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关注语言形式,提升教学实效 |
范文 | 邹秋云 古诗词在语文教材中占据了较高的比重,对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和传承传统文化意义重大。但是,古诗词的文体特殊,学生难以理解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不利于学生文学修养与高尚情操的培养。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关注语言形式,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帮助学生摆脱学习古诗词的困境。一、对比分析法 为了让学生掌握古诗词的主旨与思想情感,教师可通过对比分析法降低学习的难度。如在《夜宿山寺》的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学生将这首诗歌与《独坐敬亭山》进行对比,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創作的背景。《夜宿山寺》比喻得当且充满夸张色彩,表现出作者的浪漫主义情怀。它是作者到处游历希望得到朋友引荐,从而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见到司马承祯道士后创作的。这两首诗歌都是运用借景抒情的创作手法创作的,都展示了作者的精神世界,但是,《独坐敬亭山》是作者经历了安史之乱后被流放时创作的,心情沉重,与作者创作《夜宿山寺》时的踌躇满志之情形成了鲜明对比。二、意象欣赏法 在教学时,教师要聚焦意象,让学生充分感知诗词之美。如在《望庐山瀑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望”字在其他诗词中的意思,比如《满江红·写怀》的“抬望眼”、《长恨歌》的“回头下望人寰处”、《春江花月夜》的“此时相望不相闻”;还可以让学生分析“挂”字在其他诗词中的意思,比如《蜀道难》的“枯松倒挂倚绝壁”、《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的“宝帘闲挂小银钩”、《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高者挂罥长林梢”。通过这样的方式,拓展学生的思维,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三、情景交融法 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将学生带入诗词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品味作者抒发的情感,使其站在作者的角度思考问题,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如在《饮湖上初晴后雨》的教学中,教师运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俗语激发学生探索西湖美景的欲望,引导学生找出文章中描写西湖美景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文章。为了让学生理解诗词的韵律、节奏与意境,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朗读比赛,如男女分组朗读、师生合作朗读、配乐朗读等。通过朗读,教师引导学生想象水光潋滟的画面,并让学生用波光粼粼等词语描述西湖的风景,引导学生想象此刻泛舟湖上的心情,感受苏轼对西湖的赞美之情。四、小组讨论法 小组讨论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得出合理的结论。如在《望天山门》的教学中,文章描述了天门山宏伟雄奇与长江波澜壮阔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自然风光的赞美之情。文章围绕“开”“回”“出”“来”四个动词描写了四个壮丽画面。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作者豪迈乐观的情感,感受大自然的壮丽神奇,教师围绕意境欣赏与词义句意理解等训练点,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智力与技能。各个小组分别选择一句诗词,围绕教师提出的“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这一句主要写了什么”“哪一个字给你的印象最深刻”等问题展开讨论。小组讨论后,全班同学分享讨论结果。全班学生集体讨论“是否可以将望字替换成看字”等问题,让学生从文字信息向画面信息过渡,进一步理解诗意。五、情境导学法 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内容充分融合,在课堂上展示音乐、电影、视频、图片等元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轻松掌握古诗词的内容。如在《敕勒歌》的教学中,文章描写了敕勒族游牧的场景与北国草原壮丽的风光,赞扬了敕勒族人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诗词整合在图片中,让学生了解敕勒川与蒙古包“穹庐”、深蓝色天空、碧绿草原、在野草中的肥壮牛羊等景象;还可以给学生播放《敕勒歌》动画视频,引导学生的思维从“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静态景象,逐步向“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动态景象过渡,感悟敕勒族人民对生活与家乡的热爱之情。 总之,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关注语言形式,利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设备,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提升古诗词教学的实效。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