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智慧课堂环境下,微课在小学数学新知教学中的运用
范文

    汪永华

    摘要:有效的新知导入环节,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其对已学知识的回顾和对新知探究的欲望。教师作为引导者,让学生感到新知如故、新知易学,精准设计新知教学的重难点至关重要。短小精彩的“微课”具有生动形象、直观表达的特点,能模拟真实的生活环境,尤其是学生生活中“忽略”的事件,能让学生从直接感知中去发现、思考、解决问题。在智慧课堂环境下,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通过植入形象化、直观化的“微课”,能把数学的“生活化”内涵融合在学生的新知学习中。

    关键词:智慧课堂 “微课” 小学数学 新知教学

    一、用问题创设场景,再现生活印象

    现行的小数教材内容,意在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字问题。在智慧课堂环境下,教师可选择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重点新知内容,尤其是难点内容,设计与生活经历相似的活动,制作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微课”,作为新知教学的情境导入。特别是部分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的计算教学,通过“微课”介入,创设问题场景,把“静态”的数、图、形等内容“动态”化,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四年级数学“小数乘法”新课设计课堂活动中,教师课前就把制作的水果店购物场景“微课”发送到学生平板中,展示一些水果及相应的单价:苹果6.10元/千克,梨子2.60元/千克,菠萝8.40元/千克,香蕉4.50元/千克……问题:1.买一种喜欢吃的水果2千克要用多少钱?怎么算?2.如果没有喜欢吃的水果,请在“搜索内容”栏中输入水果名称(微云服务器中有常见水果及当下市场价格信息)。这是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购物场景,通过模拟解决生活问题,唤起其对现实生活场景的回忆;通过提交作业和小组围观,展示学生“买水果”的结果,让学生在探讨“小数乘法”的意义中初步掌握新知内容。

    又如,在一年级数学“进位加法”新课中,展示把学生在幼儿园里就学习过的“小兔子采蘑菇”案例,利用演示文稿中的片段视频,拓展兔子采蘑菇场景,有序地演示不同颜色的小兔以及采摘的蘑菇数字。小白兔:篮子里有6个,篮子外有8个;小黑兔:篮子里有5个,篮子外有6个;小灰兔:篮子里有7个,篮子外有5个……问题:兔兔们共摘多少个蘑菇?拓展问题:篮子里的蘑菇共有多少个?篮子外蘑菇共有多少个?学生通过平板及时提交答案,教师可有选择地提问学生是怎么想、怎么算的。这样的“微课”,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符合低学段孩子的特点,更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投入新知学习中。

    二、为学生设问存疑,促其解决问题

    利用课题新知设计疑难情境,把“设问存疑”在新课教学前像玩魔术一样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利用“头脑风暴”和问题驱动,激发学生对求知解题的欲望,时刻把问题植入学生积极的探索思维中,促使其急盼解决所发现的问题。

    例如,在制作六年级数学“利息和利率”新课课件时,教师把自己在银行网点存取钱的过程自拍制作成“微课”,主要包括银行显示屏中的利率表,自己存取钱时与银行工作人员有针对性的对话。教师首先让学生学习微课(做无声处理),并把收集的问题按多少排序:什么是利率?什么是利息?老师存钱获得的利息是多少?显示板中不同的金额和时间反映的利率和利息为什么不同?……学生对存取款并不陌生,基本上都知道存款有利息。再让学生学习“微课”(声画同步),通过真实的声画场景有效地解决“利息和利率”问题。这种“微课”从现实生活出发,将数学内容与教学现实有机结合,让学生从生活实例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对数学产生亲和力。

    又如,在解决五年级数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难点内容时,教师用“微课”就“除数转化成整数”新知设置了两种场景:第一种场景,把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没有把除数转化为整数);第二种场景,把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看过“微课”后,学生迅速展开“唇枪舌箭”,产生了“哪种做法对”或“是不是两种做法都可以呢”的疑问。这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质疑问题以及解决问题,从而顺利地完成本节课的新知教学。

    三、用故事编撰情节,迁移生活常识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教学中恰当地利用“微课”展现与新知教学有关的故事情节,迁移生活常识,能更好地拓展学生的思维(想象)空间,把故事与生活、生活與数学无形结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数学“商不变的规律”新课时,利用在安徽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中下载的一只山羊到菜市场买萝卜的视频编一个故事——甲、乙、丙三只小白兔在卖萝卜。兔甲说:“8元钱可以买4千克。”兔乙说:“16元可以买8千克。”兔丙说:“32元可买16千克。”教师及时抛出问题:小山羊该买哪家萝卜呢?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关键之处——单价。再选择几个不同的求单价的算式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总结“商不变的规律”的重点之处和判断的依据。这种“动画片”式的故事,学生都喜欢听、喜欢看、喜欢“琢磨”,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引进入新知学习。

    又如,在设计五年级数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利用“微课”展示一个小故事: 三块同样大小的蛋糕摆在甲、乙、丙三个人面前。先把第一块蛋糕平均切成三片,给了甲1片;乙要吃2片,然后把第二块蛋糕平均切成六片,给了乙2片;丙更贪吃,非要吃3片,最后把第三块蛋糕平均切成九片,给了丙3片。教师及时抛出问题:甲、乙、丙谁分到的蛋糕最多呢?学生可以反复看“微课”,也可以小组讨论,从中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把思维迁移到探究新知学习中。

    学生学习新知识其实就是“问题导入—认知冲突—探索求知”的过程,学生思维在“问题”的思考、认知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利用智慧课堂教学设备的推送功能,尤其是根据生活中的真实事例制作的“微课”,把生活案例与教学内容巧妙结合起来,模拟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问题的“真实”情境,弥补课本新知学习环节的不足,既符合小学生心智的发展规律,又契合小学生生活的实践经验,能加快小学生新知的迁移,真正做到“乐中学、学中用”。

    “微课”在新知教学中的运用也是一把双刃剑,这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将多种形式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深度融合,把主题教研活动真正落实到课堂中。

    责任编辑:黄大灿 赵潇晗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3:4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