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体位固定法在幼儿肘部静脉采血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
范文 | 周萍 【摘? 要】目的:探讨体位固定法在幼儿肘部静脉采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用门诊静脉采血检查幼儿600例,分为2组:观察组采取家长怀抱幼儿于腿上取坐位并协助肘部三点体位固定法配合采血;对照组行肘部静脉采血时不固定体位,两组均取肘部静脉,采血量在4~6ml,主要临床结局为静脉采血穿刺一次成功率,次要临床结局为患儿家长满意度,标本合格率。结果:观察组静脉采血穿刺一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患儿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而标本合格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幼儿静脉采血采取家长怀抱幼儿于腿上取坐位并协助肘部三点体位固定法配合采血,不仅可以提高静脉采血穿刺一次成功率,患儿家长满意度高,且标本合格率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体位固定;静脉采血;幼儿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4-0283-01 随着我国儿科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国家二胎政策的开放,儿科医疗工作愈加繁忙,对于从事儿科医疗工作的医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幼儿静脉采血是门诊抽血室一项常见而难度较大的护理操作技术,它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其中体位固定是关健因素,由于幼儿年龄小、血管细、隐匿、不充盈,在接受有创的检查和治疗时哭闹,躁动,到陌生环境感到恐惧,使本来不明显的血管更加模糊不清,给护士的穿刺造成一定难度,难以做到“一针见血”,从而引发家长与护士的纠纷。对于在儿科门诊抽血室从事采血工作的护理人员来说,提高对患儿抽血检查时的静脉穿刺成功率[2],不仅及时完善患儿的相关检查并明确病情及诊断,得到相关治疗,有助于患儿病情的尽快缓解及恢复[3]。还可提高患儿家属对门诊采血工作的满意程度,对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起着重要作用,具有积极的医疗及社会经济意义[4]。为了提高幼儿静脉采血穿刺一次成功率,减少或避免纠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门诊抽血室从2018年1月到2018年6月对300例门诊静脉采血的幼儿采取家长怀抱幼儿于腿上取坐位并协助肘部三点体位固定法配合采血,在提高静脉采血穿刺一次成功率方面取得满意效果,提高了患儿家长的满意度,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2018年1月到2018年6月到門诊抽血室进行抽血检查的600例幼儿,男331例,女269例,年龄1~3岁,其中1~2岁287例,2~3岁313例。入选标准:无心脏病及凝血功能异常,无严重营养不良及神经系统疾病患儿。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方法 1.2.1 静脉采血前准备? 护士与患儿家长核对确认患儿的姓名、性别、年龄、检验项目、标本号、抽血量及抽血时间。两组患儿同选用肘部静脉,同一厂家生产的一次性采血针及一次性真空采血管。固定两名经验丰富的主管护师操作,1人负责静脉穿刺采血,1人负责记录穿刺成功率和收回满意度调查表。研究开始前对两名护士进行统一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静脉采血的穿刺技巧,穿刺前中后的家长宣教,一次穿刺成功的评价指标。静脉采血操作前由操作护士向家长进行幼儿静脉采血相关知识的解释并且向家长示范体位固定的方法,让家长了解操作中如何配合护士才能取得一次穿刺成功,以取得家长的理解及信任。 1.2.2 操作方法? 对照组:患儿行肘部静脉采血时不固定体位。观察组:取家长怀抱幼儿于腿上取坐位,幼儿坐在家长的一侧大腿上,嘱家长的双大腿夹住患儿双腿的膝关节部位,家长将患儿不抽血侧的手臂用腋窝夹住置于身后,患儿头部紧贴家长肩膀靠腋窝的位置,嘱家长用枕患儿头部的那只手以适当的力度握住患儿穿刺侧上臂,食指固定鹰嘴处,使肘关节处于伸直并下垂的位置,另一手紧握患儿前臂,大拇指在上,四指在下,嘱家长大拇指稍用力挤压,阻断要采血的静脉下段,使静脉充盈,常规扎止血带,消毒穿刺部位的皮肤,家长稍用力挤压皮肤,操作者左手大拇指于穿刺点下方约2.5cm处绷紧皮肤以固定静脉,右手持针与皮肤成15~30度角(肥胖患儿进针角度适当提高到35~40度)沿血管走向进针,见回血后沿静脉走向继续推进少许,然后接真空采血管。 1.3 评价方法 (1)一次穿刺成功指标:一针见血,或一针未见血但没拔出针头而只退一针重新进入血管,没有明显渗血及血肿者为一次穿刺成功,反之则是失败[5]。(2)家属满意度:每次操作完毕按压穿刺点止血后由另一名护士发放自设满意度调查表给患儿家长填写并及时收回,通过家长对护士的态度,技术,服务质量的评价,护理满意分级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以及不满意,满意率=(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3)标本合格率:标本溶血、凝血、标本量不足被退回均为不合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静脉穿刺成功率、家属满意度、标本合格率比较 观察组的静脉采血穿刺一次成功率、家属满意度、标本合格数均高于对照组。见表2。 3 讨论 3.1 患儿对医院和医护人员有种与生俱来的恐惧感,对白大褂会产生恐惧,加上患儿到陌生的环境会哭闹不止。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幼儿静脉采血穿刺一次成功率,哭闹程度与穿刺体位息息相关,平卧位是将患儿平卧于陌生的环境,脱离家长的怀抱,家长还要协助按压患儿的下肢,患儿看不到家长,这使患儿容易产生害怕甚至恐惧情绪,接着是剧烈的哭闹和挣扎,影响一次穿刺成功率,还使在一旁协助的家长心痛又焦急,甚至会怀疑护士的技术并出言不逊,并且患儿取平卧体位操作需要家长和另一名护士的配合才能完成,从而增加了护理工作量。也有研究显示[6],传统平卧位穿刺法使患儿脱离母亲怀抱,产生分离焦虑及恐惧,会使患儿有被惩罚、被遗弃的体验,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而家长怀抱幼儿于腿上取坐位采血,优势1、取坐位时四肢下垂减少了静脉回心血量,使四肢浅静脉充盈,易一次穿刺成功。优势2、患儿始终在家长的庇护下进行操作,有安全感,家长可以逗哄患儿,有熟悉的面孔和声音相伴,可分散患儿注意力,从而使患儿哭闹及躁动减少,有助于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和家长满意度,穿刺时疼痛也会减轻,患儿取坐体位操作只需要一位家长的协助即可完成,从而减少了护理工作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3.2? 体位固定的方法及位置也非常重要。(1)在肘部静脉采血时,家长怀抱幼儿于腿上取坐位,家长一手握住患儿采血侧上臂式第一个固定点,食指固定于鹰嘴处,使肘关节处于伸直位,是第二个固定点,另一手握住患儿前臂是第三个固定点,患儿穿刺侧上臂、肘关节、前臂在这三点上维持一个较大的支撑面,根据人体力学平衡原理:重心不变,支撑面增大,稳定度增大,有利于护士的穿刺操作,患儿挣扎时肢体不易扭动,血管相对固定,有助于提高穿刺成功率。从观察中可以看出,一次穿刺成功率高,患儿痛苦小,标本合格率高,家长满意度就高。 综上所述,家长怀抱幼儿于腿上取坐位肘静脉采血时家长配合采用三点体位固定法,在幼儿肘部静脉采血中的应用,有利于静脉采血穿刺工作的顺利进行,该方法简单,易于掌握,提高了静脉采血穿刺一次成功率,减轻了患儿痛苦,提高了家长满意度,是幼儿静脉采血中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磊,王寿麗,王虹,等.儿科护士静脉采血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干预措施[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6(5):148. [2]????? 吴英,王世英,王进华,等.体检人群对静脉采血护理服务的需求及改进措施[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15):1128. [3]????? 胡娟娟,徐加平.减轻门诊静脉输液患者穿刺疼痛的综合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5):116-117. [4]????? 耿京淼.护理工作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4):122- 123. [5]????? 陈中坚,何丽卿,赖小维.婴幼儿肘部静脉采血体位配合对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J].淮海医药,2015,(4):407-408. [6]????? 张惠珺.不同体位头皮静脉穿刺对婴幼儿心里的影响及护理[J].护理研究2010,24(6):146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