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留守的花朵 |
范文 | 刘山石 第九节车厢 我要是他的儿子该多好 一 暑假的时候,香港中华基督教青年会的叔叔阿姨,带着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哥哥姐姐,来我们学校开展夏令营活动,带我们度过了快乐的一周。 在这一周中,“高空断桥”这个游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走过1米长的断桥本来没有什么难度,但是要在5米的高空中进行,这对我们小孩儿来说就显得格外困难了。站在断桥上,走还是不走,相信每个同学都会犹豫的。 我们这个小组的大学生义工阿辉哥哥对我们说:“断桥意味着困难,面对困难的时候,我们是往前走,还是向后退缩?桥的这一端,可能困难重重,而越过断桥到达另一端后,我们就会发现自己的潜能,感悟到心理素质有了很大的提升,从而对成长、学习,甚至人生中遇到的任何困难,都再也不会感到迷茫了,也不会畏缩不前,而是勇往直前,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正所谓“断桥一小步,人生一大步”,这个游戏大大地提升了同学们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信心。 做完这个游戏后,阿辉哥哥让我们每人写一篇日记,把这个活动的意义和自己的感受写一写,不能记流水账,要求不能少于200字。 晚上回家,我写了一篇日记,写完后,数了数还差6个字呢。这时,二蛋一瘸一拐地来我家,问我写日记了没有。我拿出日记本给他看,原来二蛋还没写呢。看完我的日记,他就照着我的日记抄写了一遍。我说:“二蛋,你怎么能抄呢?被老师发现了怎么办?”二蛋说:“不会被发现的,我写的开头结尾和你写的不一样,老师改作文,一般就是看看开头和结尾。”我拿过二蛋的日记本,一看,嘿,果然不一样,而且他的结尾比我的还多了一句话——“今天我真开心!”这样,他的日记刚好200字。我想了想,不行啊,我也得加几个字。于是,我不假思索,写了一句话——“二蛋抄我的日记”,我真不知道自己当时怎么想的,真的不是想揭发二蛋,可是,一不小心,我就把他“出卖”了。 在这一周的时间内,我们学校的所有同学都开阔了眼界,感受到了父母的伟大,懂得了感恩,这次活动锻炼了我们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二 一周的活动结束后,基督教青年会和学校共同挑选了20名同学,他们可以和大学生义工互换角色,到对方的家庭生活半个月。阿辉哥哥先到我家生活半个月,然后我再跟他去他的家乡——深圳。 我带着阿辉哥哥来到我家,爷爷奶奶用家里能拿出来的最好的食物——腊肉、米酒、野菜招待阿辉哥哥。 吃完饭,大家坐在一起闲聊,阿辉哥哥看到挂在墙上的几件乐器——芦笙、芒筒、夜箫、长鼓,他很好奇,爷爷就滔滔不绝地给他一一介绍起来。 芦笙,是少数民族特别喜爱的一种古老乐器之一,是民族节日中必备的乐器,也是苗族传统的簧管乐器,在苗族地区广为流传。芦笙是苗族文化的一种象征,苗族人民在表演吹奏方面把词、曲、舞三者融为一体,保持了苗族历史文化艺术的原始性和古朴性。 芒筒,是苗、侗、瑶等族的一种单簧气鸣乐器,又称地筒、莽筒、芦笙筒,苗语称果董、董果木,意为筒筒芦笙;侗语称筒卜、咚的,意为大竹筒。它流行于贵州、广西、湖南等省区。 夜箫,苗语称“寥”,因多在夜间吹奏而得名,是苗族特有的单簧气鸣乐器。它用无节的细竹管制成,管长50厘米左右,外径约11毫米,内径7毫米左右,管的下端开有4個音孔,上端为吹口,竖吹。在吹口的正面,开有一个长方形缺口,为夹簧片用的,簧片多用薄竹片或芦苇片做成。吹口的背面开有半弧形的缺口。吹奏时,气流自弧形缺口进入管内,振动簧片而发音。制作夜箫时,因所用竹材长短不一、管径大小有异,所以它也有高、中、低音之分,但由于箫管细小,只能轻轻吹奏,所以人们只能吹出两个八度音程。 长鼓按其形状分小、中、大三种。小长鼓亦称短鼓,长约70—90厘米,鼓腰直径为4—5厘米,两端鼓面直径为8—10厘米;中长鼓亦称长腰鼓或黄泥鼓,长约110—130厘米,鼓腰直径约15—20厘米,两端鼓面直径约25—30厘米;大长鼓亦称赛鼓,长约180—200厘米,鼓腰直径约20—25厘米,两端鼓面直径约30—40厘米。长鼓通常用沙桐木作材料,牛、羊皮蒙鼓面,1.2米左右长,中间小、两头大,其中一头又略大三分之一。人们把木心挖空,在两头的喇叭上蒙上精制的黄羊皮,然后用6至8条染色麻绳拉紧两头的黄羊皮,再涂上红、黄、白等色彩,绘上龙凤图案,美化鼓身。 爷爷给阿辉哥哥讲解完,又即兴给他表演了长鼓舞。爷爷用一条彩带绑着长鼓两头的“鼓颈”,把它挂在肩上,然后将长鼓横在腰间,用右手掌拍击长鼓的大头,左手拿着竹片敲击长鼓的小头。爷爷嘴里哼着长鼓舞曲,伴着长鼓发出的铿锵有力的声音,跳起了欢快的舞蹈。爷爷的舞蹈动作融入了动植物有趣的形态,如模仿禽兽的金鸡展翅、画眉跳笼、山羊反臂等,模仿植物的大莲花、小莲花、扫地梅花、雪花压顶、古树盘根等。这些动作形象生动,富有想象力,舞姿神奇怪异,动作矫健粗犷,爷爷舞动起来,完全不像是一个老人,倒像一个活力十足的年轻人。阿辉哥哥看了,惊叹不已,完全被我们的民族乐器和舞蹈迷住了。 阿辉哥哥喜欢上了长鼓舞,非要爷爷教他,爷爷也很乐意教阿辉哥哥。于是,在忙完农活之后,爷爷就会教阿辉哥哥跳舞。在爷爷的悉心指导下,阿辉哥哥不光学会了长鼓舞,还能像模像样地演奏了呢! 三 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半个月的时间,转瞬就流逝了。阿辉哥哥在我家生活的这半个月,我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分别的时刻到了,爷爷把我们家祖传的那个长鼓送给了阿辉哥哥,这也算是我们这个贫穷家庭的值钱物件了。可见,爷爷很喜欢阿辉哥哥。 随后,我告别爷爷奶奶和二姐,跟着阿辉哥哥去他的家乡——深圳体验城市的生活。 这是我第一次离开家乡。来到城里的新家后,我对这个家充满了好奇。阿辉哥哥的爸爸妈妈很和蔼,他们叫我不要拘束,还让我不要叫叔叔阿姨,直接叫爸爸妈妈就行。因为平时没机会叫“爸爸妈妈”,所以我当着他们的面叫“爸爸妈妈”时,显得有些害羞。 爸爸妈妈和我聊天儿,问我有什么才艺,我看到爷爷送给阿辉哥哥的长鼓,便想给他们表演长鼓。他们的眼神中露出一丝惊讶,似乎有点儿不信呢。 爸爸妈妈不知道,我们不像城里的孩子那样,要报课外班才能学才艺。在我的家乡,“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乡亲们一边劳作,一边歌唱,粗犷的歌聲在山谷间回荡。只要你愿意,不用交学费,田间地头都是你学艺的场所,寨子里的人会毫无保留地教你。 三岁的时候,我就跟着二姐跳竹竿舞。那时候,我跟不上竹竿的节拍,不是跳得慢被竹竿夹住脚,就是跳得快被竹竿绊住,摔个嘴啃泥。 五岁的时候,爷爷教我学习长鼓。爷爷擅长长鼓舞,他是我的启蒙老师。爷爷有一个漂亮的长鼓,据他说,这是我们家祖上传下来的宝贝。爷爷让我好好学习长鼓的技艺,以后就把这个长鼓传给我。经过耳濡目染,再加上我的不断练习,我也就学会了长鼓舞。 阿辉哥哥笑着把长鼓递给我,说:“你就给咱爸妈露一手吧,别谦虚!”我兴奋地接过鼓来,试了试音,熟练地给他们展示我的长鼓技艺。我的舞蹈动作粗犷、奔放、洒脱,敲出来的节奏明快、敏捷;我模仿了翻山越岭、田间劳作、伐树运木、打猎放牧等动作,舞蹈形象而生动。整个过程中,我精神饱满,就像拉满弦的弓,劲道十足。爸爸妈妈看了我的表演,非常高兴。 四 休息了一会儿后,爸爸妈妈就带我和阿辉哥哥去外面的酒店吃饭,说是为我接风。在酒店,我吃到了好多叫不出名字的美食——有长着大钳子的螃蟹,有长长胡须的、穿着铠甲的龙虾,还有黑乎乎的海参。这么多的美食,让我开了眼界,饱了口福。 吃完饭,爸爸妈妈带着我和阿辉哥哥来到了少年宫,他们想让这里的乐器老师指导一下我的长鼓技艺,让我在理论上得到提升。 于是我给老师演奏了长鼓,还跳了一段长鼓舞。老师当面夸我小小年纪就掌握了长鼓的演奏技艺,也指出了我的不足之处和今后需要努力提高的方向。接着,他推荐我上他指导的器乐班,学费5000元一期,而且还得自带乐器。他热情地从他的店里拿出一个崭新的长鼓,说这个鼓非常好,价格也不贵——5000元。 5000这个数字,我接连听到两次,老师还口口声声说不贵。我听到老师的话以后,第一反应就是惊讶,我张着嘴巴,惊讶得半天都合不上——天啊,两个5000元,加在一起就是一万元!我还是第一次听到和钱有关的这么大的一个数字,这对我这个来自赤贫家庭的孩子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我心想:“这怎么还不贵啊?要多少钱才算贵呢?难道他是看我城里的爸爸妈妈开着豪华车来,知道他们有钱吗?”想到这儿,我拉着爸爸的手说:“爸爸,咱们回家吧,我不需要,这个长鼓太贵了。在我们家乡,这种长鼓很便宜的,家家都有。”爸爸笑着说:“这是我们送你的礼物,你跟老师学习吧,提高一下技艺,不用担心钱的问题。”于是,爸爸给我买了长鼓,还给我报名参加了器乐培训班。 在这半个月里,我感受到了阿辉的爸爸妈妈为我付出的爱。几年没见到我的爸爸妈妈,我现在都不记得他们的模样了。而眼前的这个爸爸,高大、和蔼,给人安全感和亲切感。望着阿辉的爸爸,我曾经无数次在想:我要是他的儿子该多好啊! (未完待续)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