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中医方剂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的临床效果
范文

    沈雷英

    

    

    【摘 要】目的分析中医方剂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对象均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患者,共计50例,纳入标本的起始及截止时间是2018年07月-2019年09月,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分组原则对其进行分组,分别是参照组25例(予其开展常规西药治疗)和研究组25例(予其开展自拟中医方剂清幽汤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在治疗愈显率的比较上,研究组较之参照组明显更高(P<0.05);在不良反应率的对比上,研究组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的过程中使用中医方剂清幽汤,能够促使幽门螺杆菌除菌效果显著提升,进一步优化治疗效果,而且能够避免出现药物副反应,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中医方剂;幽门螺杆菌;胃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

    在各类人群中幽门螺杆菌均有着较高感染率,其综合感染率在50-90%之间,是引发胃溃疡、慢性胃炎等胃病的关键因素[1]。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胃胀、胃脘痛、便溏以及嗳气等,因该病具有易反复发作的特点,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了巨大干扰,生活质量每况愈下。另外,该病在久治不愈、反复发作的情况下极易引起恶性病变,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非常大的潜在威胁[2]。因此,加强临床治疗该病有效方案的探索意义重大,本社区医院在此背景下开展了中医方剂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的临床效果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对象均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患者,共计50例,纳入标本的起始及截止时间是2018年07月-2019年09月,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分组原则对其进行分组,分别是参照组25例和研究组25例。参照组中男15例,女10例;平均年龄为(34.98±1.25)岁;平均病程为(2.13±0.15)年。研究组中男16例,女9例;平均年龄为(35.02±1.77)岁;平均病程为(2.25±0.13)年。两组上述一般资料的对比结果展现出了十分良好的均衡性(P>0.05)。

    1.2 方法

    参照组予以传统常规西药治疗,方案为250mg克拉霉素片、20mg奥美拉唑肠溶片及400mg替硝唑片三联疗法,每天口服一次,用药15天。研究组应用自拟中医方剂清幽汤辩证治疗,组方为蒲公英30g,黄芪、党参、蛇舌草各20g,丹参、白术各15g,甘草、枳实、半夏各10g,黄连9g,大黄5g,高良姜、三七粉各2g,大枣4枚。伴腹胀患者加香附、苍术各5g,厚朴3g;脾胃虚寒患者加干姜4g;胃脘痛患者加蒲黄3g。清水煎煮,每天一剂(400ml),分早晚两次温服,用药15天。

    1.3 疗效判定

    治愈:经胃镜检查,胃黏膜水肿、充血等不良症状全部消失,Hp检查结果呈阴性;显效:上述不良症状经胃镜检查改善明显,Hp结果改善明显(降低++);好转:上述不良症状经胃镜检查有所改善,Hp结果有所改善(降低+);无效:未达上述标准甚或病情加重。

    1.4 观察指标

    治疗期间对两组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详加记录并比较。

    1.5 统计学分析

    以SPSS22.0软件为基准对其中数据做出分析整理,通过百分数(%)的形式呈现对比结果并行卡方检验,P值计算结果比0.05小时说明研究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治疗效果

    在治疗愈显率的比较上,研究组较之参照组明显更高(P<0.05)。详见表1。

    2.2 比较两组不良反应率

    研究组患者治疗期间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而参照组患者出现3例伴有恶心呕吐患者,在不良反应率的对比上,研究组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

    3 讨论

    临床研究证实人体胃部是幽门螺杆菌感染高发部位,另外,十二指肠部也是较容易感染部位,可致十二指肠溃疡及慢性胃炎等病,并且诱发胃癌的几率较高[3]。幽门螺杆菌的致病原因主要是对胃黏膜保护屏障进行破坏,久之引发胃痛、胃胀等症状。临床治疗该病主要是致力于对幽门螺杆菌的有效清除,现阶段所普遍应用的西药虽疗效尚可,但药物副反应较为严重,不利于疾病预后恢复。

    中医认为,幽门螺桿菌感染分属“脾虚胃热”、“热证”等范畴,病因大都是因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等致脾胃失调所致,该病主因即为脾虚,胃纳气,脾统血,脾胃失衡就会引起气血失和,因此,首要治疗原则应以清热解毒、和气血、健脾胃为主[4]。本次自拟清幽汤方剂中黄岑、黄连、蒲公英、蛇舌草、甘草、半夏及三七粉诸药主要作用是消炎、抗菌、平调寒热、清热解毒,发挥除菌效用;而丹参、党参及大枣等兼具调和气血、健脾和胃之功效,有助于进一步增强患者体质;苍术、厚朴则突出作用是燥湿兼有湿阻中焦的作用,香附、蒲黄则是行气止痛;干姜发挥驱寒健脾之效用。诸药联用可共奏清热解毒、健脾和胃、行气止痛的效果,发挥出最佳治疗效果。并且在治疗过程中,中药药性较为温和,不会对患者带来严重的不良反应,更加利于治疗方案的有序开展。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愈显率的比较上,研究组较之参照组明显更高(P<0.05);在不良反应率的对比上,研究组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说明在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的过程中使用中医方剂清幽汤,能够促使幽门螺杆菌除菌效果显著提升,进一步优化治疗效果,而且能够避免出现药物副反应。

    综上所述,将中医方剂清幽汤应用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的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孙超.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35):53-54.

    陈飞.埃索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分析[J].大家健康旬刊,2017,11(1):17-18.

    周帆,彭君伟,敬梦辉.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病及机制研究进展[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8,40(5):473-477.

    刘鹏,胡阳黔,何旭东.三联疗法联合中药调理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评价[J].海军医学杂志,2018,39(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3:1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