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的对策分析
范文

    赵立元

    摘 要:现代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这一课上,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对学生的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得以重视。主要以小学道德与法治为例,实施开展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现状及研究,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索,独立思维,自发性抵制社会的不良现象。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法治教育;对策分析

    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德育学科,在学生的法治教育方面占有重要地位,它所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是綜合性学科。在内容上涉及学生社会生活、学校生活、历史地理与生活中会遇到的基础生活常识[1]。例如,一些基本的法律法规知识,空气与水源的污染,这些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在课堂上需要组织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自主学习,养成课前课后预习的好习惯,使学生在进行学科学习的同时,培养公民意识,得到全面发展。

    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问卷分析,小学高年级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表现的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存在几点不足。

    1.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机会不多

    在调查问卷中可以发现,学生自主安排学习活动能力与自我决定能力等都有待加强。学生渴望参与到制订学习目标中去,但因小学生的年龄及心理水平发展有限,自主活动经验与生活经验不足,表现出了对自主学习内容的能力不足的表现。

    2.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运用策略较少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仍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学生的探究及总结是在老师教学设计中预设好的,整个教学课程围绕老师展开,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往往缺乏主动意识,学生很被动,无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上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从教材内容着手,结合实际生活来设计教学方案,从作业设计着手,积累学生自主确定学习内容的经验以及自主运用学习策略能力的指导。从学习氛围着手,利用良好的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自主评价效果。

    二、保持国家认同教育连贯性教育

    国家认同教育是一个连贯的过程,多角度、多方面了解一个国家的特征,需要教科书组织明确连贯的学习活动,来增强学生对国家的认可。通过对部编版小学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科书的翻阅、梳理分析,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且趣味性更强。但个别年级中的栏目设计较为模糊,使教师抓不住重点,学生不能有序开展国家认同活动。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内容总计193个,占国家认同教育内容总数的30%,其中公民及国民意识分别占比6%、23%。

    1.公民身份认同

    教科书中公民身份认同出现39次,占比6%,涉及公民权利与义务及中国公民身份塑造等相关知识,在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是公民身份涉及较多的一册书,与之相关的宪法、国家机构、法律法规课程内容都穿插公民相关权利与义务、职责规定[2]。公民权利与义务是国家公民的基础生活条件,其书中主人翁与归属感的打造有利于公民权利与义务了解,教科书中对于任何公民无差别的基础权利与义务规定如下: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19页提到“任何公民在享有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宪法规定的基本义务。”在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83页讲述公民享有人身权、财产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受教育权以及参与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项权利。

    2.中国公民的身份

    中国公民身份塑造公民身份感与参与感的重要内容,在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公民”中为儿童讲解有关公民身份的获取途径与判别及身份象征的讲解。如正文以层层递进的逻辑推导形式为学生分辨当代社会身份的多样性与身份共同性关系。“在家里我们是孩子,在学校我们是学生,在商场我们是顾客。我们的身份在不同的场合会发生不同的变化,但我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公民。”为儿童树立中国人身份获得归属感以外,还需要借助各种栏目介绍中国公民身份获取、辨别、象征等相关知识。如在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22页“活动园”中探究,在机场的入关处设置外国人与中国公民的原因,并提问:“你是怎么理解中国人、美国人、日本人、英国人的不同身份的?”

    3.国民成就展示

    部编版教科书中从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军事、地理、体育等多方面成就出发,为儿童时期的学生塑造国民意识[3]。如六年级上册第39页提到,“近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民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众多有关民族统一、团结互助的知识内容及学习活动的开展,在儿童时期就树立起中华民族多元与统一的国民意识。

    党的十八大提出,用道德滋养法律,用法律支撑道德,小学道德与法治以培养青少年的道德意识和法治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全人格与品质,顺应时代发展,是对小学生德育的一次重要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的利用开发作为新课程的重要支撑,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提高教育实效性,推动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仁贵.基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的思考[J].读天下(综合),2020(8):1.

    [2]林其才.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的认知与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10):26.

    [3]胡建禄.基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的思考[A].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成都会场)论文集[C],2019.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5: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