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大班幼儿同伴交往策略的研究 |
范文 | 马渝澜 【摘 要】本文通过对5—6岁幼儿采取自然观察法来获得大班幼儿与同伴交往时所采取的不同策略。本研究将大班幼儿的同伴交往策略分为四类,分别是协调策略、顺从策略、支配策略及逆反策略,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在同伴交往过程中,使用协调策略的次数最多,且协调策略的有效性最高,其次依次是顺从策略、支配策略、逆反策略。在对案例进行分析后,发现采取不同的交往策略,所产生的结果往往也是不同的。针对大班幼儿同伴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和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本文提出了一些促进幼儿同伴交往的建议。 【关键词】大班幼儿 同伴交往 交往策略 幼儿同伴交往策略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比较关注的一个领域,综合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可以将已有的研究成果概括为以下几类:(1)对幼儿同伴交往策略种类的划分。(2)对幼儿同伴交往策略运用结果的研究。(3)对幼儿同伴交往策略运用的原因分析。同时,根据皮亚杰对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的划分,大班幼儿正处于前运算阶段,这一阶段幼儿的思维特点是既可以反映事物的客观逻辑,又能直接感知事物的形象。所以,大班幼儿在运用交往策略时,一方面能够理解同伴的需要,尽可能用最恰当的方式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又受“自我中心”意识的影响,当自己和同伴有同样的需求时,经常会因为先满足自己的需求而选择不恰当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幼儿同伴交往策略的研究越来越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但是以往的研究大多采用实验法,很少采用自然观察法,因此本研究决定立足于已有的研究成果,采用自然观察法对大班幼儿的同伴交往行为及策略选择进行研究。 结合许多案例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大班幼儿的自我意识已经很强,社会交往能力也有了一定发展。在同伴交往中,当幼儿采取协调、顺从等考虑他人感受和利益的策略时,较容易解决问题,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幼儿教师影响幼儿的性格形成及行为养成,当老师表现出积极、阳光的行为时,能有效的帮助幼儿自主学习以礼貌、协调等方式来解决与他人交往中的问题,而如果教师经常表现出消极、负面的情绪时,对幼儿的情绪也会造成一定影响,从而影响幼儿同伴交往策略的选择。比如老师需要小朋友帮忙拿个东西时,老师会说“请你帮我拿一下蜡笔,谢谢!”两位或多位小朋友争夺同一件物品时,老师会引导,“这个东西是XX先拿到的,其他人想玩的话是不是应该跟XX商量呢?”在老师们的渗透下,这个班级的幼儿在同伴交往中出现问题时,经常选择协调策略来解决问题。但是根据皮亚杰对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的划分,大班幼儿正处于前运算阶段,这一阶段幼儿的思维特点是既可以反映事物的客观逻辑,又能直接感知事物的形象。所以,大班幼儿在运用交往策略时,一方面能够理解同伴的需要,尽可能用最恰当的方式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又受“自我中心”意识的影响,不太能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当自己和同伴有同样的需求时,经常会因为先满足自己的需求而选择不恰当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而当幼儿采取“逆反”策略时,已经完全不顾及别人的感受,比较容易引起对方的反感,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因此逆反策略的有效性最低,大班幼儿同伴交往策略的选择与其认知发展水平有关,儿童对攻击性行为的认识和对情境信息的识别是影响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的主要认知因素。大班幼儿认知有限,因而經常出现误解他人而采取攻击性行为,当幼儿在同伴交往中出现问题时,会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而采取不当的同伴交往策略,招致同伴的反感甚至是对抗性行为,从而导致交往受挫。 针对观察研究中发现的大班幼儿同伴交往存在的问题,我们做了一些研究和讨论,并给出了以下建议: 1.建立良好的促进大班幼儿同伴交往策略运用的环境 幼儿园是幼儿集体生活的地方,从早晨入园到下午离园,幼儿每天有大量的时间是在幼儿园和同伴一起度过的,因此幼儿园是幼儿同伴交往的主要场所。作为一名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幼儿创设同伴交往的环境,使他们在日常生活的环境中树立与人交往的意识并产生相应的交往行为,提供运用同伴交往策略的条件。教师应依据自己的教育观、能力、教育教学进程为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与心理环境。 2.发挥角色游戏的独特价值,提高幼儿同伴交往策略运用的能力 角色游戏是指以角色扮演为手段,通过模仿、想象等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园比较常见的一种游戏形式,对幼儿同伴交往策略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再现现实生活情景,通过扮演角色与同伴发生互动,有利于增强幼儿的协商意识和协调能力,也能通过感受对方发出的令人不适的交往策略,改善自己的交往策略。 3.加强对幼儿同伴交往策略的培养 童年时期,幼儿的“自我中心”意识比较强,很多能力也都处于能力发展的敏感期,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是家里所有人的宝贝,家中父母长辈的关爱使得他们养成了乐意接受别人的馈赠却不愿分享的行为。针对这类问题,教师可以利用幼儿园的集体活动来帮助幼儿学习如何与他人分享,慢慢弱化自我中心意识,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4.家园合作,合力提高幼儿的同伴交往策略运用的能力 幼儿园可以通过讲座、家长会等集中辅导的方式来转变家长关于同伴交往方面的观念。例如,在家长会时向家长介绍此阶段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教育目标、教育方式,帮助家长理解幼儿教育,并承担其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责任。另外,教师也应该在课后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及时把幼儿在园的一日情况反馈给家长,针对发展中的不足点与家长进行讨论,共同制定促进幼儿发展进步的策略,家长也要及时把孩子在家的表现反馈给老师,以强化孩子的良好行为,改正其不良行为。 【参考文献】 【1】高丽.4-6岁幼儿同伴嬉戏行为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5 【2】周丽华.游戏情境中幼儿同伴交往策略的初步发展【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7 【3】李楠.角色游戏对大班幼儿同伴交往策略影响的实验研究【D】.河南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1 【4】李春丽.5-6岁幼儿同伴交往问题解决方式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6 【5】李伟伟.城乡4-6岁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调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