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群文阅读 |
范文 | 杨刘仙
摘 要:课程改革要求学科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教学目标。阅读教学贯穿于初中语文教学的始终,是语文学习的基础。群文阅读教学作为一种新型语文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是从一篇文章教学剖析到一类文章的总结教学的灵活转变。教师应该积极探究核心素养影响下的群文阅读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积极进行群文阅读教学,关注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懂得智慧,提升品德的能力,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人翁地位和认知发展规律,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积极展开群文阅读教学。 关键词:群文阅读;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措施 群文阅读是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将一类或相联系的文章组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多篇文章的阅读和学习中,积极思考掌握阅读规律,学会知识分类,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有积极影响。它弥补了传统阅读教学的不足,真正将学生作为阅读主体,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获得大量阅读信息,掌握更多语文知识,扩展知识面,对提升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展开论述。 一、群文閱读与核心素养培养的关系 群文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支撑。在有限的时间里阅读大量的阅读材料,真正以学生为阅读主体,举一反三,反三归一,对多个文本之间的联系和知识点进行整合和分析,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在群文阅读中既促进学生掌握了阅读规律,培养了阅读能力,又节约了课堂授课时间,提高了阅读效率,有助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二、在群文阅读中培养核心素养的措施 1.培养学生语言构建能力 语言建构和运用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质所在,因为语文是一门语言教学。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应该促进学生不断积累语言材料,并进行言语活动,从而获得更多的言语活动经验,系统了解汉语知识,提高语文语感。立足教材开展群文阅读教学,通过系统全面的整合、联系和分类,引导学生找到相似文章或同类文章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材料中相似的语言表达和词语运用。通过群文阅读教学与作文训练相结合,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结合群文阅读课堂中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创建开口说话的语境,开展口语交际教学,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能力。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应该充分认识语言建构与运用的重要价值,将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培养真正落在群文阅读教学的实处,转变教育教学方式,立足于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提升学生语言的整合和分析能力,让学生在感受阅读知识和不断的口语交流中获得更多的智慧和才能。 例如:将郑振铎的《猫》、梁实秋的《鸟》、康拉德·劳伦兹的《动物笑谈》、蒲松龄的《狼》综合起来进行阅读教学,精细讲解这几篇阅读材料,促进学生在感受大自然美好的过程中获取描写动物的优秀的字、词、句,并引导学生注重积累。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课文的朗读,提升语文语感。对于陌生的字词,老师要通过查字典或用多媒体教学的形式给学生一一讲解。针对群文阅读中各个动物的形态动作,让学生进行讨论,联想生活中其他动物的外貌、形态、动作等等,促进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让学生以《鹦鹉》为作文题目进行写作训练,从而将读写进行结合,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整合和分析,掌握语言的运用技巧和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为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奠定基础。 2.培养学生思维发展能力 语文是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和文化性的学科。开展群文阅读教学,需要学生领略阅读材料的深层含义,通过阅读材料中内容的分析和联系,从而解决一些相关问题。这一群文阅读教学过程都以学生活跃的思维活动为支撑,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为目标。如果群文阅读课堂缺少了学生的思维发展,那么阅读课堂将如一盘死水,出现无效阅读课堂的现状。 同类题材文章联读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以《女娲造人》教学为契机,融入其他相关的中国传统神话故事:《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后羿射日》等。多篇联读,在横面上扩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在不同角度的阅读中感知不同的阅读材料之间的联系,在纵深上促进学生思考包含在中国传统神话故事中的人文精神,启迪学生思考,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促进学生阅读材料积累,提高语文认知,提高阅读思维,促进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同一主题的阅读材料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在文字阅读的前提下,通过生活实例的观察和分析,在直觉能力下促进学生展开丰富联想与想象,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如以“亲情”为主题的阅读,以《秋天的怀念》《背影》为例,利用多媒体展示电视上的公益广告《给妈妈洗脚》,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感受父母亲对于自己深沉的爱,促进学生在这两篇相互联系的阅读材料中,了解父母对我们深沉无私的爱和默默付出,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感恩之情。 同一主题意象的阅读材料培养学生思辨思维。除了诗歌有意象,小说中也有意象。小说中的主题意象更多用来表达作者的某种独到思考或主旨发现。比如,《红楼梦》中的“石”和“花”,鲁迅小说中的“路”和“灯”,等等。鲁迅先生在好几篇小说的结尾部分,要么出现“路”这个主题意象,要么出现主人公“走在路上”的情景。鲁迅先生在1925年4月11日致赵其文的信中说:“明知前路是坟而偏要走,就是反抗绝望,因为我以为绝望而反抗者难,比因希望而战斗者更勇猛,更悲壮。”在《故乡》一文教学基础上,结合鲁迅的《一件小事》《孤独者》《伤逝》《在酒楼上》等文章,开展以解读鲁迅小说“路”这一主题意象的阅读。 结合主题意象解读小说,从不同文章的相同的主题意象中,纵横联系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思维。 在群文阅读中,更能调动学生的综合思维,找到阅读材料之间的联系与差异,并在与材料相关的问题解决中,培养学生的习惯性思维,提升思维水平,这对于核心素养的培养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3.培养学生文化理解能力 阅读教学承担着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在阅读教学中,促进学生对文化的理解,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老师积极引导,将文化传承与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紧密融合。从相互联系的阅读材料中,传授更多的语文知识的同时增强学生相同的文化体验,培养学生的文化认知,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 以了解我国的民间艺术为主的群文阅读。将《社戏》《安塞腰鼓》《灯笼》这三篇文章综合起来进行群文阅读教学,老师积极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民间艺术,了解戏曲、大西北的腰鼓、传统的灯笼文化,从而促进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学习,真正实现在优秀文化的引导下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和民族文化自信。 以体会并培养爱国情感为主的群文阅读。在《我爱这土地》《乡愁》的群文阅读中,促进学生剖析文章,理解每一篇文章的作者对中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对于祖国统一的渴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促进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为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而努力学习;在《壶口瀑布》《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这两篇文章的结合阅读教学中,促使学生认识我们祖国的大好山河,了解中国的巍峨壮阔,增强祖国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在多篇阅读材料学习中,促进学生进行对比和联系,更能深化饱含在阅读材料中的人文精神与文化因素对学生的影响,在多篇文章的教学中,促进学生认识到中外文化的差异,促进学生能够选择正确的文化趋向,塑造学生正确的文化认同,通过群文阅读,增强了文化理解,有助于核心素养的形成。 4.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语文是一门极具美学价值的学科,它具有语言之美,更具文化之美。群文閱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美的教育,以美的文化和美的语言文字熏陶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在语言文字的讲授和现代化教学工具的使用中,促进学生在群文阅读教学中获得更多美的体验,从而有所感悟和思考,提高学生对美的认识和评价,促进学生在欣赏美、鉴赏美的基础上正确评价美,进而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创造美,真正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例如:以《春》《济南的冬天》群文阅读教学为例。 首先,老师借用多媒体展示春天鸟语花香、万物复苏的美景图片和视频,展示济南冬天的美丽景色的图片,促进学生在动态的视频和颜色鲜艳的美景图片的观看中,感受景色之美,感受四季的美景。 其次,以《春》的教学为例,让学生在一定任务的指引下理解作者如何描绘美。朱自清先生在《春》中具体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和春雨,四部分内容各有千秋,但在写作中却有一定的规律,因此让学生理解如何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可以借助以下表格内容梳理并理解。 完成该表格的过程既让学生再次熟悉文本内容,也让学生体会作者写作的精妙之处,更让学生体会到这种文字之美的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创作之美。 再次,让学生将学习春的方法用在学习《济南的冬天》中,进一步理解并体会此类文章的美感与写法。 最后,读写结合,尝试写作以《秋》为主题的作文。 在这样的群文阅读中,培养学生获得更多美的体验,引导学生习得描绘美的角度、方法等,并在此基础上以创作促进学生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将在群文阅读中掌握的阅读技巧转变为写作方法,并将此写作手法真正用于自己的写作实践中,进行语文中美的创造,培养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 三、结束语 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应该重视群文阅读教学,这是新课程改革对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更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种进步和创新。老师应该逐步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提升专业素养,挖掘阅读材料中的联系,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使得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承担主人翁、学习者、探究者的角色,真正促进学生掌握阅读规律、学习阅读技巧、思考阅读问题,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促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张亮.开展群文阅读 培养核心素养[J].文教资料,2019(26). [2]顾晴宇.群文阅读与语文核心素养的关联[J].江南论坛,2018(7). [3]吉永生.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群文阅读和整本书阅读:从《试胆量》到《窗边的小豆豆》[J].中国校外教育,2019(21). [4]颜廷安,鄢东石.核心素养理念下“群文阅读”实施策略[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9(1). [5]陈明玲.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群文阅读策略研究[J].新教育,2018(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