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关注学生情感,注重朗读感悟 |
范文 | 陈敏 [摘 要]语文教学中的朗读环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朗读感悟,可通过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发挥教师的范读作用及展开多元化评价等方式,让琅琅的读书声重新成为校园里最美的晨曲,使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到语文的无穷魅力。 [关键词]朗读教学;情感;感悟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3-0051-02 朗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中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是品味中国语言文化博大精深的独特内涵的有效途径。因此,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是上好一节语文课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那么,如何才能让悦耳动听的琅琅书声成为校园里最美的晨曲呢? 一、激发朗读兴趣,使学生“乐读” “成功来源于爱好,爱好来源于兴趣,兴趣来源于美的享受。”朗读既然能激起美感,带给学生美的享受和精神的愉悦,那它必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读 于漪老师曾在著作中谈道:“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课文中无声的文字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变成有声的语言。语言或铿铿锵锵,如金属撞击声;或潺潺淙淙,如小河淌水。伴随着悦耳的音响,课文中的思想、情感就会叩击学生的心灵,学生眼到、口到、耳到、心到,学得愉快,学得有效。”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朗读素材。在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课堂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实体验。 如《海鸥与老人》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非常朴实而又感人的故事:在十多年前,一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飞到昆明过冬的红嘴鸥。从此,老人每年的冬天,都要步行十余里路到翠湖,给海鸥喂食,照顾它们,老人与海鸥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整篇课文由两个画面组成:老人爱海鸥;海鸥爱老人。在品读“老人爱海鸥”的环节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刻领悟到老人把海鸥当成自己子女的情感,我精选了老人“喂饼干丁”的段落,稍做了修改,变成了一首美丽的小诗,引领学生朗读:“伴着优美轻快的音乐/同学们跟随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着老人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学生们欣赏着默契和谐的画面,聆听着美妙的朗读,真真实实地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这既培养了他们对语言的独特感受能力,又锻炼了他们的朗读能力。 (二)鼓励学生分角色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朗读产生兴趣,享受到朗读带给他们的乐趣,他们就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语文课堂学习中。分角色朗读具有声情并茂的特点,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種朗读方式,让他们扮演课文中的角色,与其共喜忧,能更好地加深学生对文中人物性格与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 如教学《在牛肚子里旅行》一课,我请了两个学生分别扮演青头和红头,朗读它们之间的对话。抓住红头被不小心吃到牛肚子里时的紧张害怕的心理以及青头帮助、鼓励红头时冷静机智的品质,随着两个学生对话的时高时低、时紧时松、时快时慢,其他学生也进入了情境中,仿佛也经历了一场惊险的牛肚子旅行,同时也从他俩的对话中感受到了朋友之间的真挚友谊。 (三)全体动员,比赛读 针对学生喜欢竞争的心理特点,我在班级中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朗读比赛,甚至开展了师生赛读。如《落花生》一文中,爸爸的话语是课文的重点,我先分别请两个学生起来读;接着,我再读爸爸的话;读完后,请学生说说谁读得更好,为什么。学生们毫不犹豫地回答:“老师读得更好!”我再问:“你们觉得怎样读才能读得更好呢?”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出了自己的意见:有的说应该像老师那样把语调降低些,更深沉些;有的说可以把语速放得慢点,会显得更意味深长;有的说最好在重点的词语上稍加停顿……这样,通过比较朗读,学生很快悟出了课文的精髓。教学时也可以进行生生赛读。我会把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单独用一张PPT呈现出来,再请几个学生比赛读,其余学生边听边揣摩:“如果是我读,我会把哪个词读重音,或者语调、语速会有怎样的变化?同学的哪个部分读得比我好,我要像同学这样读,才能把握好语调。”这种方法能快速调动学生进入最佳的读书状态,展示出学生朗读的最高水平。课文读熟了,教学目标不知不觉就达成了。 二、 发挥教师的范读作用,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古人云:“以吾身入乎其中,方能识其真味。”每一篇课文,教师都应该对文本先进行深入地了解,把握好文本的内涵,把文本内化成自己的语言。而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把教材上的语言文字化作有声有色的画面,能够使学生更直观形象地理解课文,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获得美的熏陶。 (一)范读引领,点拨先行 我经常组织学生听范读,使他们在脑海里形成一个基本的朗读模式,从而增强他们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性。如教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时,当多媒体播放到八名军人庄严地抬着牺牲的维和战士灵柩归来的画面时,我用低沉、缓慢的语调朗读:“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配着低沉、哀伤的音乐,读着读着,一种痛失爸爸后极其悲痛的心情涌上学生的心头。 (二)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教师形神兼备的范读能够把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直接传递给学生。学生通过捕捉教师的表情变化、肢体语言迅速进入语境中,感受着语言的魅力,进而产生一个念头:为什么教师能读得这样好?此时,教师可不失时机地告诉学生,把自己融入文本角色中,边读边想象。当学生能在脑海中放出“小电影”时,他们自然就能品出文本的感情来。 教师本身就是一种课程资源,教师的范读更是一种鲜活亮丽、深受学生喜爱的课程资源。实践证明,学生在抑扬顿挫的朗读技巧中领会了文章的思想内涵,体会到课文的情感美,从而实现了“陶养性灵,使之日渐于高尚”的教学目标。 三、 多元化评价,激励学生“美读” 卡耐基曾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来自教师和同伴们的鼓励和赞美,即使是一个小小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或者一个轻轻的爱抚,都足以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一)教师评价,重在激励赏识 教师激励性的语言能使学生感到被认可的快乐,从而更加自信。学生在朗读时,教师应考虑学生阅读能力的差异性,既要注意对全班统一要求,又应提出弹性的要求,要以鼓励为主,多发现闪光点,多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由于个性差异,生活环境的差别,学生感悟的程度不同,对朗读的处理角度可能就不同,只要读得基本正确流利,还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属于自己的感情,教师就应给予他们鼓励,让他们产生当小老师的成就感。 (二)自我评价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自我评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更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如学习《月光曲》时,我请了一个平时朗读能力还不错的学生读第九自然段的想象部分,读完后,我请她自我评价一下,她说:“我认为我读得还行,能注意到语速从慢到快,语调从平静到高昂的变化,就是感情处理得还不够。”我说:“那么,你能再为我们读一遍,注意感情的变化吗?”她又读了一遍,这一回她不但更加流利顺畅,同时情感也随着文本中三个画面的平静舒缓到高昂激越的变化而发生了变化。 总之,朗读作为语文教学永恒的主题,有着非凡的魅力,犹如灵秀之泉滋润着学生的心田。“以读为本”,让我们的语文课堂重新响起那曾经熟悉的琅琅读书声,让我们的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到语文的无穷魅力! (责编 刘宇帆)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