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户外运动性自主游戏中提升大班幼儿运动强度策略
范文

    蔺琰

    摘要:《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园应该把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放在工作首位。幼儿园纷纷开展户外运动性自主游戏,提供丰富场地和材料,保证1小时以上体育运动时间。但幼儿运动强度并不理想,大多数幼儿无法达到每天60分钟以上中等运动强度。作者结合户外运动自主性游戏开展情况,提出丰富游戏情节,激发运动原动力;增加竞赛游戏,提高运动强度;创设挑战环境,保持运动强度;设置奖励机制,获得运动成就感等多种策略,以提高幼儿运动强度。

    关键词:户外运动性自主游戏;大班幼儿;运动强度;策略

    “户外运动性自主游戏”指利用户外环境,因地制宜地创设相关运动区,科学投放运动材料,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材料、自主选择同伴、自主确定运动方式的户外体育游戏。“运动强度”指运动时用力大小和身体紧张程度,是决定运动负荷的主要因素之一。练习间歇时间、密度、所负重量、动作速度、跳高高度、投掷距离、动作难度和复杂性等因素都会影响运动强度。

    2018年,由北京体育大学、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和首都儿科研究所共同研制的《学龄前幼儿(3~6岁)运动指南》颁布。《运动指南》内容涉及3~6岁学龄前幼儿每日进行各类身体活动,应累计达到180分钟以上,并且需达到60分钟以上中等运动强度。

    目前,全国幼儿园都在开展户外体育活动,都能保证户外体育活动时间,但幼儿在运动过程中强度始终没办法进行科学监测、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从而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全天体育活动中达到60分钟中等运动强度运动。我园借助运动手环在户外运动性自主游戏中对幼儿运动强度进行监测。通过监测数据发现,幼儿运动持续时间短、运动频率低、运动密度低,以至幼儿运动强度不高,全园每天达到60分钟中等运动强度幼儿不到20%。我结合我园在开展户外运动性自主游戏中实践经验,谈谈提高幼儿运动强度策略。

    一、丰富游戏情节,激发运动原动力

    在运动过程中,幼儿常常出现简单重复动作,持续运动时间短,很快放弃运动等情况,这几种情况严重影响幼儿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强度。原因是对部分固定器械不感兴趣,游戏情节单一。为提高幼儿运动兴趣,激发运动原动力,教师在游戏中或游戏后,组织幼儿进行讨论,不断丰富游戏情节,制定新游戏规则,扮演游戏角色,激发积极参与运动的兴趣, 让孩子发自内心地自愿参与游戏。

    例如:在高椅子和平衡板组合平衡游戏中,单纯地在平衡器械上行走,很难激发幼儿持续运动,对此,师幼共同讨论,幼儿通过扮演小松鼠角色来运果子、扮演建筑工程师运砖块等情节,增加走、跑、跳、爬等动作技能,大大激发幼儿运动兴趣,提高运动速度和频率,幼儿运动强度也明显提高很多,达到中等运动强度的幼儿人数越来越多。又如:在沙池游戏中,挖沙这种相对静止活动无法达到中等运动强度,偶然间发现两名幼儿分别在一楼和二楼互相投掷海洋球,从IPAID显示数据可以看到他们俩的运动强度一直保持在中等运动强度,于是,由此产生“海洋球大战”游戏情节,大大激发幼儿参与沙上运动的兴趣,提高幼儿的运动力度和速度,有效提高运动强度。

    二、增加竞赛游戏,提高运动强度

    在户外运动性自主游戏中把竞赛作为一种方法,既能引起幼儿浓厚的运动兴趣,还能提高参与运动的情绪,从而产生高质量地完成游戏动作的冲动,促进动作技能完善度。大班幼儿喜欢竞赛性游戏,在竞赛游戏中幼儿情绪处于兴奋状态,运动速度和力度也会随之加快,从而提高运动强度。

    如:在小木屋游戏中,增加“运粮食”“揪尾巴”等竞赛性游戏, 幼儿不断快跑和攀爬,通过一次次激烈的攀登比赛,幼儿需要提高运动速度和力度才能获得胜利,动作强度和密度都能得到保障,身体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受紧张情绪冲击,运动强度自然也提高了。

    又如:在沙上运动中,设置“摘果子”竞赛游戏,把海洋球高高低低地粘贴在器械上方,幼儿在规定时间内,通过向上跳高动作将果子摘下来,摘到果子数量最多者获胜。通过这类竞赛性游戏,激发幼儿增大身体动作力度参与运动,从而促进他们运动强度提高。

    三、创设挑战环境,保持运动强度

    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告诉我们,幼儿在游戏中往往出现不断尝试挑战更高游戏水平的行为,他们希望获得更大的成功。因此,教师应启发幼儿,引导他们发现更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材料,并为幼儿提供物质、场地和经验支持,助力幼儿提升游戏水平。幼儿可以在运动游戏中,通过调整运动材料和场地,改变和增加运动难度,从而始终保持运动兴趣、获得运动快乐,养成克服困难、挑战自我的运动品质。同时,富有挑战性的环境能促使幼儿调整运动力度、强度,推动他们完成运动挑战,这有助于在一定时间内保持中等运动强度。例如:在骑行游戏中,幼儿自主创设挑战“小山坡”游戏,在原有车道上增添几处“小山坡”,有单个、两个,甚至出现三个连续的。幼儿尝试骑不同车子挑战“小山坡”,他们发现要挑战“小山坡”不能像在平坦车道上行驶,而需要从较远处开始助力骑行,才能成功挑战闯过坡道。骑行游戏中,幼儿不仅自主解决问题,突破挑战自我极限,还提升运动强度。

    四、设置奖励机制,获得运动成就感

    奖励幼儿在运动游戏中的行为,可以促使幼儿行为形成正循环,通过不断刺激这种行为产生。幼儿潜移默化地自我肯定,強化自我激励心理,对于运动游戏兴趣就越来越大、越来越浓厚,这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幼儿动力问题,促进运动行为发生。班级往往会有肥胖、体弱、从小没有运动习惯的幼儿,他们往往在运动过程中,会出现无目的走动、运动积极性不高、聚集聊天等现象。于是,我们设置奖励机制,激发他们参与运动积极性,提高他们参与运动的强度,并使他们获得运动成就感。例如:我们班航航小朋友是中度肥胖,每次运动都挑选最轻松,最不需要走动的游戏,运动强度始终无法达到中等运动强度。对此,我们设置一个奖励机制,把沙池中吊环、云梯、绳索桥、爬网、滑梯等串成一条线路,只要能成功挑战一圈,就可以获得一个手环,一天能获得5个手环的人,就可以在下次户外运动性自主游戏中获得优先选择游戏的权利。通过这个奖励机制,航航第一天就坚持挑战了6圈,成功获得下次优先选择游戏奖励,而他运动强度明显提高,中等运动强度时间达到了50分钟。这样的奖励机制,促进幼儿从不喜欢运动,到主动自愿参与运动,大大增加运动主动性,提高运动强度,获得运动成就感。

    五、结语

    运动手环监测运动数据能帮助我们科学地了解幼儿运动情况,让我们更好地指导幼儿进行户外运动。教师应做到用心观察幼儿游戏行为,善于思考分析行为背后动机,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抓着时机,有效介入指导,提高幼儿在户外运动性自主游戏中运动强度,保证每天达到60分钟以上的中等运动强度,促进其健康发展。

    注:本文为2018年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幼儿核心经验的运动课程实施的研究 ”(项目编号:FJJKXB18-347)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杜燕红.以幼儿为本:《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核心要义[J].教育导刊月刊,2013(3).

    [2]柳倩,周念丽,张晔.学前儿童健康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3]国内首部《学龄前儿童(3~6岁)运动指南》出炉[J].幼儿教育,2018(32).

    (责编? 杨? 菲)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3:4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