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PICC导管在血液恶性肿瘤化疗中的应用 |
范文 | 张小琴 【摘 要】目的:探讨PICC导管在血液恶性肿瘤化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定本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74例血液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通过数字盲选法,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PICC导管,对比两组患者置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置管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血液恶性肿瘤化疗中应用PICC导管,可缩短置管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PICC导管;血液;恶性肿瘤;化疗 【中图分类号】R828.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1-03--01 当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呈逐年上升趋势,虽说静脉化疗在临床上应用普遍,但化疗药物会对外周血管产生刺激,引发静脉炎、感染等一系列并发症,局部组织坏死情况也较常见[1]。PICC置管方式使血液恶性肿瘤化疗过程更加简便,不需要对外周静脉进行反复穿刺,减少药物刺激及并发症,达到良好的护理、治疗效果[2]。本研究选取病例简要论述PICC导管在血液恶性肿瘤化疗中的应用效果。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8年1月—2018年12月到本院化疗的74例血液恶性肿瘤患者。经数字盲选,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男20例,女17例,年龄37-75岁,平均(56.21±5.32)歲,病程1-3年,平均病程(2.12±0.34)年;观察组男22例,女15例,年龄35-73岁,平均年龄(54.55±5.17)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2.53±0.42)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础临床资料对比差别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保持上臂展开状态,选定头、贵要、肘正中静脉,消毒处理,静脉穿刺,置入导管,推送至所需长度,结束之后,将支撑导丝、插管鞘撤出来。使用生理盐水冲洗管腔,进行脉冲封管操作,固定,压迫半个小时,把导管推送至上腔静脉位置,输液、化疗。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基础宣教、常规护理指导,包括健康教育、疾病知识介绍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PICC导管。具体如下:①置管前:结合患者病情、身体状况等,开展个性化教育,向患者宣传相关疾病、服药、治疗知识,并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增加患者对血液恶性肿瘤的认知,告知患者PICC置管目的、流程、优势,帮助患者疏解心理压力,使之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②置管中:严密监测患者呼吸、表情,及时与患者沟通,转移患者注意力,消解负面情绪。穿刺时,动作要保持准确、轻柔,送管过程中,密切观察针鞘角度,保证穿刺效果。③置管后:结束置管后,至少每周更换一次敷贴,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异常情况,一旦发现硬结、肿块,用硫酸镁热敷,浓度以40%-50%为宜,避免发生静脉炎。④并发症护理:当患者有感染征兆,培养血液,倘若情况危急,需要拔除导管,用抗生素抵抗感染。如果导管堵塞,用尿激酶作溶栓治疗,使之保持畅通。穿刺后2—3d,发现患者有热、肿、痛情况,观察是否为静脉炎,在患处涂抹喜辽妥。 1.3 观察指标 ①置管时间;②并发症:导管阻塞、静脉炎、感染、血栓。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在统计学软件SPSS23.0录入实验数据。置管时间作为计量资料,用()表示,以t检验;并发症作为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X2检验。如果P<0.05,指示数据间有统计学价值。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置管时间比较 对照组患者平均置管时间为(113.43±5.27)d,观察组患者平均置管时间为(86.79±3.41)d。观察组患者置管之间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置管时间短。组间对比差异显著(t=25.816,p=0.000)。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导管阻塞、静脉炎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1 3 讨论 无论多发性骨髓瘤,还是恶性淋巴瘤,均属于血液恶性肿瘤范畴,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3]。临床上,常通过化疗方式,治疗血液恶性肿瘤。PICC置管技术不仅安全可靠,而且操作过程简便,创伤不明显,很少出现并发症,在血液恶性肿瘤化疗中应用普遍。护理操作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使治疗过程更加舒适[4-5]。临床上,应用PICC导管时,应依据血液恶性肿瘤化疗内容、要求,秉承“以人为本”理念,分别在置管前、置管中、置管后进行有效护理,依托血液培养、抗生素、溶栓治疗等,对导管阻塞、感染、血栓等并发症加以处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显示,在血液恶性肿瘤化疗中应用PICC导管,观察组置管时间(86.79±3.41)d明显比对照组(113.43±5.27)d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5.41%,也比对照组的21.62%低。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提示在血液恶性肿瘤化疗中应用PICC导管,临床效果显著。 综上,将PICC导管应用到血液恶性肿瘤化疗中,能够使置管时间明显缩短,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可推广。 参考文献 冯倍思.PICC导管在血液恶性肿瘤化疗中的应用与护理[J].首都食品与医药吗,2018,25(20):94. 陈莹,王小慧,等.PICC导管在血液恶性肿瘤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干预的施行价值评定[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7,49(3):126-127. 奚艳.PICC导管在血液恶性肿瘤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干预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8):139+142. 高瑞秋.PICC导管在肿瘤化疗患者中应用护理分析[J].心理医生,2017,23(4):179-180. 李巧燕,宋娜曼.PICC导管在恶性血液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28):140-14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