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由“备课”转向“备学生”
范文

    杨意

    摘要:语文课堂的教学主体是学生。因而,从教学目标的设置,到教学过程的设计,直至教学目标的达成,都应该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真正做到由“备课”到“备学生”。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有效课堂。

    关键词:了解学生? 参与课堂? 自主学习? 有效目标

    一、事件回顾

    2019年5月15日,我和八年级一班的学生一起上了一节语文公开研讨课《安塞腰鼓》。我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分为“积累字词,诵读中体会文章语言特色”“感知文意,细读中了解腰鼓特征”“理清文章结构,精读中探究文章主题”三个部分。在具体的教学环节实施中主要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采用“情境导入法”“诵读教学法”“活动教学法”等多种方法完成教学目标,达到共生之效。

    课前,按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逻辑顺序,我将三个教学目标按照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顺序进行排列,旨在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地了解课文主旨。但是这样一来,在课堂上会发现时间不够用,其中在赏析语言和探讨主旨这两块尤其明显。虽然在课堂上我也安排了以集体朗读、个人自读的形式引导学生探索文章的语言魅力,却并没有让学生真正地深刻地认识到安塞腰鼓与黄土高原之间不可割舍的内在联系。

    二、原因分析

    《安塞腰鼓》收录于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本单元的四篇课文是与民俗相关的文章,通过不同形式的文体,来展现文化艺术的多姿多彩。而《安塞腰鼓》作为一篇荣获过“鲁迅文学奖”的优秀散文,以铿锵激昂的语言和大量修辞手法的运用,歌颂了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

    丰富深邃的文化艺术对七年级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既亲切又有隔膜。由于地域差异,学生可能难以理解饱含独特的地域特征的艺术表现形式。因而在预设、落实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应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根据学生的能力,有效、集中地突破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完成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而我在设置教学目标时就未能结合学生实际学情,“少而精”地设置目标,从而影响了整个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

    三、解决策略

    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课程的基本理念”的要求,从教学目标的设置到完成,都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达成教学目标。为此,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一)教学目标的设置“贵精而不在多”

    课程标准对初中学段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要求是: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在《安塞腰鼓》这篇课文教学目标的制定上,可以结合七年级学生感性认识强于理性认识的认知特征,通过安塞腰鼓的表演视频,使学生认识到安塞腰鼓的特征,通过对文章语言的赏析,进一步感受安塞腰鼓的地域文化特征。因此在设置教学目标时,可以舍弃其他次要内容,将教学目标集中为“感知安塞腰鼓特征”和“体会安塞腰鼓精神内涵”两个方面,让学生在学习了这篇课文之后,能够鲜明地感受到安塞腰鼓恢宏磅礴的气势,和黄土高原厚重的历史赋予安塞人的激昂的生命力量。

    (二)让学生真正走进教学过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旺盛的好奇心则可以使学生对所接触的知识抱有强烈的兴趣。若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失去兴趣,教学目标也就成了一纸空文。因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因人而异,因地制宜,指引学生一步步前进,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的突破。

    今天的课堂,注重并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分组讨论、小组交流等就成了公开课上必不可少的一幕。但是,所谓分组讨论究竟是流于形式,还是切实有效,仍需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一节课四十分钟,要想实现切实有效的讨论交流,需要保证每组的组员都要先有自己的看法,再充分地发言;小组交流时需要小组组长有效地概括组员发言内容,这样才能确保全体学生都能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由于八年级学生认知水平有限,并不具备较强的语言概括能力,因此,我并没有采用讨论的形式,而是让学生通过齐读课文及自读课文的形式,独立思考自己对课文的感受,然后在班级里以列为单位,让学生依次谈自己对文章的感受。虽然学生发言内容不多,但全班大多数学生都有思考及发言的机会,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三)作业的设计要结合学生实际水平

    作业是对学习的巩固和复习,它与课堂内容是息息相关的。那么是否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如果学生不具备相应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即使作业设计得再贴合课文主旨,也不能达到提高学生水平的作用,只能是适得其反、欲速不达。

    学生作业一般包括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两类。课堂作业应结合当堂教学安排,与教学内容衔接,让学生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对所学内容有所回顾,难度不宜过高。而家庭作业是对所学内容的复习和提高,可以适当增加难度,以达到学思结合之效。总之,不管是课堂作业还是家庭作业,都应结合学情,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立足实际,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四、归纳总结

    一节有效的课堂,应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所以教师在精心准备教学内容的同时,更应该将关注的目光投向教学的对象——学生。教师要想自己对教材的研读结果得到落实,必须认真研究学生,做到由“备课”到“备学生”。

    如何做才能“备”好学生呢?

    首先,要全面了解学情。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怎样?教师这些通过交流、测验等手段摸清学生的情况,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设置学习目标,才能确定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才能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

    其次,要掌握学生的动态水平。学生的学习程度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就需要我们及时掌握学生动态,设计好教学内容,始终保持我们所教的就是学生想学的,这样才能令学生产生好奇心与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再次,要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目标。社会是与时俱进、不断变化发展的。我们的教学也应如此。教师总是围绕“教学目标”来教,这无可厚非。但是,是不是这样就万事大吉了呢?当然不是。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我们不能理想化地“一刀切”“一锅煮”,而要时刻关注个体差异,设计不同目标,提出不同要求。

    最后,要有灵活多变的活动方案。要想摆脱填鸭式教学,必须要有能使学生参与进来的教学活动。但这种活动方式不能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让每个学生得到独立思考的空间和自我展示的机会,使学生在轻松、自由、和谐的氛围中,学会自主学习。

    总之,要想上好一节课,不仅要深入地研读教材,更要关注到学生才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不管是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过程的安排,还是教学活动的选择以及作业的设置,都要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学情,这样才能将教学目标落到实处,达到有效课堂的教学高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語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王福强.用心做教师——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十大定律[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8:2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