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校长如何指导教师防控初三学生得抑郁症
范文

    摘 要:针对初三学生得抑郁症的原因进行分析,主要受到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及抑郁症相关知识掌握较差等因素影响。学生情绪焦虑、抑郁,对其学习与日常生活影响较大。结合初三学生的心理特点,探究校長指导教师防控初三学生得抑郁症的对策,预防学生患抑郁症,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及生活环境。

    关键词:校长;教师;初三学生;抑郁症

    抑郁症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对人的身体状态及心理状态影响较大。近年来抑郁症呈现出低龄化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患抑郁症,特别是初三学生。一些初三学生由于未正确认识抑郁症,在症状未得到有效治疗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自残、自杀等行为,不利于校园和谐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作为校长,需要指导教师合理调节初三学生的心理状态,对其实施心理疏导,预防悲剧的发生。

    一、初三学生得抑郁症的原因分析

    1.学业压力

    当前初三学生每日平均学习的时间较长,在早晨需要背诵课文、朗读文章,接受完成一天的学习安排后,夜间可能面临着诸多来自各科的作业,学业压力相对较大[1]。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特点通常自尊心较强,危机意识较强,学生的进取心强[2]。在学习中若遇到一些挫折,则可能会产生焦虑、抑郁的心理。学业难以跟上进度,在如此恶性循环的影响下,学生抑郁症状越发严重,学习的积极性也由此降低。通常而言每个人均可能会产生负面情绪,但是抑郁感受会在14日之内消失,则不会衍变成为抑郁症。在负面情绪持续高于14日的情况下,则可能会发展成为抑郁症。

    2.人际关系冲突

    很多精神类疾病患者症状的产生,均由于人际冲突。初三学生学习压力较大,在面临人际关系冲突的情况下,若难以有效解决,则可能会对其心理状态产生不良影响[3]。特别是针对初三寄宿学生而言,学生大多每周或者每个月回家一次,长时间在学校生活,与同学关系、宿舍同学关系的处理十分重要。一些人际交往能力较差的寄宿学生可能面临着被孤立、被针对的问题。长时间受这种问题的影响,则不仅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业状态,且可能会影响学生的精神状态,使学生始终处于悲观、敏感的心理状态。在学生抑郁状态持续高于14日的情况下,则可能会慢慢变成抑郁症。

    3.抑郁症知识掌握不足

    抑郁症的相关知识普及程度差,也是当前初三学生患上抑郁症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些学生在情绪悲观、焦躁的情况下,其同学、家长或者是教师可能会认为是学生心情不好,散散心就能好,或者甚至以为其“矫情”。抑郁症患者多合并存在身体消化功能障碍的症状,甚至一些医生可能会误诊为消化类疾病。抑郁症患者多具有注意力难以集中,对各类事物兴趣较差,意志力薄弱等问题,一些家长可能会认为学生的性格变了等等。

    抑郁症知识的普及,对初三学生抑郁症的控制、预防等均能够产生重要影响,需要密切观察学生的状态,针对负面情绪加以疏导,使教师、学生及家长均能够正确认识抑郁症,合理控制抑郁症,预防悲剧问题的发生。

    二、校长如何指导教师防控初三学生得抑郁症

    1.合理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

    校长作为学校的主要管理者,需要充分发挥宏观管理的作用。校长需要根据当前学校的情况,适当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4]。比如为学生留出充足的休息时间,合理控制学生每日作业数量、难度等。

    校长需要指导教师创新教育的理念、教育的方法,将各类先进的教学方式融入其中。比如课堂教学中需要关注班级中的“学困生”,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与支持。课堂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或者是情境教学法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使学生主动学习,降低其学习压力。

    2.及时缓解学生间的人际冲突

    学生之间的人际冲突在所难免,但是校长可以指导教师加强观察,发挥及时引导的作用。针对寄宿制学校而言,需要根据住宿学生的数量,配置心理咨询师。

    针对学生之间的冲突,校长需要指导教师关注学生的表现,在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期间,需要将“换位思考”的方式引入其中。指导学生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学会正确处理问题的方法。同时,平时校长也可以指导教师组织学生多开展一些班级内的集体活动、文化活动,使初三的学生能够放松紧张的精神状态。比如知识竞猜活动、抑郁症相关知识的抢答活动等,在丰富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

    3.普及抑郁症相关知识

    校长需要提升抑郁症知识普及的重视程度,所有在岗教师均需要接受抑郁症相关心理疾病知识的普及课程学习活动,班主任需要接受加强性培训,且鼓励班主任参与全国心理咨询师的考试。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加强对全体家长的抑郁症相关知识指导,为学生讲解抑郁症的相关知识。

    三、小结

    基于初三学生易患抑郁症,校长需要加强引导与管理,使教师能够密切留意学生,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疏导,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郭圣兰,苏爱云.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对抑郁症患者应对方式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24):87-89.

    [2]陈喜梅.共情护理模式在重度抑郁症住院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吉林医学,2019,40(9):2120-2122.

    [3]胡潇予,王尔东,赵媛,等.易术心理剧治疗后抑郁症患者真实感受的质性研究[J].四川精神卫生,2019,32(4):315-318,323.

    [4]徐海军,郭洪霞.阅读疗法师如何读书和选书:以宫梅玲研制童年创伤引发的抑郁障碍配伍书方为例[J].图书馆论坛,2018,38(11):126-129.

    作者简介:廖登杰(1971.02—),性别:男,籍贯:贵州遵义,学历:大学本科,单位:遵义市第五十二中学,职称:副高,研究方向:心理健康,职位:校长。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9: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