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聆听自然天籁之音 提升想象写作能力 |
范文 | 牛翼翩 [摘 要]《听听,秋的声音》是一首现代诗,课文主要通过对秋天一些声响的描写来赞美秋天。教学时,教师可以从童诗的特点出发,通过创设情境、朗读欣赏、发散思维等手段,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创编,使学生的想象与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升。 [关键词]语文教学;想象能力;创作能力 《听听,秋的声音》是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略读课文,也是一篇优美的童诗。课文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秋天的声响,想象秋天的美好,并从中体会浓浓的秋情。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引领学生在有感情朗诵童诗的基础上,学会创作,以促进学生对语言的运用与建构,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一、创设情境,激发想象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音乐情境与语言情境,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对童诗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播放优美的钢琴曲《秋日的私语》),教师范读课文。 师:从刚才的乐曲中,你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1:我的眼前仿佛浮现出秋天丰收的情景。 生2:我仿佛闻到了秋天瓜果飘出的香味。 生3:我仿佛听到了满树的黄叶往下落的声音。 师:是啊,秋天不光有迷人的景色,瓜果的香味,还有好听的声音呢?下面我们来一起听听吧! (学生们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朗读童诗,可以站着读,坐着读,配上动作读……) 【反思】三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与知识储备,因此,教学一开始,借助钢琴曲的播放与教师的范读,一下子就能把学生带入让人无限回味的秋天中。学生已积累的词汇在具体的情境中被唤醒,自然地在头脑中形成了一幅幅秋天鲜活的画面。这样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二、朗读欣赏,感受诗情 《听听,秋的声音》是一首语言非常优美的童诗,教学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一边读一边欣赏,并让学生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这样教学,在读中欣赏,在读中品味,在读中悟情,学生的想象能力也会随之得到提升。 师:这首诗都写了谁的声音呢? 生:黄叶落下来的声音,蟋蟀叫的声音,大雁的声音,秋风的声音…… 师:那么,你们能把这些声音有感情地读出来吗? (生自由读) 师:黄叶要离开大树妈妈,蟋蟀跟阳台告别,大雁要飞到南方去……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一幅怎样的画面?再想一想,黄叶会和大树怎样告别呢? 生:大树,明年我还会回来的。 师:黄叶会叫大树什么? 生:大树妈妈,明年我还会再来的。 【反思】這首诗的前三个小节结构一样,内容相似,教师可以把阅读指导的重点放在第一小节,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这样教学的目的在于引起学生与文本密切对话,从而使学生与文本情境产生共鸣。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语言,而且也能使学生的朗读显得更有滋有味。三、发散思维,想象写作 在这首童诗的教学中,教师根据文本内容的特点,适时地让学生进行想象创编、说话、写话,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而且学生的想象力、发散思维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也会随之得到发展,有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整体提升。 师:秋的声音多么美妙!除了课本上描述的声音外,你还会听到哪些声音? 生1:果实从树上掉下来的声音。 生2:小朋友踩踏干枝、干叶的声音。 生3:农民伯伯收割的声音。 …… 师:那么,你能仿照着文本中的格式,把你听到的秋的声音写一写吗? (生自由写) 【反思】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仿写与创作,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还可以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童诗,是最优美的语言。在语文课堂中,为学生创设恰当的情境,让学生读童诗,赏童诗,创造童诗,并朗读自己所创作的童诗,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而且学生的想象表达能力也会得到提升,有助于学生一生的成长与发展。 (责编 刘宇帆)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