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单元”定法,凸显说明文写作之效 |
范文 | 徐仙红 【摘 ? 要】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说明文写作单元将说明文阅读和习作有机接轨,真正将说明文的应用价值挖掘出来。教学中,教师以“单元”定法:范文教学,明晰说明文文体特征;实践体察,丰富说明文素材积累;图示助力,构建说明文导写支架;评改促动,完善说明文表达方式。多管齐下,扎实推进,方显说明文写作良效。 【关键词】习作单元;说明文写作;写法 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每学期增设一个“习作单元”,意在以语文要素为基点,以习作能力发展为主线,使得习作教学更具有序列性、针对性、系统性。其中,针对说明文的习作单元出现在五年级上册。综观整个单元,有说明文教学指引,也有说明文例文辅助,更有不同层次的说明文写作实践。阅读与写作有机接轨,消除一直以来“重说明文教学,轻说明文习作”的教学弊端,真正将说明文的应用价值挖掘出来。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技巧,恰当运用说明方法进行写作?笔者认为,应该立足于年段特征,遵循学生实际学情,多管齐下,扎实推进说明文教学。 一、范文教学——明晰说明文文体特征 本单元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习作例文,既有平实性的说明文,也有文艺性的说明文。不论哪种,都很清晰地介绍了事物的特点,呈现了基本的说明方法、不同的语言特色。这样的范文,是学生说明文写作的好蓝本,能帮助教师有效落实“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的单元目标。 (一)细分析,领悟精读课文说明秘妙 精读课文《太阳》和《松鼠》有一定的典型性,但编排上明显指向于习作,特别是思考题的设计,充分体现了编者的意图。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摆正精读课文的地位,为说明文习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两篇文章虽同为说明文,风格却迥异。《太阳》语言质朴,为了说明太阳“远、大、热”的特点,课文前三个自然段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引领学生领悟说明事物的关键是抓住事物的特点,运用适宜的方法,这样才能介绍得具体又通俗,有很强的说服力。如果说《太阳》的教学价值在于帮助学生树立强烈的文体意识,那么《松鼠》这类语言活泼、富有情趣的说明文,其教学目标不能单纯停留在掌握文体知识上,而是应该带领学生认识到说明文的语言风格是多元化的,学习作者巧妙的谋篇布局的方法、高明的表达技巧等。学生从中懂得作者在表达时有一定的逻辑顺序,描写要细致,用词应精准。有了教学上的铺垫,学生在习作时就能通过“细观察—按顺序—抓动作”把动物的活动描写得生动细腻。 (二)巧链接,挖掘习作例文说明精髓 习作例文,顾名思义,从学生的视角出发,以学生写作需求为目的,从而击破习作的难点。《鲸》和《风向袋的制作》两篇例文与精读课文比较,最大的不同是加上了旁批,让学生通过旁批,自主学习,明晰说明文写作的特点,扫清阅读障碍。从安排位置看,例文教学在“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之后、习作之前。这不能不说是编者刻意而为之的。先精读学习,再分步练笔,接着例文引路,最后习作登堂,不仅将例文的效益最大化,还降低了写作的难度。 《鲸》思路清楚,结构清晰。文章有四处批注。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从各个批注中发现文章的特点,朗读体会说明方法,换词辨析语言之精准,交流、讨论描写鲸的内容,从而明白可以从哪些方面、用哪些说明方法介绍动物。在《风向袋的制作》中,教师可紧扣思考题“说说课文是如何把制作风向袋的过程介绍清楚的”,结合文中第三处批注“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把制作过程写得更清楚”,让学生细读课文,对照学习,明白说明方法是说明文的核心元素,它能够把复杂的事物简单化,使深奥的知识通俗化。 精读课文也好,习作例文也罢,无一不体现了编者的用心良苦。揭开范文的秘妙,就是为打开说明文习作之门找到了一把钥匙,使学生学会巧妙运用不同的说明方法,以适合的语言清楚介绍事物的特征。 二、实践体察——丰富说明文素材积累 说明文就是用简明的语言对事物的特征加以说明和介绍。它要体现客观性和准确性,不像记叙文可以放飞想象,适当夸张。对小学生来说,掌握的知识有限,对说明文写作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不知道写什么才好。因而,学会寻找可用的材料是写说明文的基本能力。 (一)生活引路,盘活素材 生活是习作的源泉。教师要引導学生通过调查、观察、收集、记录等途径,获得第一手材料。在本单元习作中有一张表格。此表介绍的事物大多来源于生活,分别罗列了“动物”“植物”“物品”“美食”和“其他感兴趣的内容”,在每一类别中又提供了不同的提示和题目。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教师可以此表格为契机,提供另一张表格让学生观察记录,将每类事物细化(见下表)。 事物记录单 通过细致观察、搜寻资料,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对于学生而言,不再是一个模糊的、笼统的概念。对于那些不太接触的事物,他们经过各种渠道的了解,也能知其全貌。看到一样事物,学生会进行观察、思考、分析,将具体特征罗列出来,再通过书籍、互联网等获取更多相关的资料。长此以往,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锻炼,知识得以丰富,视野得以开阔,为说明文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例操作,转换素材 有了大量的素材,学生的写作能否一气呵成了呢?答案是否定的。许多学生虽然积累了素材却无从下手,需要进行“实战演练”。教师可结合“初试身手”的任务二,让学生对照课文《白鹭》第2~5自然段的内容,查找白鹭的相关资料,将其改写成说明性文字。指导时,先让学生读课文,提取相关信息——这几个自然段主要介绍了白鹭的大小和外形,再让学生说说可以选择哪些说明方法。 从学生的习作中看到,可以采用作比较的方法,将白鹭与白鹤、朱鹭、苍鹭进行对比;还可以列数字,将白鹭的大小清晰地呈现出来。另外用上“差不多”等词,也能体现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只有说明方法适当,说明事物特征清晰,才能让读者认识到白鹭的大小是适宜的。将散文改写成说明文是一种有效练习。通过改变习作形式,学生的思维发散了,他们在转换素材中,不断地搜索生活中的“资源库”,从而拓展了素材的选择空间。 三、图示助力——构建说明文导写支架 学生虽然手中有素材,但构思的能力较弱,不少习作会出现“失真”“随意”的现象。如何将收集的信息有效提取,为己所用?图示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它能够梳理、区分、归整信息,搭建完整的“导写支架”,为学生接下来的习作铺路搭桥。 (一)根据文本,整理写作导图 范文除了语言有特色外,结构也特别清晰。作者的行文思路可否借助思维导图予以呈现?以《鲸》为例。全文7个自然段,内容浅显。教师带领学生围绕鲸的特点,先找找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学生很快得出结论“外形、种类和生活习性”。第二自然段较难概括。教师让学生认真读文,找出鲸的变化之处,进而发现鲸生活的环境经历“陆地—浅海—海洋”这样一个逐渐改变的过程,从而得出这一段写的是鲸的“进化过程”。之后,学生对应写出在每个部分作者都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于是,一张思维导图形成了。如下图。 除了学习整篇文章的构思外,对于重点段落,学生也可以借用导图进行梳理,体会作者的巧妙安排。如《松鼠》中,第一自然段描写了松鼠的外形,先总写松鼠漂亮,接着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几个方面具体展开。这样从上到下,从整体到局部,按照一定顺序介绍的说明模式可以用导图呈现。通过多次绘制导图,学生对文章的谋篇布局有了较深的印象,对各个部分写什么、如何详略安排等了然于胸。 (二)明确方法,绘制写作导图 运用思维导图,能够整理写作思路,厘清文章框架。如何运用导图构思呢?首先选择一样事物,再想一想从哪些方面入手,怎样整理和分类,如何选择相对应的说明方法。在学写植物的说明文时,一学生自主整理了一张菊花的思维导图。如下图。 从绘制的思维导图可以看出,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结合资料,完整地将菊花的特点梳理出来,并对应地标注上准备运用哪些说明方法,让人一目了然。 从共同绘制到独立运用,从扶到放,学生学会用思维导图进行构思,促使思维细致化。学生参照自己的导图写作,思路不再凌乱,习作时也不会无所适从了。 四、评改促动——完善说明文表达方式 习作的评改是整个习作教学的重要部分,直接影响习作的质量。评改习作不是教师批阅、学生修改,也不是笼统性地评价,随便给个等级。完成习作后要有针对性地交流、赏析、修改,多方互动,取长补短,消除学生对说明文写作的消极情绪,以恰当的评改方式引领学生完善习作。 (一)多维评价,促进规范养成 说明文的目的在于“以知益人”。因此评价应该针对说明的对象或事物,从“说明事物的特点是否准确、说明方法的使用是否合理、说明的顺序是否清楚”等维度进行,根据“优秀、一般、需要改进”的标准,分为“五星、四星、三星”三个等级。结合单元习作的要求,教师可设计一张评价表(如下表)。 有了清晰的评价分级指标,说明文写作的要求被进一步细化。学生对照评价表,能够看到自己的习作属于哪个等级,哪里还有缺点,再加以修改。习作逐渐走向规范,质量也明显提高了。 (二)多层评价,分享习作乐趣 习作评价除了自评、师评,还有同伴评、小组评等形式。如学了《松鼠》后,学生仿写第四自然段,先分四人小组,评选出小组内写得最好的片段,然后分组欣赏,之后展示于教室的优秀作品栏中,供全班同学学习。对于写得不好的学生,教师采用结对子的办法,让写得好的学生帮助其修改。这样,习作能力较弱的学生也得到了锻炼。当然,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并不是完全放任自流,而是引導学生发现同学习作的优点与缺点,提出合理的建议,寻找说明文写作的要点,并加以收集整理,再共同交流学习。如此,学生对写说明文方能得心应手,真正敢于分享,乐于写作。 习作的评改是个“锦上添花”的过程。不同角度的评价,极大地呵护了学生写作的信心,促使学生缜密思考与表达,让说明文写作变得有趣又有效。 在说明文习作单元中,教师要树立单元整体意识,遵循单元编排思路,明晰单元语文要素。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以范文为指引,拨开说明文写作的迷雾;从实践入手,寻找说明文写作的素材;借思维导图的运用,明晰行文的思路;借评价修改的落实,让语言表达更加自然。总之,只有多观察、多分析、多练习,才能让习作化难为易,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廖小荣.巧借思维导图助力习作教学——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为例[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9(6). [2]蒋志鹏.风起于青萍之末——作文教学改革初探[J].教师,2012(27). [3]毛善华.创新作文评价,提升教学实效[J].西部素质教育,2016(9). [4]高月娟.关于作文创新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5(42). (浙江省温岭市青少年业余体育运动学校 ? 31750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