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巧用策略,化难为易,助推学困生转化 |
范文 | 向安青 摘 要:结合多年的教学心得谈谈在小学中段数学教学中教学困生把重要知识点化难为易的策略。教师可把数学语言转换成生活语言来表述,这样不仅将知识点化难为易,增强学困生审题的能力,还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 关键词:策略;学困生;化难为易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常常会遇到脑子反应慢,理解能力差,掌握知识较难的学生,一样东西还没弄懂,另一样东西又该学了,刚刚学会这样,另一样就已忘记了。每个班都有这样的学生,不仅让老师感到头疼,而且学生本身也会感到自卑。如何让这些学困生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方法是每一个数学老师都想解决的问题。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心得谈谈自己在小学中段数学教学中教学困生把重要知识点化难为易的策略。 一、用“左邻右舍”法巧记单位间的进率 小学中段已学过长度单位、时间单位、重量单位、货币单位、面积单位,单位间的换算是我们学习中遇到的难点之一,历来是学生最易出错的部分,不管练了多少遍,做了多少题,个别学困生照错不误。究其原因,一是概念不清,乱填计量单位;二是进率不清;三是转化不清。如果让学生死记硬背,既浪费时间和精力,又很容易遗忘和出差错,针对这样的知识点,本人采用“找邻居”的方法,画出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首先把计量单位用箭头按从大到小排列。告诉学生:米、分米、厘米、毫米是常用量,它们是紧挨着的邻居,常用的长度单位进率是10,隔开一家是100,隔开两家是1000。千米是特殊情况,进率是1000。 其他的质量单位、时间单位、货币单位都采用这种“左邻右舍”法示意图记忆,可以入脑入眼入心。学困生用起来得心应手,能立即唤醒记忆,大大提高了速度和准确率。后续小学高段将学到体积单位,也可用类似此法帮助学生记忆。 二、比“大小数法”解决关于倍的问题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学生学习了关于倍数的知识,解决此类问题的类型有三种:一种是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通俗易懂的说法为:谁是谁的几倍)这种类型的题,所有学生都会解决。另一种是求几倍的数,其实就是求几个几。第三种是求一倍的数。这个求一倍数和求几倍数的题型对学困生来说理解起来最难。教学时一般采用的是画出直观的线段图,大部分学生都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解决,并能一题多解,但学困生由于理解能力有限,绕进去半天出不来,不知从哪下手,并且遇到数据大时画线段图又浪费时间,针对这个问题,本人引导学生采用比“大小数”法来解决(如果求大数用乘法运算,如果求小数用除法运算)。 例如: (1)红花是白花的3倍,白花有5朵,红花有几朵? 先让学生判断哪一个数是大数,哪一个数是小数,而第一题红花是大数,正是我们要求的,所以用乘法解决。3×5=15(朵)。 (2)红花是白花的3倍,红花有15朵,白花有几朵? 第二题白花是小数,正是我们要求的,所以用除法解决。15÷3=5(朵) 学困生掌握了比“大小数”策略后,轻松地解决了关于“倍”的难题,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三、巧用縮句法理清文字题脉络 文字叙述题,即我们平时说到的列式计算题,四年级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结构,数量关系都较复杂,导致能力弱的学生分不清先计算哪一步。在没有教方法前,班里40%的学生根据文字列式是错误的,分析原因是学生不能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进行审题。教学中如果能引导学生应用缩句法来解答文字题,就能突破难点,化难为易了。 在缩成简单的数量关系时,还要看前一部分即条件部分的数量是否已知,如果是未知数,就要先求出来,变为已知数后才能继续计算。如果要列综合算式的话,先算“和”与“差”的算式部分要加上小括号。缩句将复杂的句子简单化了,使问题迎刃而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巧用扩句法明朗题意 扩句是给一个原本叙述不完整、不详尽的句子补充一些缺少的成分,使其意识完整、透彻。 如四年级教材中有这样一题:光明养殖场有鸡鸭鹅三种家禽,鸡是鸭的3倍又是鹅的5倍,鸭有30只。鸡、鹅各有多少只? 此题对学困生来说难度较大,会出现审题错误。如果把题中的第二个已知条件“又是鹅的5倍”扩句补充为“鸡又是鹅的5倍”就明确多了,避免学生想成鸭是鹅的5倍。 合理应用扩句法对理清题意和正确解决问题大有帮助,可提高学困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巧用关键词,区分含义,拓宽思路 语文学科中经常需要找出一段话中的关键词,使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同样数学也可以让关键词大显身手。 例如:四年级上册中有这样一道题:长方形草坪面积是560平方米,宽是7米,经扩建后长不变,宽增加了21米(增加到21米),改建后的草坪面积是多少? 此题的关键词“增加了”21米,是在原有宽7米的基础之上增加的。扩建后的宽应该是28米。列式为560÷7×(7+21)=2240(平方米)。而“增加到”21米是指在从原有宽的7米基础上增加了14米后达到21米,列式为560÷7×21=1680平方米或560×3=1680(平方米)。 关键词不同,解答方法也不同。像这样的关键词在数学学科中还有很多,如“扩大了”“扩大到”“缩小了”“缩小到”……只有准确把握关键词的意思,通过对比,区分含义,学生才能正确解答。 综上所述,教师引导学困生用不同的解题方法和思路审题,这样,不仅将知识点化难为易,增强学困生审题的能力,还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进步,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 编辑 乔彦鹏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