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用后踝固定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效果观察 |
范文 | 陈平 【摘? 要】目的:分析用后踝固定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效果。方法:研究阶段为2009年1月~2019年1月,共纳入研究对象150例,均为踝关节骨折患者,采用便利抽样法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复位和石膏固定治疗,观察组采取后踝固定手术治疗,比较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术前AOF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AOFAS评分均有明显提高,但观察组术后AOFA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踝关节骨折患者采用后踝固定手术治疗其临床疗效良好,可有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患者可获得良好踝关节功能,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后踝固定手术;踝关节骨折;效果 【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9-0155-01 因外在因素等的影响,导致发生踝关节向内、向外过度的翻转,进而出现踝关节损伤。踝关节骨折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上主张以手术治疗为主[1-2]。考虑到手术效果,需要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本文重点分析后踝固定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效果,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选踝关节骨折患者150例作为此次项目研究对象(2016年1月~2018年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进行分组,对照组75例,性别:男、女性患者的比例分别为40例、35例;年龄范围:下限值为19岁,上限值为59岁,年龄平均值(39.52±5.21)岁。观察组75例,性别:男、女性患者的比例分别为49例、26例;年龄范围:下限值为21岁,上限值为59岁,年龄平均值(40.02±4.99)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上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已得到伦理委员会批准。 (1)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②经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确诊疗踝关节骨折诊断标准;③具有良好的理解沟通能力,临床数据资料完整;④患者同意治疗并愿意配合调查研究。 (2)排除标准:①合并骨质疏松症、难治性高血压者;②合并血液系统、凝血系统疾病者;③陈旧性骨折者;④伴有严重视力及听力障碍者;⑤合并先天性畸形,例如马蹄内翻足等;⑥依从性极差,无法按时随访。 1.2方法 对照组:对于单纯后踝骨折的患者,在C臂X线机透视下进行手法复位,获得满意的复位效果后采用外石膏固定。针对多踝骨折的患者,于全麻下对骨折部位行常规手术入路固定,内院使半螺纹松质骨钉进行固定,外踝使用直型重建钢板进行固定。在完成固定后再使用C臂X线机在透视下实施手法闭合复位,再使用石膏进行外固定,告知患者在拆除石膏后可逐渐、有计划的进行功能训练。 观察组:由后外側入路后踝固定术开展使用,完成麻醉后对跟腱外侧、腓骨后缘之间作一纵行切口,对皮下组织进行分离后将患者后踝骨块充分显露出来,直视下行手法复位,再从后向前打入克氏针,使用C臂X线机观察复位情况,确定复位满意后再使用螺钉、钢板固定后将之前打入的克氏针取出,向后牵拉腓骨长肌,进行外踝固定,联合内侧切口进行内踝固定。完成手术后使用石膏进行临时固定。 1.3观察指标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3]评估,内容包括疼痛;功能和自主活动、支撑情况;最大步行距离;地面步行;反常步态;前后活动(屈曲加伸展);后足活动(内翻加外翻);踝-后足稳定性(前足,内翻-外翻)、足部对线,优:90 ~ 100分;良:75 ~ 89分;可:50 ~ 74分;差:50分以下。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 2 结果 2.1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表1) 两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2.2两组治疗前后AOFAS评分比较 两组术前AOF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AOFAS评分均有明显提高,但观察组术后AOFA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既往临床上针对踝关节骨折的治疗,主要是采用手法复位联合石膏固定的方式。但是这种方式有研究显示,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局限性[4]。采用后外侧入路能够将患者整个后踝充分暴露出来,让操作者在良好的手术视野下实现对后踝骨块的良好的复位,因此患者可以获得良好的复位效果,这直接影响到患者术后的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5-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术前AOF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AOFAS评分均有明显提高,但观察组术后AOFA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后踝固定治疗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理想治疗方式,其有利于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有利于缩短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7]。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针对踝关节骨折患者采用后踝固定手术治疗其临床疗效良好,可有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患者可获得良好踝关节功能,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达,卢建新,李慧.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断裂患者经带线锚钉修复结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效果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8,30(17):55-56+70. [2]??? 方玮,杨文贵,韩雪昆,孙延桃,苏志惠.漂浮体位下后外侧联合前内侧入路手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8,33(08):869-871. [3]??? 王波,杨良军,王道德,李品.T形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伴后踝骨折的疗效[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7,32(12):1325-1326. [4]??? 冯文生.手术固定后踝骨折块对踝关节骨折后关节功能恢复影响的前瞻性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7,6(11):828-832. [5]??? 裴绍龙,胡长松,雷龙跃,罗辰.钢板与空心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后踝骨折的效果对比[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72):14108. [6]??? 李洪波,唐智明,廖新根,于欢.后踝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23):79-81. [7]??? 谢飞.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Ⅳ°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效果探讨[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20):12-1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