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活动写作教学的实施策略 |
范文 | 杨婷婷 【摘 要】 活动写作作为一种有效的写作教学模式正受到越来越多一线教师的青睐,而在活动写作教学实践中必须注意以下实施策略:一是基于生活;二是精巧设计活动;三是层级性。 【关键词】 活动写作 实践 实施策略 一、是活动?是写作?还是活动写作 活动写作教学是一种依托于课内外主题活动进行写作训练的作文教学模式。在作文教学中,老师和学生依托现有教材和课程标准的写作要求,通过开展或引导学生关注与写作内容相关的主题活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启发学生思考感悟,使学生逐步掌握一些常用写作技法。 2017年初中语文部编新教材突破既有的模式,在突出综合能力的前提下,“写作实践部分一改过去讲完道理就出示题目的单调做法,设计了多种多样的与写作训练点有关的活动,通过小活动、半命题、话题以及标题作文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并完成写作。在写作实践中,还有类似于游戏性质的活动,譬如对缺乏细节的表达“添枝加叶”,对展开联想和想象的集体创作进行“故事接龙”,给《皇帝的新装》续写结尾等。”这无疑是将活动写作以写入教材的形式纳入到常规的写作教学中,充分肯定了活动写作在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帮助学生积累素材上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促进了活动写作教学在初中的实践发展。 但随着活动写作教学的推进,很多老师在实践中遇到了一些问题:精心设计的活动学生不感兴趣;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但学生的写作并没有获得提升;过于注重写作技法的指导,活动成为可有可无的摆设等等。这些问题的产生让我们不得不去思考活动写作教学的实施策略,以此促进活动写作教学的有效开展,使这一新兴的教学模式获得更长远有效的发展。 二、以“基于生活”落实学生参与 在我国,《语文课程标准》(2001年7月)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突出强调了语文的“实践性”。 在以往的写作教学中,学生害怕写作往往因为无话可说、无材可选或者多选滥材旧材;活动写作依托活动展开,活动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材料,确保学生有话可说。但要充分体现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就必须确保活动执行和写作指导的可操作性,这就要求活动写作在实施中必须以“基于生活”作为前提。没有了这个前提,活动的执行和写作的指导都会变成空中楼阁,甚至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如一次以“托物寓意”为训练点的活动写作教学设计,最初老师设计的活动是:阅读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分享交流,想一想还可以从哪些角度吟咏梅花。在这个活动设计中,虽然老师紧扣住了训练点,但涉及的活动完全没有考虑到生活实际:南方的学生很多都没有见过梅花,单凭间接的感受来吟咏梅花,学生很难真正有切身的感悟体会,这就导致出现说假话、套话的现象出现,违背了活动写作教学设计的初衷。 学生的生活包含着家庭生活、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所以主题活动的设计完全可以取材于离学生最近的生活实际。比如还是以“托物寓意”为训练点的活动写作教学设计,可以把活动设计为:为班级设计班徽,为你的班徽配上300-400字的解说词。这个活动就明显比上一个咏梅的活动更贴近学生生活,更容易激发学生兴趣,确保学生在活动中有真话可讲、有真情可抒;同时,班徽本身就是“托物寓意”的最好体现,紧扣住了写作训练点。 但如果这个活动设计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明显还是远远不够的。活动虽然贴合生活了,但写作指导可能会流于形式,“配上解说词”是一句笼统的话语,究竟在设计班徽的时候学生应该怎么观察思考,观察后如何写解说词,缺乏有效的活动引导。因此,活动写作教学设计的第二个实施策略就是要精巧设计活动。 三、以“精巧设计”带动有效引导 粤教版高中《语文》主编陈佳民教授对活动写作是这样定义的:“活动写作就是布置一项任务,设计一个活动,用任务引领写作,通过活动组织写作。”活动写作中的“活动”一方面是教师有意识地围绕作文教学开展的一系列主题活动,如迎新诗会、清明节手抄报、校园朗读者等,主题活动与一般活动相比,目的更明确,计划性更强,活动形式多样,学生在活动中会有更多收获;另一方面是教师引导学生有意识的关注校园内外具有一定主题性的各类活动,如感恩节活动、志愿者活动、春节习俗等,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可供写作的素材,提炼表达的主题。为了避免活动与写作割裂,确保活动写作教学的有效,精巧设计活动成为活动写作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这里的精巧设计不仅指选择何种主题活动来实践写作训练点,更指在活动中如何具体实施,将以往简单笼统的活动执行语言变成切实有效可行的活动操作步骤。如“设计班徽,配解说词”的活动,仅仅依靠这么一句简单笼统的话语,学生依然无法知道如何思考、执行,活动就会流于形式,所以可以把活动设计为: (1)提到你的班级,你脑中会跳出哪些关键词呢?是“活泼”“团结”还是“逗乐”“好学”?为你的班级选择几个最有代表性的关键词吧。 (2)如果提到“活泼”你脑中会立刻想到什么图形或形象?是不规则的多边形抑或是燃烧跳动的火焰,又或者是……请你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力,为你的关键词选择“代言形象”吧,它既可以是图形,也可以是具体的事物,甚至可以是颜色。只是在放飞你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时,别忘了关键词哦。 (3)把你联想到的几个“代言形象”组合起来,设计构思一个班徽并把它画下来。 (4)在班级举办一个小小的班徽pk赛,看看谁的解说词更能让自己的班徽脱颖而出。 这样的设计就避免了活动流于形式,每一步學生的思维都受到了有效引导,学生会感到简单易行,自然就会提高参与活动和写作的兴趣。所以要想活动写作能有效开展,精巧设计活动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四、以“层级性”牵引教学设计 活动写作依托于活动,但如果只是孤立地去组织各次活动或者每一次的教学只是随性地依活动而开展,那么势必影响整个写作教学的实施。所以在活动写作教学的实施中必须注意层级性,以此来牵引整个教学设计。 现在的写作教学往往是老师布置题目、学生完成作文、老师讲评反馈(“命题——范文——写作——讲评”)的模式,因为课堂时间和容量的限制,很难实现因材施教和分层教学。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必须找到学生写作困境的节点,把大困难化解为小困难,把大目标分解为小目标,用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方法指导写作。因此,在活动写作教学中注重以“层级性”牵引教学设计,可以使学生从简单的模仿到自我创新,从词句的润色到篇章主题的提升,在不断尝试中找到写作的樂趣。 这个层级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写作过程的层级性,从词句积累到片段写作,从片段升格到拓展成篇,从篇章升格到方法的提炼,其间涉及到修辞手法、描写方法、写作手法的多层次训练。在教学时把整篇文章的写作训练拆分为:从词句到段落的升级训练,针对修辞手法、描写方法、表达方式、写作手法的训练,针对篇章的主题提升训练等,学生在自己原有水平的基础上,跳一跳可以摘到果子,从而达到了新的写作水平。二是教学过程的层级性,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需求,依托精彩的活动激发普通学生的写作兴趣,借助名家名篇提升高端学生的审美素养,将一个写作主题发展成一个由思维到审美的训练体系。从“词句积累”到“片段训练”到“片段升格”可以让基础薄弱的学生逐渐找到写作的信心;而整篇作文依托名家名篇的思路启发进行“篇章升格”,满足了作文水平相对较高学生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唐建新.写作教学的艰难探索——部编初中语文教材写作部分的编写【J】.语文教学通讯,2017(08) 【2】徐飞. 读写共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一种视角【J】.语文建设,2017(28) 【3】陈佳民.高中语文要加强写作教学【J】.语文月刊,2011(2) 【4】谭健文.基于实践的高中语文活动写作【J】.语文月刊,2014(4) 【5】王尚文.语文课是语文活动实践课【J】.课程 教材 教法,2009(4) 【6】温儒敏.语文教育的回归与实践(7)——部编初中语文教材的4个特点和9个建议【Z】.201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