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如何利用微课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范文

    李海龙

    摘 要: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工智能的不断进步,对于教师教學能力的考验也是越来越严苛。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当中,传统教学模式依然盛行,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学生听课效率低,对知识的吸收程度下降,往往会造成学生左耳进右耳出的状况。媒介的传播无疑是对课堂教学创新改革的一个节点,尤其是微课给课堂教学带来新的生机。相关数据研究显示,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地使用微课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强化学生的知识记忆。

    关键词:微课;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教育事业的进步,俗话说“少年强,则国强”,对于少年的培养是重中之重。初中数学衔接了小学的基础算术知识,也为高中的数学学习做好铺垫。学生只有学好初中数学,才能在未来的求学之路上走得更为平稳。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离不开老师的上课教学,结合先进的微课技术,搭配上教材的基础知识,因材施教,将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思考能力以及运用能力。

    一、微课的特性

    什么是微课?就是采用录视频的方式,教师通过录制短视频,针对学生的一些难点问题、常出现的考题等进行讲解。当然,除了在课堂上进行播放之外,由于其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课后也可以进行播放辅导。所以微课的特性归纳起来有两个要点:

    (一)实效性

    微课的时间并不长,可以说它就是抓住了学生的碎片化时间进行重点专项的辅导,对于一些高频考点,以及学生经常出现的错误性问题进行专项讲解,跟进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程度,避免走入知识误区[1]。

    (二)有趣性

    一般来说,一堂课的时间是很紧凑的,特别是初中数学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是相对比较多的,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也是尽可能多地讲解知识点,所以一堂课听下来难免会有疲惫的心理。但在微课上,需要讲解的内容主要是一些重点、疑难点,所以时间较为充裕,教师在讲解微课的时候也会更注重其趣味性,传递的知识内容也更为丰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增加了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的兴趣。

    二、运用微课突破重难点知识

    对于知识的掌握,我们分为基础和重难点两个部分,对于基础性的理论知识我们可以通过自学教材而获得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重难点的理解就需要外界来进行点拨,才能掌握其要点。拿学生最基本的预习工作来说,初中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一个很重要的阶段,对于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视[2]。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老师不再像小学一样留给学生课堂预习了解知识点的时间,而是直接进入正题,这也为课堂教学节省了很多时间,可以传授给学生更多的知识内容。所以学生如果没有经过提前预习,在上课的时候只会越听越糊涂,等到课后再进行复习已为时过晚,吸收的效果会大大减弱。

    因此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工作,利用微课这一平台进行预习。具体来说,就是微课可以帮助学生跨过普通的预习方式,提升吸收知识的效率。举个例子,在“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这一知识点当中,学生通过自行预习初步了解到了什么是一次函数,其内涵是什么,函数的增减性又是怎样具体表现的这类基本问题,但是如果搭配微课进行预习,就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增减函数图像两者应该如何区别,又应该怎样去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微课中还会针对重点题型进行讲解,让学生可以完全掌握知识的关键,在运用的时候更为熟练,得心应手。

    三、强化知识点的课后巩固

    其实对于知识的记忆不仅仅在于教师的讲解是否生动形象有趣,更在于学生课后是否对这个知识点进行及时的巩固、复习。要知道,再聪明的人都需要反复地学习,反复地记忆,才能将知识点发挥到极致。如果说微课在课前扮演的是一个“引导者”的角色,那么在课后教师所扮演的就是一个“加固堤坝”的角色。只有将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与学生课后通过观看微课复习相结合,才能将讲解的知识点牢记于心。教师在给学生布置微课观看作业的时候,也要注意在微课中对学生易错易遗忘的知识点进行反复强调,可以搭配上相应的一些高频数学考题,这样学生有了针对性的强化训练,能对掌握的知识点进行自我检测,教师也能够更准确地了解到学生的疑难点,在下一次上课的时候可以有所准备,更好地跟进学生的学习状态,保证知识的高效吸收。

    总之,初中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时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阶段。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固化思维严重,不利于后续学习的开展。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结合微课教学措施,课前引导学生通过微课做好预习工作,课后也要搭配上微课进行及时的复习巩固,促进孩子对知识的掌握,使他们真正爱上数学,更好地探究数学的乐趣。

    参考文献:

    [1]辛晖.运用微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认识和思考[J].学周刊,2018(9).

    [2]李莹.新课程下初中数学“学困”现象的剖析[J].教师,2014(2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0:5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