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鼻内窥镜术后麻醉苏醒期的护理探析 |
范文 | 段锦龙 【摘? 要】目的:讨论研究对鼻内窥镜患者术后麻醉苏醒期提供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及意义。 方法:选择我院耳鼻咽喉科行鼻内窥镜手术患者100例并在术后麻醉苏醒期为其提供全面综合的护理干预并分析总结护理干预的临床意义与效果。结果:100例手术结束后均带气管导管进入PACU。苏醒过程中未见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经完善综合的护理干预后,患者意识恢复情况良好,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后回到病房接受术后治疗。 结论:对鼻内窥镜术后麻醉苏醒期患者提供护理干预可降低术后及各类麻醉并发症发生,帮助患者安全度过麻醉恢复期。 【关键词】鼻内窥镜术;术后麻醉苏醒期;护理干预;意义与价值 【中图分类号】R7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3-0198-02 鼻内窥镜手术利用现代技术中的电子内窥镜手段,通过内窥镜较为清晰的照明及便捷的操作器械将鼻腔内的病灶进行彻底清除,同时对鼻腔及鼻窦内的正常结构与黏膜进行保留的治疗方式,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耳鼻喉科对鼻窦炎鼻息肉的治疗具有较好的作用[1]。手术主要在全麻下进行,但由于手术创伤、麻醉药物及疾病本身均对上呼吸道及机体造成一定影响,严重时甚至引发意外伤害等不良后果,若不能提供及时有效地干预与护理,甚至导致手术失败、危及患者生命[2]。本研究为探讨鼻内窥镜术后麻醉苏醒期对患者提供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与意义,特选取100例须接受鼻内窥镜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需接受鼻内窥镜治疗患者100例。包括男56例,女44例;年龄41-59岁,平均(50.2±9.2)岁。所有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未见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患者手术结束进入麻醉复苏室时(PACU)遵医嘱调整呼吸机参数并保持呼吸机为待机状态,随时准备对患者复苏[2]。手术结束后对患者带气管导管并使用简易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进入PACU后保持平卧位,将气管导管接头与简易呼吸机分离连接呼吸及同期并检查气管插管深度及固定胶带黏贴的牢固性[3]。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可轻声呼唤患者并判断患者是否意识逐渐开始恢复。另外,对年龄较大的患者由于生理机制较弱因此在其未完全清醒时不应迅速将其唤醒,可让其自行苏醒。(2)内窥镜术后由于鼻腔填塞一导致患者出现呼吸不畅、分泌物增多等情况,為避免患者将分泌物误吸,一般多在其意识恢复清醒,自主呼吸完全恢及咳嗽吞咽等保护性反射完全恢复,鼻腔内分泌物减少并确定经口呼吸顺畅后即可进行拔管。由于拔管期麻醉药物作用逐渐减弱,鼻腔由于填塞造成胀痛,而气管拔管时可能对气道造成刺激而发生心跳过速、呛咳、躁动及颅内压升高等,因此拔管前应遵医嘱适当使用镇痛及镇静药物,对控制拔管过程中的心血管反应,避免苏醒期躁动及呛咳等不良反应具有缓解作用,可尽量保持患者过程中舒适度及安全性更高。拔管前应同时准备好呼吸面罩及口咽通气道等措施避免拔管过程中出现不良事件。对需要吸痰的患者多先给予纯氧后再使用呼吸及治疗,可有效避免低氧血症的发生;尽量缩短吸痰时间,确保每次吸痰以5-10s为主避免长时间吸痰对患者造成的刺激而导致缺氧。吸痰时应先将气管内痰液洗净后再将口腔分泌洗净,将气管套囊内气体抽净后将气管导管平稳拔出并进行面罩吸氧4-6L/min[4]。(3)术后患者由于麻药逐渐减退,鼻腔填塞无导致鼻腔肿痛,再加上无法使用鼻腔呼吸,使用口腔呼吸将导致咽干、疼痛等。护理人员可遵医嘱适当给与患者镇痛药物以缓解与改善疼痛症状并帮助患者维持较为稳定的血压及心率等。 1.3 疗效观察 观察所有患者接受护理后苏醒及恢复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00例手术结束后均带气管导管进入PACU。复苏最短时间为31min,最长时间146min。97例患者拔管后15min均可达到恢复室评分标准10分。3例患者由于烦躁,使用镇静剂延长苏醒并带气管导管进入ICU,121min后拔管。所有患者未发生误吸、窒息、心跳骤停等严重并发症。经护理干预后,患者意识均完全恢复清醒、肌力恢复正常且生命体征平稳,转回至病房。 3 讨论 鼻内窥镜手术作为一种对患者损伤程度小、操作简单且疼痛较轻的手术可通过内窥镜可视系统,深入鼻腔深处部位,帮助医生更好的确定病变部位并将病灶组织进行彻底切除,较传统的破坏性手术相比,可更好的保护鼻腔健康组织与结构的功能性与完整性。手术在插管全麻下进行,较传统局麻手术安全性更高且能舒适无痛苦的读过手术期,可为手术操作者提供良好的手术操作条件,但该方式的弊端在于手术结束后需对鼻腔进行填塞止血易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鼻腔肿痛、烦躁等,对患者术后麻醉期正常苏醒及术后恢复造成一定影响。本次研究中,护理人员于术前一天充分掌握手术情况并做好各项手术措施及设备的调整工作;手术当日根据患者疾病情况对其进行各项生命体征监护与记录,加强术后中麻醉医师的沟通并做好呼吸机、监护仪等以期的调试,手术结束前通知PACU人员做好接收患者的准备。麻醉苏醒过程中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控;注意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避免分泌物阻塞气道而导致不良事件发生,对呼吸道有分泌物及痰液的患者应立即进行清除。拔管前严格掌握患者拔管指征,确定符合指征后将气管导管拔出有助于避免缺氧、低氧血症等呼吸系统不良事件的发生。手术后适当使用镇痛药物可消除疼痛对患者造成的刺激,有助于避免患者发生躁动情况并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指征对其术后镇痛效果进行评估,遵医嘱为患者合理使用镇痛及镇静药物。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接受护理干预后,患者意识及肌力恢复正常,生命体征平稳后转回病房。这也要求护理人员不仅需要需要熟练的掌握各类仪器及设备的操作技能,更要与麻醉医师及手术医师的配合和较高的责任心与耐心;在对患者进行观察时,应对其各类体征及指标进行记录并才有有预见性的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才能更好的降低麻醉苏醒期各类并发症发生概率,提高患者舒适度与安全性,帮助其更加安全的度过麻醉苏醒期[5],更好的接受术后治疗与恢复。 参考文献 [1]????? 李媛,程怡,邱银燕,等.合并冠心病的鼻内窥镜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的护理[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7,36(12):1024-1026. [2]????? 闭金玉.老年患者全麻鼻内窥镜术后麻醉苏醒期的护理干预[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28(04):528-530. [3]????? 张敏利,宋曦.地佐辛用于预防鼻内窥镜手术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7(21):1-3. [4]????? 王爱萍,王建,秦晓玲,等.鼻内窥镜术后麻醉苏醒期的护理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1(09):1012-1013. [5]????? 陈永花,胡燕,史思仁.鼻窦内窥镜术后麻醉复苏期的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急症,2017,19(02):358-35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