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关于中低段数学作业情境化设计的探索与研究
范文

    华娣

    

    

    

    摘 要:形式丰富,内容新鲜有趣的情境作业,能够激发学生对作业的兴趣。为中低段学生提供现实性、趣味性、探索性、开放性的情境作业,能使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解决问题能力有所提高。就融入现实生活情境,增强“引力”;创设信息不良情境,拓展“活力”;创设探索性情境,拓展“实力”;创设游戏性情境,提升“魅力”;创设开放性情境,拓展“能力”;创设分层性情境,扩大“张力”这几方面进行了实践和研究。

    关键词:中低段数学;情境;作业

    作业是学习的一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同时它也是反馈并检测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途径。

    一、不容忽视的中低段数学作业现状

    现今中低段数学作业的情况并不乐观,许多作业都是形式单调,方法死板,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做作业的兴趣,渐渐地对数学学习失去了信心。概括起来,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作业形式单一化

    模仿例题的题目太多,形式单一,创新应用的题目很少,作业内容基本上就是课本上的练习题。学生找不到乐趣,没有了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就只是简单重复地应付完成,不求甚解。

    (二)作业内容机械化

    许多数学作业都是计算题,应用表达的题目比较少,盲目地强化训练,导致学生态度消极,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灵活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这与新课程理念要求的数学素质发展是相违背的。

    (三)作业要求统一化

    许多教师在布置作业时都是“一刀切”,对待学生“一视同仁”,做同样多的作业。对于学困生,他们会感觉有些题目很难,做不出来,于是胡乱写一通,应付交差;对于优等生,他们会感觉做数学题目很容易,于是就根本不去认真思考,麻痹大意,结果也是漏洞百出。

    二、别具匠心的中低段数学情境作业设计

    (一)融入生活情境

    低年级学生往往对自己身边的一些熟悉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兴趣和共鸣可以提高学生认知的唤醒水平。把一些学生亲身经历过的生活情境、数据等引用到我们的作业当中,学生就会很感兴趣。

    例如:上个星期我们学校刚组织同学们去滨江低碳博物馆和中南卡通城参观,在这里就有可以为我们所利用的数学信息。可以设计如下情境作业:

    三年级同学去秋游,上午8:40从学校出发,9:30到达滨江低碳博物馆开始参观,中午11:30离开低碳博物馆到中南卡通城游玩,下午2:00上车回学校。(下午坐车用的时间与上午相同)(1)来回在路上一共花了多少时间?(2)在低碳博物馆参观了多少时间?(3)在中南卡通城游玩了多少时间?

    这样的情境就发生在自己身边,真真切切,同学们都非常有兴趣参与完成。

    (二)巧设信息不良情境

    信息时代,学生面对的信息错综复杂,为了培养学生搜集信息、选择信息以及质疑思维的意识与能力,也要适当设计信息不良情境作业。

    1.多余信息的情境作业

    由于平时做多了结构良好的数学问题,学生形成了思维定势:凡是问题情境中所给数据都需要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使用。因此学生最怕多余信息的问题。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有多余信息的情境作业,以培养学生选择信息的能力。

    如,乘法和加法应用题的区别作业:

    王老师买了4盒圆珠笔和6盒铅笔,每盒圆珠笔有6支。

    (1)两种笔一共买了多少盒?

    (2)铅笔一共有多少支?

    这道题的两个问题中都涉及了多余信息,学生很容易将多余信息混淆。学生深入一思考,马上会发现问题。两个条件的单位是不一样的,培养了学生选择信息思考的能力。

    2.缺少信息的情境作业

    平时的实践中,也可以设计一些信息不足、无法解决的问题或有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解决,通过认知冲突让学生感受更深。设计此类情境作业,让学生更加深切感受到寻找事物内在的联系是很有必要的。

    例如,表内乘法情境作业:

    “元旦”快到了,为了庆祝元旦,二(3)班小朋友布置教室,每2个红气球之间要挂3个紫色气球,红气球有7个,紫色气球有多少个?

    这是一道信息不足的应用题,很多学生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解决这样一题,方法为:6×3=18,他们直接就想到了排列成一直线的情况,而忽视了7个红色气球也可以排列成圆形,这样的话就应该是7×3=21,由于信息不足,此题应该有两种解答法。

    教学中,可以逐步出示信息的方式来解决,先出示部分信息,打通已知信息的内在联系,再引导学生补充信息,再次梳理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构不良的作业学生接触越多,学生分析、沟通信息的能力更强。不会看到信息都把信息任意代入他们原先的定势的认知结构,而是更多地去思考和分析。

    (三)创设有探究性情境

    根据实际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可以让学生主动思考的探索性作业,这样的作业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1.探究数形结合

    数形结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经常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化抽象为形象,更容易被学生所理解接受,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图形与数量之间的联系能力。一些计算类的作业,如果应用数形结合思想来解决,就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例如,测量一课的情境作业可以这样设计:

    小明家、小红家和学校在同一条路上,小红家到学校有312米,小明家到学校只有155米,小明家到小红家有多远?

    可以引導学生把这几个量之间的关系用图来表示。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将题目条件清晰化,学生就更容易理解,做起来就更加得心应手。

    2.探究生活实践

    在作业的设计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主动探究学习。

    例如,“克与千克”一课的实践性情境作业可以这样设计:

    (1)妈妈和爸爸谁比较重,重多少千克?

    (2)爸爸妈妈的体重一共有多少千克?

    (3)______________的体重比我重多少千克?

    通过这些实践性作业的训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

    (四)融合游戏性情境

    游戏式作业形式活泼,富有趣味,可以将学生所学知识包含其中。在游戏中学生不仅可以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广博,还可以培养他们运用数学知识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例如,“可能性”一课的游戏情境作业:

    (2)抽签游戏。

    你最有可能表演什么节目?

    在做此类题目时,让学生亲自玩一玩这些游戏,在游戏中亲身体验数学的真谛。

    (五)设计开放性情境

    开放性情境作业在设计时,既要有现实性,又要有挑战性,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目的,使学生能真正成为一个创新者。

    例如,有余数除法的情境作业可以这样设计:

    小华带了28元钱去游乐园,下面是游乐园的价格表。

    (1)如果只坐过山车,可以坐几次?

    (2)如果先坐1次观光轮,剩余的钱坐碰碰车,可以坐几次?

    (3)请你帮他设计一个游园计划,使他至少还剩2元钱坐车回家。

    在解决这些开放性作业时,答案往往不唯一,策略可以多样化,学生比较容易入手,能使得所有学生都选择合适自己的着手点,进行思考,解决问题。

    (六)设计有梯度的情境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是有差别的。因此在教学中,可以按照学生的学习水平设计有梯度的情境作业,分为基础作业、拓展作业、挑战作业。做到因材施教,减轻学困生的作业负担,让每个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水平的作业来练习,这样在做题目的过程中学生才能体会到成就感。

    “时、分、秒”一课的分层情境作业设计:

    基礎作业:(适合一般的孩子,如果你觉得一看就会,你可以跳过去)

    选择题

    1.分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经过的时间是()

    A.1分钟 B.5分钟 C.1小时

    2.第一节课在8时15分上课,8时50分下课,这节课上了()

    A.半小时 B.35分 C.40分

    拓展作业:

    1.一辆公交车本应10:25分到站,现在要晚点30分钟。它什么时候到站?

    2.一辆汽车8:00从杭州北站出发,11:05到达义乌站,途中共经过了多少时间?

    挑战作业:

    1.李老师住在6楼,她从1楼到2楼用了10秒,按这样的速度从1楼到6楼要多少秒?

    2.一只蜗牛从15厘米深的洞内往洞口爬,每爬3厘米要用4分钟,然后休息1分钟继续往上爬。蜗牛爬出洞口一共需要多少分钟?

    基础作业,要求全体学生必须完成,拓展和挑战作业是提高题,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积极思考完成。这样既可以检测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又可以让优等生在达标的基础上奔向更高层次的目标。

    有效的情境作业设计,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学到一些新知识,促成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编辑 谢尾合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2:5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