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新课改不应抛弃好传统
范文

    【摘 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语文教学出现了许多新的方式。语文教学是朴实的,教师不应轻视传统语文教学读背涵泳积累的做法,要让学生在多看、多听、多谈、多读、多思、多背、多写中培养能力,提高素质。

    【关键词】语文学习 积累 语文素养

    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认知规律,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是新时期语文教学的目标和使命。但在这一背景下也出现了心浮气躁、急于求成、热衷作秀的不良倾向,在“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幌子下将传统视为保守,将割断历史视为创新。远离文本、多媒体泛滥、动辄讨论合作,但能否真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笔者深表怀疑。

    语文教学是朴实的。当我们忙于用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新的手段进行语文教学改革的同时,不要忽视课堂上实实在在的教学,不应轻视传统语文教学读背涵泳积累的做法,要让学生在多看、多听、多说、多读、多思、多背、多写中培养能力,提高素质。

    一是多看。也就是要多观察。通过对自然风光、社会生活、人生百态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不仅可以获得我们在课堂上得不到的知识,丰富和完善我们的知识结构,而且可以锻炼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观察领悟能力,提高我们对社会生活的鉴别水平和适应能力。我们要牢固树立大语文的学习观念,不要将语文学习局限于教室,而要拓宽至社会生活的广阔天地。要学好语文,就要勇于并善于将自己融入自然、融入社会、融入生活,增强生活体验,提高审美情趣,在自然与社会生活中汲取丰富的语言与思维营养。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就是在读书学习的同时还要向实践学习。

    二是多听。这里的“多听”包括课内听讲和课外听说两个方面。课内听教师对教材的讲解,重要的是要听取并理解每一个知识点,听取教师分析讲解教材的方法与过程,并从中学习分析文章的方法与技能。课外听指听新闻、听讲演、听辩论、听别人对话等。听的时候要善于学习别人的语言词汇、语言组织和表达技巧,并同时吸收和积累有用的信息材料。

    三是多说。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无论是在课上还是课下,都要勇于发言、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积极参加诸如讲演辩论之类的语言训练活动,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和思辩能力。

    四是多读。多读书是学好语言的关键环节,见多才能识广。学习语文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阅读的过程。我们这里所说的多读,还包含着会读、善读的意思。“善读”是指在把书读懂读深读透的基础上,还要把书读活。在阅读实践中要善于汲取有用的知识,诸如学习别人的词汇语句、构段谋篇、选材剪辑、构思立意等等;学会从书内到书外的迁移,努力提高对阅读材料的认读释义、分析理解、品评鉴赏能力,并在多读好书中陶冶情操、提升素养。

    五是多写。“多写”不仅仅是完成教师的命题作文,还要多练习日记周记、读书笔记、随笔杂感,常写常新;“多写”也不仅限于校园生活,还要写自然、写社会、写人生;“多写”也不仅限于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还要尝试写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多写”也不仅仅是拾人牙慧、人云亦云,还要敢于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多写”也不回避模仿,还要敢于大胆借鉴,推陈出新。

    六是多记。这里的“多记”包含了多记忆和多记录两层意思。多记忆是指多背诵一些名篇佳作、诗词名句。这也是高中语文学习之必须。多记录是指要勤于做笔记。语文知识包罗万象、丰富多彩,我们的大脑不可能一下子把所有的知识信息立即存入和长久保持。因此,十分有必要把所学的知识信息以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以备日后巩固和索查复习。

    七是多思。可以说,思考像一根红线把上述“六多”连结到了一起。语文学习的任何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思考。古语云:“心之官则思。”学贵有疑,有疑而思,思而有得。只有思考,才能透过表象深入事物的内在本质,才能挖掘出隐藏在字里行间的精神要义,才能独辟蹊径构建崭新的思维空间,才能迸发出不同凡响的创新火花。因此,多思可以培养我们思维的深刻性、独创性、灵活性与批判性。“多思”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见多才能识广,厚积才能薄发,有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飞跃。当然,上述“七多”学习法,不是也不可能是孤立的存在,而是相辅相成地整合于语文学习的全过程。只有充分发挥“七多”学习法的综合作用,才能有效地提高我们的语文学习能力。语文学习是慢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聪明人也得下笨功夫,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是学不好语文的。语文的学科特点决定了语文学习有两个关键点:积累和语感。积累既指语言的积累,也包括对其承载着的思想、情感、知识和文化的积累,它不是1+1=2的积累,而是熏陶渐染的积累,是水中加糖溶化积淀式的积累。语感是一种语文修养,是在长期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厚主观色彩的感悟语言的能力。要解决好这两个关键点,我认为不妨回归传统,向古人学习,在多读、多背、多抄、多写、多思中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作者简介:刘甫碧,湖北省恩施市第一中学教师。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5 8:53:11