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一起走过的日子 |
范文 | 王义云 摘要:21世纪是一个文化多元、知识爆炸的世纪,在21世纪,教育事业“日新月异”。课改实施至今,走过的历程、理性的思考、深刻的剖析、感性的触摸使教师的教育工作立体而丰富。本文讲述了笔者置身新课程改革中的成长历程,希望教育者们能应对课改的严峻挑战,努力推动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程改革 成长与影响 作为一名年轻的小学数学教师,我很幸运能置身于这场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课程改革中,回想起和老师们并肩作战、和孩子们一起学习成长的日子,这都是历历在目的美好回忆。 一、新课程助成长 课改实施至今,我清楚地记得2002年那个夏天,当得知自己被选为这次学校课程改革的首轮课改实验老师时,我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随着学习培训工作的展开,那些“头脑风暴”式的新课程培训,一线专家们全新的课程教育理念,不断刷新着我对教育的认知,字字句句都深入我心。那年的整个暑假,大家都在设想着如何以全新的面貌走向新课程。 终于等到开学了,期盼已久的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版教材终于呈现到大家面前。怀着激动的心情翻开教材,呈现在面前的是一幅幅富有生气的情境图,一个个充满童趣的故事,一道道贴近生活又充满挑战的习题……看着孩子们书不离手的样子,我不禁怦然心动,看来孩子们已经喜欢上它了,这正是课改的初衷。 要想上好课,就得有教参。记得刚开学的那两周新教参没有到,大家都想把课上新上活,却由于没有教参而无从下手,结果课堂上却乱成了一锅粥,根本无法控制。直到周六研讨日,全镇的实验教师聚在一起,大家互帮互教,首先分析之前存在的问题,接着备好下一周要上的课,然后探讨如何把情境图创编成学生感兴趣的小故事,用小故事的形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每个孩子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更加自如。回到学校后还要继续研读理论书籍,并大胆实践。如:笔者在教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这节课时,上课前先播放一个小学生在放学路上遇到一位老爷爷艰难地推车爬坡,他主动上前帮老爷爷推车的小视频,然后让孩子们交流观看视频后的想法,以此教育学生当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要学会主动帮助别人。紧接着出示今天的主题图:听说这次她又带着妹妹来到乡下的爷爷家,因为爷爷家的南瓜都成熟了,小女孩要和她的妹妹一起去帮助行动不太方便的爷爷收南瓜呢。走,咱们去看看她运南瓜的情况吧!整个过程很自然地就转到“连加”教学中。在“连减”教学时接着出示上面的故事:运完了南瓜,她们又去爷爷家的菜地转了转,发现爷爷家的丝瓜也有好多都成熟了,于是开始摘丝瓜。整节课用一个故事贯穿全程,孩子们听得专心,学得认真。 在课改的实践中,实验者们不断尝试着去突出学生在教学上的主体地位,课堂上真心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以鼓励、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教师给他们提供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在组内充分说出自己的想法。渐渐地,大家觉得,我们的课堂充满了阳光,洋溢着鲜活的气息。看到那一双双争举着的小手,那一颗颗充满疑惑、智慧的童心,我们感到从未有过的欣慰和满足。 二、新课程促转变和提高 新课程的实施把笔者引向全新的方向。为了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实践新课程,作为问题的发现者同时作为问题的解决者,我是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自己的。 首先,转变教学观念。新课程倡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之间存在着差异,如果能使每个学生都尽可能发挥出自己的优点和特长,那样的教育便是成功的教育。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在课堂中努力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另外,我们的课堂教学始终不忘围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作为新课程的改革者和实践者,我们不仅要按照课程标准认真执行课程计划,还要学会充分开发新的课程资源,将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紧密结合,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将复杂的教学内容转变成更加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更加乐于接受的知识,从而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获得更多成功的体验。 如在教学《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时,出示一张学校周年庆的照片,说明照片创意非常好,就是小了点,该怎么办?让学生分组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安排,对六年级的孩子来说既新奇又具有挑战性,他们愿意在小组内将自己的想法和思路与大家分享。教师给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平台,让他们自主探究。这时,教师只是作为引导者,甚至参与者加入到小组讨论中,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其次,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在现实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教学融入课堂,使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得。在苏教版的课改教材中,我发现很多内容配有丰富多彩的“情境图”,这些“情境图”不仅可以在课堂上用故事的形式展示,而且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在大自然中学习和收获。 如在教学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方向》时,笔者就充分利用学生“太阳从东方升起”这一已有经验,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来到操场上,寻找太阳升起的方向,然后面向太阳站立。通过讨论交流,分别确定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各是哪个方向,再找一找自己的家在学校的什么方向,学校的东、南、西、北面分别有哪些显眼的建筑物等。开展这样的互动和交流,使学生对前、后、左、右的认识与方向感建立联系,同时增强了学生对方向的记忆,提高了学生辨别方向的能力。 最后,培养教学反思能力,培养反思型教师是新课改提出的一个新的理念。新课改实施至今,笔者和学校的其他老师们都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的探讨。如果在教学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有了什么样的感悟,某个知识点学生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法等,笔者总是及时以“教学反思或教后记”的形式将其总结并记录下来,积累成自己的经验,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例如在教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后,筆者就追求有效的计算教学作了课后反思:理解计算的道理,掌握计算的方法,开展有效计算教学的重要任务。 课改至今,回望走过的历程,曾经的稚拙、茫然在渐渐褪去。理性的思考、深刻的剖析、感性的触摸使教师的教育工作立体而丰富。虽然课程改革中依然存在不少困惑,但是,我们仍会迎难而上,勇于接受课程改革给我们的考验,在挑战中积累经验,在反思中进步成长,努力推动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爱静.敢于创新上好小学数学课[J].成长之路,2014:73. [2]王丽平.小学数学课的教学体会[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课堂教学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7. [3]尹世成.浅谈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J].课程教育研究,2017(10):12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