中了解学生对化学用语学习感到困难的原因,找寻随迁子女学校初中化学用语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造成随迁子女化学用语学习困难的原因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长对受教育所获得文化水平的意义和作用认知较少,对其子女教育的重视度和期望度整体不高,甚至对于目前大学生毕业就业难现象而产生的“读书无用论”对子女的影响尤为明显,大量这样的学生在课前、课后的准备活动与延伸无法有效地开展,离开校园的学习环境,在城市的居住地环境难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本校初三(1)、(2)两个班级问卷调查中显示,18%的学生回家后是自己一个人管理自己的生活与学习,29%的学生家长在家,但基本不过问孩子的学习状况,剩下53%中的学生家长会过问孩子的学习,但可以给予指导的只有其中的五分之一。回家后有安排化学学科学习时间超过15分钟的只有37.4%。 同时,化学用语知识点分散且又具抽象性使它成为初中化学难点之一,相当一部分学生因此失去学习化学的信心和热情。 二、随迁子女化学用语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提高教师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力,促进学生学习内动力发展 1.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 教,是上所施,下所效也。教育是熏陶,是一个灵魂去影响另一个灵魂。教师的人格魅力会对学生产生直接影响,让学生不自觉崇敬与模仿,特别是在随迁子女学校,教师良好的人格魅力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家长这方面的缺失,同时教师也是教材因素的一部分,对于学生思考的深度、学科思维的建构、远大理想的确立、鲜明个性的培养,都在不自觉中起到引领和教育作用。 2.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美国学者詹姆斯·A·班克斯认为:“与其让那些来自不同种族、民族、性别与阶层群体的学生仅属于和保持本群体的文化和性别特征,莫不如让他们在教育领域获得更多的选择权,从而在社会化过程中获得成功”。[1]处于青春旺盛期的初三学生,特别是随迁子女,因为家里学习环境比较差,大多数孩子课后学习难以被家长监管到,学习习惯整体不好、自卑心理较强、较敏感等多方面的问题导致他们大多数学习主动性不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他们顺利成长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不仅让他们主动、愉快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对于化学用语掌握薄弱的学生可以有效建立学习化学的自信心和学习计划。尊重、理解每一个学生,允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犯错误,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课后,多与学生沟通,进一步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及遇到的实际困难,结合每个学生学习特点给予合适的学习计划建议,从而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充分激发每个个体学习的兴趣。 (二)明确化学用语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的责任感 首先让学生明确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工具,只有掌握化学用语这把钥匙,才能打开化学之门,在奇妙的化学世界里探究物质的各种变化奥秘。然后结合实际例子,如大家常喝的“汽水”里含有的主要元素符号、主要化学物质的化学式、形成“汽水”的相关化学方程式等如何表达与书写,让学生明确学习化学用语的目的,领会学习化学用语的意义,激发学习的责任感,确定学习好化学用语的决心。 (三)逐一突破难点,建构学习化学用语的自信心 化学用语部分由于自身学科系统性的限制,内容安排得相对比较集中,在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下册(2012年秋季版)这两本书中,化学用语几乎覆盖每个章节,贯穿教材的始终[2]。 从元素符号、化学式到化学方程式的编排学习呈现由易到难的规律,但在元素符号的表示意义、化学式的书写规则、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运用及酸碱盐等知识的学习中,不断出现学习的分化点和难点,需要将这些分化点一一突破,化整为零,才能不断建构学生学习化学用语的自信心,保持学习的热情,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化学用语连续性、阶段性的深入学习中。如,在开始学习绪言时,因为学习负担比较轻,建议每天提前认识5个初中常见元素符号及名称,按规定的书写要求训练。因为每天量不多,可达到全员过关,为后面“元素”知识的学习打好基础,为突破第一个分化点做好充分的知识储备与心理准备。把化学用语的学习分散渗透到每节课中去,反复接触,循序渐进,为后面每个难点的学习打好基础。 (四)内化整合,形成知识脉络 在日常对化学用语少而散的学习中,学生不免感觉到化学用语多而散,易产生畏难心理,这时需要引导他们及时进行知识块的整合、梳理与内化,形成知识脉络。例如,在学习用语符号意义中,引导他们对元素符号正上方、右上方的数字和符号的表示意义,元素符号右下方数字的表示意义,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化学式前面的数字的表示意义进行训练再归纳总结。在化学式的复习教学中,引导学生全方位对化学式可能引申的知识面大胆回顾,形成化学式的宏微表示意义、化学式有关的各种计算、化学式的读写关系、化合价的计算及物质分类的知识网,达到内化整合。 (五)“玩转”化学用语,多元评价激发学习兴趣 1.每周化学用语比赛 结合日常的化学用語训练与测试,每周设立不同化学用语知识块进行比赛,选出的优胜奖作品进行张贴及小奖励,促进班级化学用语学习氛围的营造,带动全员主动参与的热情。例如,进行以下主题比赛“元素符号书写我最规范”“元素符号表示意义大全”“化学式的读写关系秘密”“根据化合价组合的氯化物”“我的化学方程式接龙”等等。 2.最佳“师徒组合”评选 帮助化学用语掌握薄弱的学生牵线,寻找双方愿意合作的师徒组合,每月以班级投票方式评选出最佳“师徒组合”,表彰月最佳师父和月最佳进步徒弟。以这样的形式最大限度调动生生合作效能,达到有效合作学习目的。 3.我爱编口诀 鼓励学生自主合作对繁多的元素名称、化合价、酸碱盐溶解表等进行归纳、编口诀(也可以是家乡话口诀)、编歌词等,创新学习模式,充分调动中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音乐拓展能力等,让枯燥抽象的学习一下子就有意思起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例如,学生编写元素周期表中排在前20位元素名称的记忆口诀“亲爱——你皮疼(氢氦锂铍硼),叹淡——养福奶(碳氮氧氟氖)、娜美——旅桂林(钠镁铝硅磷),留旅——鸭架盖(硫氯氩钾钙)”等等。 在随迁子女学校,需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需要教师引领学生主动进入课堂学习中,师生一起建构化学用语知识网络,坚持用较少的时间量分散消化化学用语知识点,以创新的学习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化学用语的反复学习中去,不断建立学习化学用语的自信心,增强探索内动力,从而达到初中化学用语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滕星.族群、文化与教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138-139. [2]黄玲.四大策略助力初中化学用语教学[J].数理化学习,2014(7). 作者简介:柳荣和(1980—),男,漳州市云霄县人,汉族,本科,中级职称,研究方向:新基础教育。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