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核心素养,源自那些意蕴十足的创新提问
范文

    王佩才

    【摘要】核心素养,源自那些意蕴十足的创新提问.教师要善于提问,善于追问,善于拓问,在质疑问难中所折射出的创新意识的萌发、数学方法的积累、数学能力的迁移,恰恰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背景下所更加需要的境界.

    【关键词】信息技术;微课;课前制作;课中汇报;课后拓展

    【基金项目】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课题立项号:GS[2018]GHB3468《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提问策略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系列论文之一).

    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在京公布,这份“框架”明确指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这其中的实践创新尤为重要.人教版六年级数学“负数”,正是教师进行创新的典型课例.因为“负数”的引入是数系的一次扩展,深入进去有诸多值得“琢磨”的地方,那么,如何通过意蕴十足的提问创新来惠及于课堂,惠及于学生们,惠及于整个教育教学呢?

    一、核心素养,源自有效追问

    对小学生而言,负数无疑是虚幻的、“不可思议”的、抽象的,似乎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1].那么,如何恰当地引入负数,让负数的“虚幻和神秘”一一亮相呢?怎样才让学生们对它有感觉呢?

    在网上听过南京市著名特级教师张齐华执教的一节有关负数的公开课.为了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起点,课前,张老师布置了一个问题:你们能从生活中收集几个负数,不曾想,这一小小的问题让张老师发现了一名学生独特的“语言”——学生用具体、直观的图“画”出了负数[2].负数在学生们的眼中不只是一个符号,而是能看得见的一幅幅生动活泼的画面.尽管是学生的无心之举,尽管是一次小小的发现,却成为张老师“画”出负数的导火索.随后,张老师结合学生的具体实际,进一步发散问题:你能画出温度吗?你能画出海拔高度吗?你能画银行卡上的负数吗?你能画出楼层上的负数吗?在这些问题的有效追问中,“画”出了负数的新学法,“画”出了课堂的新境界.实践证明,通过“画”这一新颖活泼的形式,学生们才触摸到了负数内在的机理,从而在“画”负数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负数的特点.而张老师也凭借着这一节“画”出负数的课,呈现给所有参课人员一场惊喜连连、高潮不断的视觉盛宴.

    想想,如果没有张老师的创新提问,怎么会有学生如此的灵感?那些温度计、雪花、高山、楼梯怎么会成为学生理解负数的重要载体?可以说,正是教师的有效追问,学生们才有可能“拨开水藻露出一眼小活泉”.在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善于提问,才是对学生们思维发展较大的负责,才是对学生们创新意识的呵护和激发,才能让孩子们逐步探索,归纳、生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二、核心素养,源自对“0”的追问

    负数是一个与正数相反的量,具有相对性.而这个“相对”必须有分界点,也就是与把什么看成“0”直接相关.比如,相对地面上的楼层和地下室而言,地面就是“0”;相对高山和峡谷而言,地平线就是“0”;相对全国范围内的气温而言,某个平均气温就是“0”……“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而是一个分界点.“0”的位置摆不好,负数便无从谈起;“0”的“铺垫不够”,负数就会显得“柔弱有余而刚强不足”.

    仍然以张齐华的“认识负数”的教学为例.他说,体育老师告诉他,他的儿子只有“-2厘米”.怎么回事?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们强烈的认知冲突,学生时而摇头、时而蹙眉、时而惊喜、时而困惑,当有学生说到“比***矮了2厘米”时,大多数学生恍然大悟.原来,体育老师是用10岁男孩的平均身高作为标准,把这个标准看成“0”,所以才有“-2厘米”的说法.

    的确,“0”不仅仅是简单的分界点,诸如平均身高,平均温度,进球与失球,支出与收入,皆可以找到“0”的运用,皆可以触摸到“0”的影子.特别是在气温的记录中,“0”的运用更是达到了司空见惯的地步.孩子们意识到“0”不仅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可以表示某个起点,更可以表示两个量的分界线.如此,通过对“0”的有效追问将正数、负数、零的概念有机地整合到了一个新的概念中,当然更重要的是加强了学生对负数的感性体验和深刻认识.

    三、核心素养,源自有价值的拓问

    “我们实施教学时,不能止于文本,否则学生的生成空间不大,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发展.”好点子、好创意也许就在有价值的拓展追问中产生.而创意和灵感一旦“奔涌而出”,学生们一定与以前有所不同.

    基于以上考虑,可以设计以下课末拓展追问: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时候会用到正数和负数,请同学们一起来举例说一说.比如,小学古诗文知识竞赛得分用正数表示,扣分用负数表示……你能不能用一个没有任何标记的空白的温度计去量一量体温或者教室内外的温度?

    这样的拓展既基于教材,又超越教材;既基于课堂,又深入生活,符合学生们的认知规律.特别是当教师出示一个没有任何标记的空白的温度计时,学生们会因为突然间没有了“0”没有了任何标记而不适应,这样的“极度不适应”,同样可以让学生们的思考向更深处挺近,收获更美的风景.

    的确,高效的创新源自课前教师充分的追问,也源自课末充分的拓问.在这一过程中,知识不再是唯一重要,质疑问难中所折射出的创新意识的萌发、数学方法的积累、数学能力的迁移,恰恰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背景下所更加需要的境界.数学教师应该引领学生们步入到这样的境界中,并且在数学的密林中采撷到更多,享受到更多,也收获到更多.

    【参考文献】

    [1]李雅芳.课堂是这样向深处挺近的[J].小学教学:数学版,2016(5):29-30.

    [2]张齐华.“画”出来的负数[J].小学教学:数学版,2016(5):25-7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7:2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