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以悟促学,美成于思 |
范文 | 石丽 摘 要:小学生的审美观念需要在语文课堂上进行培养。教师如果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审美引导,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对细节的感知能力,从而达到增强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感知和模仿,从形似到神似的过程能够让学生不仅在鉴赏文章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水平,还能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自我深入达到自我水平的提高。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合理地营造教学氛围,加深对学生阅读的培养和思考,从而受到感情上的升华,最终达到启迪学生思想的作用。 关键词:审美体验;小学语文;深度学习 对于语文美的感知能力有助于学生提高对课文意境的欣赏能力,滋养学生的情感,让小学生在对世界美好的憧憬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美滋养中成长的学生对美的理解有着异于常人的感知,教师应该为学生的性格注入一份情趣,让学生在感受语文之美的驱动力之下对课文的内容进行深层次理解,综合考虑到作者在文字中蕴含的情怀,并将这份情感作为提升个人优秀品质的精神动力,让语文课程的学习能真正成为培养学生丰富情感与健康审美过程的坚实阵营。 一、感受古诗韵律之美 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进行古诗文教授课程的时候一定要引导学生感悟古诗文言简意赅的文字对称的格律中蕴含着的无穷深意。古诗是诗人对情感的凝练,体现出诗人对临摹之物的感悟,更是诗人价值观深刻的体现。教师在进行古诗文授课过程中应当注意不止将授课内容局限在让学生进行背诵和理解意思这些表面的工作之上,古诗的精华在于为学生营造一个意境的殿堂,在细节中无不透露出景物的美妙,就比如:“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这寥寥数语就能将人引入一池荷花摇曳的盛夏。教师应该将这种景物描写的画面感传递到学生的脑海中,让学生能够将停留在纸上的文字动态化,同时这首汉乐府的诗歌节奏感很强,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吟咏的方式走进古人的生活,另外可以辅助多媒体视频的功能,为学生播放视频配乐,让整个课堂沉浸在古诗文所描写的景色之中。这一系列的目的都是让学生在诗词的浸润下渐入佳境。之后教师可以在学生感悟完整首诗意境之美后让学生借着脑海中残留的美好意境,用自己的文字写下自己心中的《江南可采莲》,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方法能够让学生将稍纵即逝的美用文字捕捉住,也将培养学生对美的体验和表述能力。 另外教师还可以在班级举行小型的诗词吟唱活动,让朗读的古诗在传唱中迸发出无穷的生命力,让古诗的韵律美滋润学生对于美好事物的珍视程度,让学生在被美围绕的课堂中树立健康的审美观,最终让学生笔尖流淌出的文字充满着对万物美好的纯善之情。 二、感受散文意境之美 散文在篇幅上远胜过古诗,如果说古诗是字字珠玑,那散文就像是一樽琼浆玉露。温婉的情感缓缓地流淌在读者的心田。散文在内容和理解上要远简单于古诗,但是在情感表述上又不逊色于古诗,基于散文形散意不散的特点,无疑是教师培养学生审美的绝佳素材。小学课文中选录了许多意境优美的散文,如《丁香结》一文中于丁香花从色香方面通过正侧面描写让读者拥有全方位的感受,“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这两句尤其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教师可以让学生感受这两句诗词的引用为全文的意境迷蒙上一种淡雅的忧伤。同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恰当的引用能与文字形成情感上的呼应,让学生深化作文中引用的艺术。通过对散文的鉴赏能够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对文字的表达度进行锤炼打磨,最终实现习作上意境之美的体现。 三、感受慷慨情感之美 美不一定都是温婉的,更多的美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壮,这种雄壮之美包含着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豪壮之情,呈现出我们独特的审美情趣。因此教师需要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引导学生明白美的事物不一定是用“温柔”等词语来形容。比如教师在教授《狼牙山五壮士》这一课的时候要让学生深刻体悟五名壮士在纵身跳下山崖时的英勇无畏,读这段文字时学生的脑海里应该联想到王二小的勇敢机智、以身诱敌,这是英雄落幕时的悲壮场景,彰显的却是不朽的精神丰碑。教师让学生体会到这一深层次的情感,对完善学生民族自豪情感,增强学生对文化审美感的认同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感受美与学习的联系 语文的学习不应该是生硬的,有时候学习的过程更称得上是寻找美的经历,教师应在课堂上适时引导,让学生透过文字的表象,站在作者的情感角度去理解作者费尽心思营造出的文字殿堂。课程的教学不应该仅仅落实在应试教育层面,培养学生对于美的发现能够让学生在以后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以一种代入者的角色去发现细小之处的美好,让文字中的力量贯穿学生的精神培养之中,让学生的文字包含着深情美,最终实现语文的学习是用心灵感召心灵,塑造精神上独立、审美上自由的完整人格。 另外语文本身就是不同美的结合体,学生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就能够培养对于语文课程的兴趣,在兴趣的内驱力之下实现在语文学科上持久的进步。将“要我学”转化成“我要学”这才是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达到的真正目标。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到带领学生使用多感官深度感悟课文中蕴含的文字之美,让学生在情感的体会中感受到语文学科的魅力。教师在引领学生审美的过程中应注意提高学生对文字的感悟能力,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这样能够从更深层次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课堂效率,培养学生主动将课堂中美的体验运用到习作或者是生活当中。 参考文献: [1]韦丽霞.形象、情感与审美体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析[J].小學教学参考,2011(16):17-18. [2]申春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体验[J].江西教育,2017(36):43-44. [3]高东霞.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6. [4]乔万琴.分析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审美体验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7(36):3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