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温度教学 |
范文 | 【摘 要】08年12月16日,笔者参加了由进修学院主办的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听了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语文教研室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作文学习策略与教学评价体系创建研究”总课题组组长田玉博士的一堂作文教学课及其课题研究报告。会后,笔者有了很多思考和愿望。 【关键词】温度教学 教研活动 教学反思 今天,听了田玉博士这堂课,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温度”一词。当过学生十几年,当老师也已十年,听过许许多多的课,感受到踏实严谨,感受到幽默睿智,感受到尖锐犀利,甚至感受到力度热度,可第一次如此感受温度。 我甚至嫉妒让田玉博士上课的不是我的学生!大学中文系本科四年教会了我更多更好地思想,但从未教过我如何教学。年轻时,以校为家,备课认认真真,作业全批全改,面批面改,一路探索,付出全部,常为自己言语的直觉,课堂的创意,教学的妙趣而激动而热情四射。于是出了成绩,于是找到了教师的自豪感。现如今,教学十年了,也算有自己的位置,可随着年岁的增长,自豪感慢慢消褪,我更渴望一种教学的价值感。特别是面对这一轮新课程改革,三年来,我不仅面对教材,面对我的学生,更要面对年轻教师的听课,我始终觉得自己不能站在一定的高度把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学感受技术化、人文化。有很多时候,我却又只能“孤军奋战”,因为我是一组之长,已代表了“最高点”,可我真的有很多时候迷茫着…… 因而听完田博士这堂课后,我渴望表达,渴望把自己在这一轮新课改教学中的尝试、困惑、思考与人交流、渴望自己能再去学习再受培训,渴望为语文教学路寻找一盏明亮温情的方向灯。种种渴望!如此渴望?我想我也只能用教学案例来表达。 案例一 困惑:新课标采用的人教版语文必修教科书把教材内容分为“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4个部分。“阅读鉴赏”是这套教科书的主体,以名家名篇为主。“表达交流”包括“写作”与“口语交际”2个部分。“写作”共20个专题,每册4个专题。在具体教学中,“阅读鉴赏”模块与“表达交流”模块我找不到链接的地方,似乎阅读归阅读,写作归写作,这两个模块在教科书中只是语文能力综合素质两条重要但始终平行的线。可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找到教学的衔接?编教材的人没说,新课程培训的专家没说,教学的人感到无从下手,茫然。 出路:直到有一次语文考试,作文题目为“我与——(名人)对话”,批改中,一篇题为《我与弗罗姆对话》的文章深深吸引了我,温暖了我。这篇作文以母亲为我煮面驱散冬日的严寒,我信手翻开课文被课文内容吸引感觉作者弗罗姆向我走来开篇,接着写我与弗罗姆展开关于“什么是爱”的对话,最后以我吃完面,明白爱,心更暖了,决定明晚为父母煮碗面结束。作文中很多精彩的对话都出自于语文必修4弗罗姆所写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篇课文。如弗罗姆满意地说:“是的,父亲与母亲的爱往往是不同的。你似乎会感到母亲对你的爱是与生俱来的,而父亲却需要你的努力,或许才可以看到爸爸赞许的面庞”;如天真的孩童式的爱是‘我爱,因为我被人爱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爱;成熟的爱是‘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我心被点燃了,一千多名学生就这个学生用学过的教材构思抒写文章,但就这一个,似乎让我顿时捕捉到教材阅读与写作的关联点。 实践:我用了整整两节课时间讲了课本教材与此话题作文之间的关联与写作,再让学生用一周时间选择、摘抄、延伸课文,再用两节课时间重写一篇“我与——(名人)对话”的作文。学生作文中精彩纷呈:有与郁达夫对话中对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的咀嚼品尝;有与陆蠡对话中通过“爱绿、囚绿、放绿、怀绿”思考生命的自然状态、需求与意识;也有与林庚对话中体会古典诗词的语言暗示性,探讨诗歌意境的审美问题。面对如此“卷面”,我感到由衷的喜悦,为自己的发现,付出与收获。 反思:田博士的作文系列教学围绕“不爱写”“没东西写”“不会写”这三个写作困境来分析原因,寻找办法,具体实施。有完整的一系列教学流程与案例,温暖人心,而我这仅仅是针对一篇作文,一个话题,没办法站到一定理论高度去寻找到教材中阅读模块与写作模块的系列教学方案。 案例二 困惑:前不久高三总复习——散文阅读,我发现不少学生不理解散文的体裁特征,不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及构思,当然也不能很好地去解读散文的表现力,去品味散文的丰富精彩语句,学生把自己与散文大家有意无意地隔离好远好远,复习教学有点困难,力不从心。 出路:我思考了很久,最后决定布置学生先写一篇题为“窗外阳光明媚”的散文,然后从中挑选优秀范文来进行教学。胡彬彬同学写的《窗外阳光明媚》一文抒发自己对人类社会丑恶现状的不满、心冷和对自然生物间信赖、和谐的追求、向往。该文从自己一次乘车返校亲身经历写起,选取四副画面: 车窗外:在院子的一个有阳光的角落里,一只小猫和一只比猫大不了多少的小狗正相互依偎,蜷缩在角落里晒着太阳睡觉。它们纹丝不动,睡得很安稳,彼此相信对方,相互传递着温度,温暖了对方,也温暖了自己。 车窗内:售票员为金钱而欺骗乘客。 车窗外:一棵枝繁叶茂的古树,古树上停歇着许多小鸟,欢快地在枝条间跳跃、歌唱,阳光透过密密的树叶,温暖着小鸟和大树,小鸟为大树除虫,把歌声献给大树,大树为小鸟提供安全的停靠点,保护它们的巢穴。它们相互给予,享受温暖与喜悦。 车窗内:乘客与乘客之间争夺座位。 这四副画面两两对照,车窗外阳光明媚,车窗内我的心越来越冷,渴望大家走出车厢,接受窗外明媚阳光的温度与洗礼。 实践:先让学生欣赏优秀文章,接着告诉他们这是我们班某某同学所写,再由作者来谈文章的立意、构思。让学生明白我们同学也可以像散文名家一样构思、立意,一样抒写。让同学们来解读我们身边的散文,让读者与作者面对面交流、问答,就学生散文设置阅题题目,阅读理解变得轻松而有趣味。 反思:田玉博士在针对提高学生写作兴趣时的方法之一是“角色互换”,原来我也在做已在做这种“角色互换”教学。阅读与写作,广泛而又有针对性的阅读可以提高写作;尝试用学生的作文来阅读更可收到提高学生散文阅读能力的奇特效果。可我仅仅也还是一时的心血来潮,并没有打通写作与阅读教学的整个完整思路,所以始终还是无法温暖人心。 【后记】 我看过的论文,基本上是自己成熟的思想或较成功的案例的倾吐与展示,而我,始终还是自己理论高度不够的缘故,就只能在田博士一堂课的激发下写下以上感想。把自己的困难、疑惑摆出来,也许这不是一篇成功的论文,但应是在新课程背景下一线教师面临问题的真实心声。 渴望有理论有水平有远见有智慧的能者把方法传播。当然,我们不是要那编册成书的教案秘笈,我们不是想偷懒,不是想复印,我们只要少走一些弯路,让迷茫的心有方向感,或许重视了,或许让老师受到真正的培训,有计划有实效地让教育者再受教育,那么语文老师将会有更有活力、更轻松的、有温度的教学。温度的教学,温暖学生的同时也让老师自己保持一定温度,更从容更睿智更人文地教学到老。“道亦应有术”,最后我只能再套用田玉博士的一句话——技术做到了极致就是对人文最大的关怀来表达我的渴望,来结束我这并不成熟的文章。 ★作者简介:李海珠,福建省莆田市二中教师,语文教研组长。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