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声声慢》教学设计
范文

    黎 峰

    【文本解读】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代表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尤其是作者那哀婉的凄情,不知感动过多少人。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创作了《声声慢》这首词。词人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词作的开朗明快。

    【教学设想】

    诵读是诗歌教学的不二法门,本课教学我准备从诵读入手,以诵读为主线,串起对诗歌内容、意象、情感的品味。在品味过程中,采取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品,学生说,学生读,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为学生展示自我、享受成功提供一个平台。

    【教学目的】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内容,解读意象,品味意境,体会情感。

    【教学难点】深入体会词人愁情的浓重。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品读“基调句”和“主旨句”

    (1)提问:你能找出定下全词愁调的句子吗?你觉得应该怎样读?你能给我们试一试吗?

    (2)提问:词中有一句点明主旨,你能找出来吗?你觉得该怎么读,为什么?

    三、品读意象

    [过渡]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当作者带着满眼的忧愁来观察周围的事物时,“物皆着我色”,请问作者在词中选取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她的愁呢?

    [课件]淡酒、秋风、孤雁、黄花、梧桐、细雨

    [探究]在这些具有丰富文化意蕴的意象中,你感触最深的是哪个意象?说说你对这个意象的理解。

    (1)品“淡酒浇愁”,指导诵读“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2)品“旧雁飞过”,指导诵读“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3)品“黄花憔悴”,指导朗读“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4)、品“梧桐细雨”,指导朗读,“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小结]我们刚刚赏析的这些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意象,把词人的愁形象化了,生动化了,具体化了,无一字写愁,却处处惹愁。

    四、解读词人满腔愁绪的原因

    正如词人在《武陵春》中所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如此浓重的愁从何而来?让我们突破诗词的显性层面,进入到词人苦闷、复杂的心灵深处。

    [课件]李清照大事记

    1084年出生,父亲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为当时齐鲁一带知名学者。母亲王氏,知书善文。李清照幼时博览群书,过目不忘;少女时便出语惊人,名噪一时。

    1103—1126年: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融洽欢娱,共同致力于金石字画的研究,度过了一生中最甜蜜、最幸福的日子。

    1126年:北宋王朝腐败透顶,金兵入侵,围困京师。

    1127年:金灭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字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1129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终年49岁,李清照45岁。

    1130年:李清照为赵明诚解不白之冤,在越州、台州、黄岩、温州之间漂泊。

    1131年:蜗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

    1132年: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当年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李清照被判刑两年。

    1134年:整理完成赵明诚遗著《金石录》。

    1151—1155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

    五、学生质疑

    六、听名家朗读,学生朗读

    七、小结

    淡酒浇愁

    秋风劲吹

    附板书:愁→意象组合→北雁飞过

    黄花憔悴

    梧桐细雨

    ★作者简介:黎峰,湖北省荆门市掇刀石中学教师。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0:4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