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语文课堂提问的三个“转向” |
范文 | 瞿红 在语文课堂上,许多教师习惯以单一、频繁的提问来组织教学,致使学生疲于应付,无法深入进行自主研读,教学效果自然也会大打折扣。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需要改变策略,运用多种手段,提高教学效果。一、变相问 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能够读懂的课文内容,有的教师也直白地用一个问句来提出问题,推动教学进程。其实,这种“直白问”转向“变相问”,比如,朗读感悟、语言训练、课堂争辩等方式,效果会更好。此外,还可以采用课堂练习、听读欣赏、联想想象等方式,更可以用学生的质疑来代替教师的“直白问”。这就是说,在课堂上教师不再动不动就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而是给出听、读、写等方面的任务,让学生投入到语文学习实践之中去。 如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课文第5-9自然段主要是描寫大榕树的茂盛。在教学中,一些教师习惯于提问“大榕树有什么特点”来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结果学生在读相关内容时,一心想的就是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而不是认真地阅读课文。其实,教师可以直接要求学生认真地读读这些描写大榕树的自然段,读出自己的感受。在阅读的基础上,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读课文的感受。经过讨论,学生得出这株大榕树十分茂盛的结果。接下来,教师再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读出这种十分茂盛的感觉。这时候,学生想的就不是问题的答案,而是努力用自己的语气和语调的变化来传达自己从文本中获得的感觉。二、精当问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提倡从“琐碎问”转向“精当问”,尽量少提问。如果是无法替代、非出现不可的提问,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问题,提出那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问题。这样的问题覆盖面大,能够给学生留下比较大的思维空间,对学生学习课文具有指向作用,在学习上能够以问促读,以问促思,以问促写。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这一课所在的单元是提问策略学习单元。因此,学习这一课时,教师要巧妙地提问,力求做到少问、精问。在学习提问策略的过程中,学生要从不同角度对课文内容提出不同的问题,但是教师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学生提出的问题上。作为一篇精读课文,也还需要教师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与表达。也就是说,在学生提出大量问题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想一想:如果教师用同学们提出的所有问题来开展教学活动的话,同学们能不能学会这篇课文;如果不能的话,你希望教师提出一个怎样的问题来组织课文学习。这样自然就把学生带入少问、精问的思考之中。接下来,学生经过交流讨论形成一种共识,那就是以“为什么最后一粒豆对小女孩产生的影响很大”这个问题来统领课文内容和表达的学习。三、学生问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提倡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要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将原本掌握在教师手中的提问权也转让给学生。在以学生为主的前提下,课堂教学需要以学生观察事物、思考事物、理解事物的角度和方式来开展。由此,教师需要启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自己提出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这样做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也可以克服教师课堂提问过多的弊病。 如教学《落花生》一课时,课文的重点是在收获节上父亲借大家谈花生的好处,教育我们做人要像花生一样。在教学中,有的教师不是按照课文中“我”说的话“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进行解答,而是启发学生对此提出自己的问题。结果有学生提出:“有用的人在生活中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对于课文学习来说就具有深入的意义,能够让学生进一步思考,课文中要求的“有用的人”到底像谁呢?教师让学生再次研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谁是像花生一样有用的人。学生经过一番讨论,确定母亲就是像落花生一样的人。学生提出来的这个问题,不仅引发了学生的思考,而且给学生带来了全新的学习体验。 总之,强调在课堂提问设计中要运用语文的手段,不是要取消课堂提问,而是要让课堂提问问在关键处,问出真问题,倡导学生自己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样就可以避免出现满堂问的现象。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